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内幕圈子 2024年07月04日
今年继续转几年前写的3万多赞的热文,“清北复交如何抢状元”。我是真有过交大招生组经验的,当年写这篇抢高分学生经历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心情,毕竟我也被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交大招生组的经历,描述了名校如何“抢夺”高分考生,并反思了这种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现实问题。作者认为,名校学生在高考出分那几天可能体会到人生的巅峰时刻,但此后却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期望,最终可能会陷入“以母校为荣”的平淡人生。

🎯 **招生组的“抢夺”策略:** 作者详细描述了交大招生组如何利用“首因效应”、电话营销等手段,与高分考生建立联系,并用各种话术来吸引他们报考。招生组会根据学生的报考意向,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强调学校的优势专业、地理位置、未来发展前景等,甚至会“黑”一下竞争对手。

🎯 **名校生的荣耀与压力:** 高分考生在高考出分后,被名校争抢,享受着“天之骄子”的待遇,但这种荣耀可能只是短暂的。作者认为,名校学生在入学后,可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期望,难以达到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最终可能会陷入“以母校为荣”的平淡人生。

🎯 **平台的伟大与个体的平凡:** 作者认为,平台的伟大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伟大,大多数名校生最终都会回归平凡,过着平淡的生活。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实现“明天母校以你为荣”的目标。

🎯 **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作者呼吁大家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过度追求名校的光环,也不要被社会对名校生的期待所束缚。

🎯 **反思名校教育的意义:** 文章引发了对名校教育意义的反思,是否应该过度强调名校的“光环”,是否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今年继续转几年前写的3万多赞的热文,“清北复交如何抢状元”。我是真有过交大招生组经验的,当年写这篇抢高分学生经历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心情,毕竟我也被名校抢过、也抢过人,
但现在看来,只有一句话最有感触,“很多名校学生最大的悲剧在于,人生最辉煌的日子就是高考出分那几天,此后便是下坡路”。

原文:
被抢的经历,远没有抢人的经历有意思。我没被清北抢过,但也被好几所全国第三的高校争抢过。之前暑假加入过交大某省招生组,这段经历非常有趣。

高考分数正式公布前,我们就已经从各个渠道搜集了全省前1000名的学生预估成绩,先剔除前200名(肯定捞不过清华北大),然后把201名到500名的学生一个一个查三代,先摸底。

清北抢状元,我们抢清北剩下不要的学生。

分数公布那天,招生组们摩拳擦掌,就等第一时间联系目标,给学生一个好印象,用市场营销的话来说,这叫做“首因效应”,
即客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会造成长远的影响。

我们会比正式公布成绩早1个小时拿到分数,然后,就像电话营销员一样,开始与目标的首次亲密接触。
最精彩的,是给学生打的第一通电话。经验丰富的招生组老师,会有如下要点:

1,与学生讲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恭喜,各种褒奖赞美祝贺,学生们一高兴,很容易把快乐的情绪转移到报喜的高校之上,有利于后续顺利拿下。

2,第一次接触不能太直接表达“你快来报我们学校啊”的意愿,因为学生后续会接到几十通类似的电话,
所谓“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如果太积极,反倒会让学生产生廉价感。所以要适当高冷。

3,通话的首要目的是摸底,了解学生是否有明显的报考目标,以及对地域、专业等维度的偏向。这时要像专业客服一样,一边套话,一边记笔记,这些笔记都是后续接触学生时的宝贵参考资料。

4,结束通话前,往往得不动声色的黑一下竞争对手。比如清华对应北大,交大对应复旦。而且尺度要拿捏好,不能黑得太直接,得潜移默化的埋下种子,比如话术可以是:

“交大主要是工科和商科,现在的社会还是实际一点好,太过浪漫和松散的学校氛围是不利于我们成长的”。

据我了解,擅长文科的复旦的话术一般是“读大学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培养远大的理想,我们复旦主要是塑造学生综合能力,不会把学生培养成打工仔”
就这样,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经刀光剑影了。

接下来呢,我们会隔三差五关心一下目标的动态,看看他们的心理有无变化、是否有明显的报考意向,如果他们的意向是本校,那就顺水推舟、投其所好。

想念的专业没名额?不怕,马上从其他省份调一个来!
想学医?有眼光!交大的医学院全国前三!学医有前途!谁学谁高尚!
想学工?有眼光!现在就是技术立命的时代,做研究做好了,可富三代!
想学商?有眼光!清北复交的名头响当当,以后成资本家前途大大的!
什么都不想学?有眼光!交大什么专业都好,校园学习氛围浓厚,什么专业都能就个好业,出国拿个好OFFER!

如果他们的意向是其他学校?也有应对套路。

想报考北京?雾霾那么严重,有啥意思?考不上清华北大,在北京就是二流,不如来上海做老大。
想去杭州南京合肥?以后工作你也得来上海,干嘛不现在就来上海?
想报考隔壁?毕业了工作都找不到,全是没前途的专业,学经管你这分数肯定不够,不如来交大报个好专业。

就这样来回好几次,过程中会经历学生们无数次的反水、后悔、承诺了又变卦、变卦了又找上门来。即使签了协议书,在报考系统截止的最后一刻,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如此大费周章的目的是什么呢?分数线比复旦高一分,这是学校每年的大事,必须重视。复旦也如此,中国叫得响的高校全都如此。

有了这段经历,我最大的感慨就是:

这段被抢的经历,大概率是这些学生们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光了。

只因为比别人高了几分、几十分,就可以被各种教授、副教授们视作珍宝,求爷爷告奶奶的请你去上学。

要知道,现在一般211学校招收青年教师的标准,都必须是世界前100的高校博士后了。换句话说,这些学生大部分毕业以后,是达不到就读高校的副教授老师水准的。

我想哪怕是清华北大的状元们,在入学的最初一段时间,都会感受到很强烈的挫败感。然后,重新调整心境,回归正常,继续前进。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很牛、很抢手、很珍贵、是人才,其实都是片刻的幻觉。平台的伟大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伟大,除非你真的应了那句

“明天母校以你为荣”

残酷的是,大部分名校生,一辈子都不能像刘强东那样给人民大学捐几个亿,像雷军一样给武大捐个楼。相反,很多时候是“以母校为荣”,然后埋没在人海之中、默默无闻,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主角,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也挺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考 名校 招生 教育 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