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4月23日 15:58
那些被裁的中年人,后来怎么样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中年人在职场中面临裁员的困境,以及不同个体在面对裁员时的应对方式。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展现了部分人将裁员视为重新出发的契机,积极寻找新机会,实现职业转型;也有人陷入困境,面临失业焦虑。文章强调了积极应对、提前准备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通过提升技能、调整心态,最终实现职业的触底反弹和人生价值的再塑。

🤔 裁员并非个人能力问题,而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战略调整。文章指出,裁员可能发生在任何层级、任何部门,尤其是中年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裁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 有些人将裁员视为新的开始,积极寻找职业转型机会。文章中,从林在被裁后,利用赔偿金和失业金,认真思考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了职业转型,成为独立的咨询顾问。

😟 也有人因裁员陷入困境,面临失业焦虑。阿桂在被裁后,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开始怀念过去稳定、安逸的生活。文章强调了中年失业后面临的再就业门槛更高的问题。

💪 积极行动和提前准备是应对裁员的关键。文章中,影子通过不断学习、积极投递简历,最终成功再就业。他总结经验,强调了提升专业技能、保持积极心态、提前做好求职准备的重要性。

裁员这几年频频发生,距离每个人并不遥远,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层级、任何部门、任何年龄,而中年人往往是最可能被裁的高危人群,也抵抗失业较为脆弱的群体。

在城市工作的中年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扛着房贷、车贷和一家人的生活。一旦被裁,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着落,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都有可能一落千丈。

但是市场和职场是残酷的,并不会因为任何人负重前行而将枪口抬高一厘米。

当裁员的枪声响起,那些被击中的中年人都怎么样了呢?

盼着被裁,重新出发

2021年,34岁的从林跳槽到北京一家教培公司。

刚去没多久,公司因为受行业调整冲击进行了一波裁员,从林在这一波裁员中幸运地活了下来,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和业务的调整,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已逐渐偏离了自己的兴趣,心里有了离开的想法。

这时,恰巧公司又一波裁员的风声传来,从林盘算了一下,自己年龄压着红线,司龄只有小两年,被裁的可能性很大。

他索性不打算主动离开,对裁员没有丝毫恐惧,而满心期待。“拿着赔偿走,自己才不吃亏。”

虽然这么想,但是手头该做的事情还是一点都不马虎。

后来,正如他所料,成了裁员对象。

他开开心心地拿了赔偿回家,找了一份兼职,保证自己多少有进账。

由于手头有几万的赔偿金,每个月还能领两千多的失业金,身为房奴和孩奴的他感觉尚有几个月可以轻松应对,于是跟家人商量好留给自己空窗三四个月的时间,想清楚未来的打算后再开始求职。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和内心的追求,他特别渴望在工作中能有更多的自主权,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处处受制于人,为了一份工资而活下去。

想清楚这一点,他决定做一个独立的咨询顾问,不再去一个特定的公司打卡上班了。幸运的是,半年之后,他遇到了事业上相互欣赏的人,一起合伙开了咨询公司。

“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一直内心平静,从不内耗,也焦虑。现在我感觉还不错。”

随着职场反内耗和PUA声音的不断想起,越来越多的人像从林一样,面对裁员不否定自己,也不沉迷在被“淘汰”的“耻感”里。裁员本身,并非是被裁的人能力不济,而是在目前的形势下,一些公司为了生存的断臂求生、轻装上阵的举动。

“怀念以前落袋为安的日子”

一些身处上班很卷、时刻都有被裁风险的人群,认为被裁就可以“早死早超生”,至少到手的补偿金还可以保障一段时间的生活,可以给自己放个假,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但在老一辈人眼里,他们认为无论赔偿多少钱,都不如有一个细水长流的工作,毕竟中年失业,想重上牌桌的门槛会更高,更糟糕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可能就此终止。

阿桂被裁的命运就来得猝不及防,打断了她的岁月静好。

年过40的阿桂在厦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每月到手有个5000多,虽然并非高薪,但是工作相对轻松,和同事及老板相处融洽,闲来无事还能靠着窗看看海景和夕阳。

她对这样的工作很知足,曾经以为在这份工作上要干到退休了。万万没想到公司因业务调整进行大幅裁员,她上了裁员的黑名单。

起初,她没有慌乱,然而随着一份份投出的简历石沉大海,失业金也即将领完,她焦虑得有了白头发,开始怀念以前有着固定收入、落袋为安的日子,而这种日子已离开她300多天了。

积极行动,终能触底反弹

裁员让一些人跌入人生低谷,也将一些人从低谷中托举上来,而解救者正是跌入低谷者本人。

60岁的台湾人Olga(吴美君),曾在多家世界500强担任高管,在近日东方卫视《今晚不加班》的综艺中分享了自己在54岁时遭遇的裁员经历。

“将近20个月找不到工作,面试了59轮都以失败告终,面试到厌世,经历了人生很大的黑暗期。但是还好,我相信我蹲得越低,我可以跳得越高。”听闻此言,身旁的倪萍对她赞不绝口,说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而真正决心自救的人从不向外求。

上海一家欧洲外企被裁的影子,40岁失业,5个月后重新上岸。

他回顾自己找工作的心酸经历,总结出要想被裁后心态不崩,就要尽早做好求职准备,保持工作状态,和积极的人一起吸收正能量。

他提到自己同样被裁的同事Jenny,从收到裁员通知第二天就开始求职,一个半月后就入职了一家相对满意的公司。

等他被裁后休假一段时间再找工作的时候,前同事的工作都陆续定了下来,一经对比就让自己陷入焦虑,导致状态不好,丧失信心。

后来他逼自己每天定时学习专业知识,定时集中投递简历,明确自己的需求,分析好岗位JD, 积极投递与自己的技能、经验匹配的岗位,终于等到了拨云见日的一天。

“即使大环境再不好,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或者管理技能),就一定能找到工作的。当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时,也要相信自己,只是时机未到而已。”影子说道。

“在没有面试时,要沉得下心,学习或复习专业只是,提前做好准备。当机会来临时,一击即中。”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裁员何尝不是生活的一个转机,逼迫一个人发生一些改变呢?

比如重新认识自己,比如换个活法,比如抽身离开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保护好自己的磁场,让自己再度向阳而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猎聘”(ID:liepinwang),作者:沁雅,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裁员 中年危机 职业发展 失业 职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