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高管职位竞争,东亚人才有哪些隐性短板?
为啥我们在外企高管职位的竞争中,常常不敌印度人?很难得看到一个谷歌官方对这个经典职场问题的答案,而且是前“谷歌大脑”HR负责人黄成贤花了30万美金经费做的内部研究 —— 为啥中日韩(东亚文化)员工很难在外企的高管职位中竞争赢?
根据科学研究,华裔的平均智商已经来到了世界第一,比如最近大热的AI行业你就会看到各家团队不乏大量华裔面孔,但问题是你肯定会发现基层是基层,虽然华裔工程师干活厉害,但高管相对少,甚至比起来连印度人都能得到更多高管职位…
比如,微软CEO纳德拉、谷歌CEO皮查伊 、IBM CEO克里希纳都是印度人
因为黄成贤是韩裔,他就把同样“难兄难弟”的韩国和日本一起同属“东亚文化”的员工一起纳入进来研究了,结论就是受到文化影响,我们在职场会有3个竞争弱势:
1,过度顺从权威
比如有一些教授问员工,你是怎么来到像Google这样的世界级公司总部的?
几乎每个亚裔员工都给出了同样的回答 —— 非常努力学习,想为最好的公司工作。而且几乎100%的人会说类似的话:我想成为让父母骄傲的孩子、值得骄傲的丈夫、受人尊敬的前辈,让孩子骄傲的父亲等等…
这种思维模式当然很好,但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在如此聪明的一堆大脑里,竟然没有人提到他们自己想要什么。不是他们自己的目标,他们更在意别人会怎么看
而这在基层员工身上当然不会有问题,但当你需要承担中高层的管理职责,你就需要知道自己和团队需要什么,如何下判断,而不是等着被告知该怎么做
2,社交冷漠
有人可能会觉得,亚裔在人际关系上是非常善于经营的,这不符合常识
但亚裔在人际关系上的经营,常常仅限于熟悉的环境和圈子,对于陌生未知的社交领域,则常常显得冷漠或拘谨
举个例子,社会学研究标明,通常人会按是否温暖友善+能力高低,把人的社交类型分为4种:温暖且有能力、温暖但无能、冷漠但有能力、冷漠且无能
首先,因为教育关系我们肯定相对来说是聪明有能力的,但是,相对的我们不经常微笑,面部表情并不总是最友好的,比如当我们在街上碰到某人时,我们通常不会说“对不起”或主动微笑
所以,从旁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显得非常冷漠,而一个人聪明又冷漠,常会被视为“威胁”,这就使得真正成为朋友变得困难。相比起来,你看印度人是不是常会显得“憨态可掬”?
3,太在乎面子
东亚文化中有个特点就是太在乎面子,不擅长在别人面前展示脆弱性
因为展示脆弱性实际上风险很大,有人可能会用弱点攻击你,所以当有人向你展示脆弱性时,他们真正在做的是说“我信任你”。
但这种开放的信任关系在东亚社会中并不常见,而是更倾向于保全面子,只展示想让别人看到的完美一面,隐藏所有不确定性和困难
这样就会导致感觉有风险的事情,或者有失败可能性的事情,我们就更倾向避免尝试,总坚持最安全的选择,比如努力考试、考研考公、进入稳定的大公司
而且要强调的是,这里讲的脆弱性,并不是指软弱或弱点这种纯粹负面的特质,而是指一个人愿意在合适的时机,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敢于冒险、敢于坦诚展示不完美一面的“勇气”。有趣的是,拥有这种“勇气”反而往往在别人看来是一种“自信”
最后,怎样通过实操补上这些职场短板?这里不得不推荐你去阅读我曾经写文章推荐过的,脱胎于斯坦福大学最受欢的权力课程的著作《权力七规则》
像最成功的“打工人”之一川普,你会发现他简直就是7条规则的现实版教材。比如简单举个例子,权力规则三要求你要“刻意展示自信”
“刻意展示自信不仅会让你更容易升职,也更能对团队提供正面影响。为此,你要注意展示自信的2个要点:刻意练习你的非语言行为,例如肢体动作,穿着、表情等
其次,要注意强者从不道歉。调查显示,遇到问题坚持己见不道歉的CEO,在职场发展反而更顺遂,因为道歉会把责任直接揽到你自己身上,还会影响你的自我认知,更说明别人信任你是错的。”,你看川普道过歉吗?
所以,关于职场权力的真相,可能会有些颠覆你的三观,如果要获得这方面的成长,不管是“道”或“术”,你都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