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4月24日 14:11
支持刘强东和去年支持姜萍没有本质区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分析了京东入局外卖行业对消费者、骑手和商家的影响。短期内,京东的补贴策略确实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低价外卖。但长期来看,由于履约成本较高,京东难以在不提高价格的前提下,为骑手和商家提供更好的待遇。美团凭借规模和算法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京东此举更多是为了防御美团对其核心电商业务的渗透,而非真正改变外卖行业生态。

💰短期补贴:京东通过大量补贴,短期内降低了消费者的外卖成本,消费者可以尽情享受实惠。

📊成本结构:美团凭借算法和规模优势,将系统成本降到最低,单均价格在40-50元之间,抽成约25%,包含配送、系统维护和利润。京东的履约成本目前较高,长期来看也难以低于美团。

⚔️战略防御:京东入局外卖,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团即时零售对其核心电商业务的威胁,属于一种防御性策略。

⚖️利益权衡: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骑手和商家的利益取决于平台的抽成比例。京东在停止补贴后,很难做到比美团抽更少的佣金。

好久没在虎扑发帖了,上次发长文还是去年讲我为什么坚持质疑姜萍,可以看我的发帖记录,当时也是没少被质疑,这次我估计也一样,但是看到大家对“社会中下层”的善意被手段低劣的商业竞争利用还是太难受了,不得不来说两句。

第一个问题:京东入局外卖对消费者有好处吗?短期有,长期没有。短期砸百亿以上的补贴,消费者的利益是实打实的,应薅尽薅,没任何毛病,目前京东每单外卖的亏损在12元。长期看,不会有,显然京东不可能持续这样的补贴一年以上,而当补贴退坡,即使京东外卖长期不挣钱,都做不到和美团相同的效率,也不存在比美团“对骑手和商家更好”的可能性。

第二个问题:骑手和商家的利益由什么决定?美团到底挣了多少钱?看数据,美团24年的单均价格在40-50元之间,平均每单的抽成(反应在财报的收入)是25%左右,包括了配送(一半)和系统平台的数据/地图/算法的维护,以及每单1-1.5元的净利润。通过算法和规模的优势,美团将系统成本降到了最低,挤出了利润,同时饿了么根本无法盈利的原因也是规模更小且算法不够好。分析清楚这个事情就不难发现,整个蛋糕是顾客的支付,如果长期看京东和美团的价格相同,决定【商家和骑手】利益的核心就是平台抽了多少,美团是10%的刚性成本和2-3%的利润,饿了么是13-15%的刚性成本,而京东短期内不会低于20%,长期看能到饿了么的水平就很不错了,也就是,在京东停止补贴之后,“不可能比美团吸更少的血”。所以,给骑手交不交社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算法和技术就这样,成本降不下来,那你能给骑手和商家分的蛋糕就这么多,除非涨价比美团贵,但作为一个后来者,比美团贵凭什么抢占市场呢?

第三个问题:既然费力不讨好,为什么京东要干这件事?以攻为守。美团的即时零售在过去一年已经开始攻入京东的腹地,电商本就已经掉入第四的京东,如果核心业务3C还被美团的30分钟闪送攻击,公司就将彻底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京东不惜撒泼打滚也要去撞美团的钢板。

结论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即时+低价)决定了外卖行业的基本盘,美团在规模和算法上维持十几年的壁垒决定了他们最低的履约成本(4.6元),京东(目前8-9元,长期6元以上)的履约成本和雷同没有新意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长期看不可能做到“保持同样价格的前提下给商家和骑手更好的待遇”。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当下京东入局很好,短期内只要补贴不退坡,就能大幅降低外卖成本,但对改变行业生态毫无意义。

对于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不予回答:

1. 东哥做外卖不是为了挣钱,就是长期亏钱补贴兄弟的,东哥多么伟大王兴多么阴暗(你认识他们俩么)

2. 东哥送外卖、请小哥吃饭、开会说外卖要做品质之类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改变行业改变生态也不是为了炒作(这智商也就配支持姜萍)

3. 我宁愿在京东多花钱也不愿在美团少花钱(祝福你)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京东外卖 美团 外卖行业 商业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