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03日
上市两天股价跌去四成,嘀嗒出行的故事不好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嘀嗒出行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但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随后一个交易日再度大跌,市值与2021年冲击IPO时媒体报道的百亿规模的估值差距明显。这背后,数年间顺风车的市场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嘀嗒出行“小而美”的故事也不好讲了。嘀嗒出行专注于顺风车业务,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向私家车车主收取的服务费,并且已连续数年盈利,但其营收规模与其他出行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且顺风车市场规模可能无法与网约车相提并论。

🤔 **盈利模式:轻模式带来盈利优势** 嘀嗒出行专注于顺风车业务,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向私家车车主收取的服务费,并无需拥有自己的或是租赁车辆,也就无需承担持有车辆相关的成本。这种“轻模式”使得嘀嗒出行拥有较高的毛利率,成为出行企业中少见的能够盈利的平台。 嘀嗒出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利润17.31亿元、亏损1.88亿元、利润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0.84亿元、2.26亿元。对比之下,如祺出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均处于亏损状态。 然而,嘀嗒出行的盈利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业务较为单一,且顺风车市场规模有限,未来发展空间可能受到限制。

📈 **市场格局:顺风车市场竞争加剧** 嘀嗒出行曾经占据中国顺风车市场66.5%的市场份额,但在2019年,网约车巨头滴滴重启了顺风车业务,哈啰出行也杀进了顺风车业务之中,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的数据,按2023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二,市场份额为31.0%,已不再是顺风车市场的“老大”。 嘀嗒出行在2020年冲击上市时,当时的招股书中预计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41.8%。但在最新的招股书中,中国顺风车市场交易总额预期将由2024年的371亿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币10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4%。顺风车市场并未达到当年的预期,同时还下调了预期值。

🚀 **上市热潮:出行企业扎堆上市** 嘀嗒出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激发了其他出行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如祺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冲击IPO。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嘀嗒出行的成功上市说明监管对于共享出行合规性的认可,这将推动整个共享出行行业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大多出行企业依然还在经历亏损,如何搭上盈利的“顺风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 **合规与安全:出行企业面临挑战** 嘀嗒出行招股书中特别提到,倘安全机制未能确保用户使用平台时的安全,或倘未能解决与顺风车及服务有关的安全问题,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嘀嗒出行在合规方面则相对乐观,招股书中披露,嘀嗒于2020年及2021年共有57宗行政处罚,但有36宗已被撤销。 出行企业都需要重视安全问题,并确保其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 **盈利模式:出行企业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嘀嗒出行的成功上市为其他共享出行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但目前,网约车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仍然是依靠乘客的订单收入,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难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 出行企业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 **未来发展:嘀嗒出行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嘀嗒出行未来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 嘀嗒出行可以考虑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例如: * **拓展网约车业务:** 嘀嗒出行可以考虑拓展网约车业务,以扩大市场规模。 * **发展智慧出行服务:** 嘀嗒出行可以考虑发展智慧出行服务,例如:停车场管理、交通信息服务、出行规划等。 * **与其他企业合作:** 嘀嗒出行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合作,例如: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定制化的出行服务。 嘀嗒出行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日破发,随后一个交易日再度大跌,终于如愿登陆资本市场的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却迎来一个并不顺遂的开局。

嘀嗒出行(2559.HK)在6月28日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然而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股价从发行价6港元跌至4.65港元,跌幅达到22.5%,在随后一个交易日(7月2日)再度大跌近22.6%,收盘报3.6港元。

目前嘀嗒出行总市值35.78亿港元,与2021年冲击IPO时媒体报道的百亿规模的估值差距明显。这背后,数年间顺风车的市场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嘀嗒出行“小而美”的故事也不好讲了。

出行行业少有的盈利企业

在整个出行行业的企业近乎都陷在亏损泥淖的当下,嘀嗒出行讲出了一个“小而美”的故事——已经连续数年盈利。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嘀嗒出行营收分别为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这个营收规模不用和滴滴这样千亿级别营收的巨头相比,即使与2023年在中国网约车市场排名第八、市场份额仅为1.1%的如祺出行相比也差着一截。

本月晚些时候,如祺出行也将登陆资本市场,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10.13亿元、13.68亿元、21.61亿元;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6.9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6.69亿元、5.31亿元、5.41亿元。

相较之下,嘀嗒出行在这三年间收获利润17.31亿元、亏损1.88亿元、利润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0.84亿元、2.26亿元。

一亏一盈背后,则是嘀嗒出行相对更“轻”的模式。

嘀嗒出行专注于顺风车业务,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向私家车车主收取的服务费。招股书中也披露了顺风车和网约车的参数比较。以每笔订单平均交易额计算,嘀嗒收取的服务费率为9.7%(2023年2月起变更为约10%),而以披露的数家公司的情况来看,网约车行业平均的服务费率为27.1%,不过网约车虽然服务费率高于顺风车,但同时付出也更多,嘀嗒的乘客奖励及营销费用为0.7%,相较之下网约车平均为8.7%。

此外,这也意味着嘀嗒不必拥有自己的或是租赁车辆,也就无需承担持有车辆相关的成本。相应的结果便是嘀嗒出行高达85.4%、79.5%、75.9%的毛利率。这也基本符合行业水平,数据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的顺风车业务毛利率达到了82.6%。

从嘀嗒的经验来看,更“轻”的模式确实更有助于嘀嗒将业务跑通,成为一众出行企业中少见的能够盈利的平台。

“小而美”的故事也不好讲

不过,抛开业务受影响较大的2022年不谈,相较2021年,已经整体放开的2023年嘀嗒的营收也仅增长了4.35%。2021年、2022年、2023年嘀嗒的顺风车业务带来的收入分别占到其总营收的89%、90%及95%,对于九成营收在一个篮子里的嘀嗒来说,抗风险性和未来还有多少增长空间成了一个疑问。

在这个行业里,“小而美”也意味着低门槛,行业格局随时会发生改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的数据,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经营着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占据66.5%的市场份额。

而情况也正是在2019年迎来了变化。当年,网约车巨头滴滴重启了顺风车业务,哈啰出行也杀进了顺风车业务之中,并且成为最大的搅局者。

嘀嗒出行的招股书中也提到了两家同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公司A与公司B,通过描述来推测,这两家公司疑似为哈啰出行与滴滴。

数年过去,如今嘀嗒已经丢掉了顺风车市场“老大”的位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的数据,按2023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二,市场份额为31.0%。

顺风车市场份额 图/招股书

同时,相对网约车而言,市场规模可能无法与网约车相提并论,且顺风车市场的“天花板”较低。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及4.4%。

另外,嘀嗒在2020年冲击上市时,当时的招股书中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41.8%。

而在最新的招股书中,中国顺风车市场交易总额预期将由2024年的371亿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币10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4%。

前后对比,顺风车市场并未达到当年的预期,同时还下调了预期值。

时至今日,看起来“小而美”的故事已经没那么好讲。

出行企业扎堆上市

合规与安全挑战是每一个出行企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根据公开报道,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在6月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作为企业如果不做好安全工作,任何业务成果都毫无意义。”嘀嗒招股书中也特别提到,倘安全机制未能确保用户使用平台时的安全,或倘未能解决与顺风车及服务有关的安全问题,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而在合规方面,看起来嘀嗒出行对此则相对乐观。招股书中披露,嘀嗒于2020年及2021年共有57宗行政处罚,但有36宗已被撤销。此外招股书中还提到,根据现行监管制度,嘀嗒出行运营顺风车平台无需取得网约车所须取得的任何牌照,且在任何重大方面均不违反适用于相关城市的中国法律法规;在相关市政当局并无任何重大不合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其它出行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

6月28日,如祺出行正式启动港股IPO公开招股,拟通过港股IPO全球发售新股,并拟于7月10日上市。

曹操出行也在今年冲击IPO,4月,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另据公开报道,享道出行也将IPO提上了日程,下半年将筹备并启动IPO计划,计划到明年顺利完成IPO。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对于行业来说,嘀嗒出行的成功上市说明监管对于共享出行合规性的认可,这将推动整个共享出行行业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嘀嗒的成功上市为其他共享出行企业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可能会激发其他共享出行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从而加快行业优胜劣汰。

然而如前所述,大多出行企业依然还在经历亏损。

陈礼腾表示,“从盈利模式上看,目前,网约车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仍然是依靠乘客的订单收入。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使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难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实现上市目标后,出行企业该如何搭上盈利的“顺风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网财经”(ID:tiequanhe),作者:贺喜格,编辑:张广凯,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嘀嗒出行 顺风车 共享出行 上市 市场格局 盈利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