IT之家 04月26日 23:33
我国万瓦级氦制冷机首次公开亮相,实现超大型低温制冷技术重要突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布万瓦级氦制冷机系统,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低温制冷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设备可在零下269摄氏度下提供万瓦级制冷量,核心组件实现国产自主化,冷箱长约28米,液化模式下每小时产出3370升液氦。这项技术突破将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合肥先进光源项目,为航天工程、氢能源储运、氦资源开发及大科学装置提供关键支撑。

🧊 万瓦级氦制冷机是一种超大型低温制冷装备,能够在零下269摄氏度的液氦温度下提供10000瓦以上的制冷量,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液氢、液氦等珍贵资源,为航天工程、氢能源储运和大科学装置提供支撑。

⚙️ 该制冷机实现了全链条技术突破,核心组件如氦气压缩机、氦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及低温换热器等均完成国产自主化研制。冷箱总长约28米,直径超4米,液化模式下每小时可产出3370升液氦,透平膨胀机转速达到10万-15万转/分钟。

💡 该万瓦级氦制冷机将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此外,团队研发的500瓦级氦制冷机已确定应用于合肥先进光源(HALF)项目,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IT之家 4 月 26 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在今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次发布并展出了万瓦级氦制冷机系统,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低温制冷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犹如一台超大的冰箱,可以将温度维持在-253℃至-271℃,以生产乃至储存液氢、液氦等珍贵资源,在航天工程、氢能源储运、氦资源开发和许多大科学装置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万瓦级氦制冷机指液氦温度(即零下 269 摄氏度)下制冷量 10000 瓦以上的超大型低温制冷机,为可控核聚变装置、粒子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提供基础支撑。据IT之家所知,当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所采用的 3 台氦制冷机即为此量级装备。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胡忠军研究员介绍,本次发布的万瓦级氦制冷机实现了全链条技术突破:核心组件包括氦气压缩机、氦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及低温换热器等均完成国产自主化研制。其中冷箱总长约 28 米,直径超 4 米,液化模式下每小时可产出 3370 升液氦,其中透平膨胀机转速达到 10 万-15 万转 / 分钟。

据介绍,该设备将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此外,团队研发的 500 瓦级氦制冷机已确定应用于合肥先进光源(HALF)项目,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氦制冷机 低温制冷 科技创新 国产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