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4月23日 11:33
瑞幸也要 “ 寄生 “ 扩张?新店开在房产中介门店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开始尝试“店中店”模式,与链家、便利店、超市等合作,以降低成本并扩大市场份额。瑞幸、Manner、库迪、挪瓦、Tims等品牌纷纷加入,通过共享空间、客流和运营资源来提升效率。虽然此模式有助于快速扩张,但也面临着品牌形象维护、运营协调等方面的挑战。文章探讨了这种模式的优势与风险,并强调了品牌在扩张过程中需要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品牌的精心管理。

☕️ 瑞幸咖啡与链家合作,在上海开设共享门店,这种“咖啡+房产”的模式旨在重构社区服务场景,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

💰 “店中店”模式能够帮助咖啡品牌降低成本,实现高效扩张。通过共享空间、分摊铺租,降低了加盟商的资金压力,吸引更多加盟商。

🤝 潜在的流量优势是咖啡品牌选择“店中店”模式的重要原因。与便利店、商超等合作,共享客流和运营资源,实现流量最大化。

⚠️ 咖啡品牌在“店中店”模式中也面临挑战,如品牌形象和独立性、运营协调等问题。过度依赖此模式可能限制产品创新和服务体验的探索空间。

越来越多咖啡品牌,盯上了“店中店”模式。

近日,瑞幸咖啡与链家“联姻”,在上海开出了全国首家共享门店。继库迪咖啡之后,瑞幸咖啡也要加入“共享门店模式”的阵营了?

红餐网在美团APP搜索到,瑞幸与链家共享门店为瑞幸咖啡(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东区店),位于上海浦东新区406号链家一楼大堂内,门店属于新店开业,目前评分4.2分,售卖的产品与常规瑞幸门店无异。

据“上海链家”微信公众号推文显示,首家共享门店以“咖啡+房产”的物理空间叠加模式,重构社区服务场景。门店有两个门头,分别为绿色底的“Lianjia·链家”和黑色底的“瑞幸咖啡”,入口处以链家接待区为核心,左边为链家前台,右边为瑞幸吧台的环形动线。此外,该门店还沿街面做了一个可开合互动橱窗,开辟瑞幸咖啡休息区,方便消费者打卡。

△图片来源:上海链家视频号截图

一个是卖房子的,一个是卖咖啡的,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品牌“联姻”的消息一出,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

除了网络上看热闹的,还有不少网友质疑链接与瑞幸“联姻”的可行性:

……

实际上,瑞幸并不是第一个与链家“联姻”的咖啡品牌。 早在去年4月,Manner咖啡联手链家,同样也在上海开出了一家“店中店”;同年9月,链家与Manner第二家共享门店同样落子于上海。

链家方面表示,希望共享门店不仅是提供房产交易和咨询的场所,更多是“这里有咖啡、有服务、有邻居、有生活”的社区共享空间。

△图片来源:上海链家公众号截图

近年来,开设“店中店”已经成为不少连锁咖啡品牌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除了瑞幸和Manner以外,库迪咖啡、挪瓦咖啡、Tims天好咖啡、沪咖、都在开启“店中店”模式,门店“寄生”在便利店、超市、水果店、小吃店等大众消费场所内。

以库迪咖啡为例,去年5月,库迪推出“COTTI Express”便捷店型,主打将植入到便利店、餐饮店、零食店等场景,投资门槛3万元起,大大降低了加盟的资金门槛和门店要求。极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1日,库迪已在全国开出1300多家便捷店。

尽管在去年12月,库迪一度主动暂停了“店中店”招商。但今年2月,库迪宣布全面升级“触手可及”计划时,强调重启店中店模式,并表示“维持2025年底5万家门店终端的目标不变。”

可以预见,开店中店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库迪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

同样认可店中店模式的,还有挪瓦咖啡。去年11月,挪瓦咖啡宣布,会将现制咖啡业务嵌入便利店、烘焙店、酒店、网吧、健身房、彩票店等多类业态中,覆盖消费者的衣食住行。预计2025年,挪瓦与见福便利店落地2000家联营门店。

还有Tims天好咖啡,在开店中店这件事上,则选择了与良品铺子进行了合作,在部分良品铺子门店开设了小型Tims Express(灵枫店)。沪上阿姨的咖啡子品牌“沪咖”,则现有的大部分门店都开在沪上阿姨门店内,没有独立的装修、门头。据红餐大数据,截至目前,沪咖已经开出2000+门店……

△Tims Express门店,图片来源:Tims天好中国官博

为何一众连锁咖啡品牌都迷上了“寄生”?

一方面,店中店是一种既降低成本,又能实现高效扩张的模式。近年来,在“价格战”和“成本高涨”的双重压力下,“降本增效”成为不少咖啡品牌的共同动作。咖啡品牌与其他门店合作后,能通过共享时段、空间的方式分摊铺租。

对于连锁咖啡品牌而言,“店中店”模式具备的低投资和低成本特性,减轻了加盟商的资金压力,从而更易于吸引更多加盟商加入,进一步推动品牌规模的扩展。挪瓦咖啡、沪咖均通过“店中店”模式实现了快速复制与扩张。

另一方面,潜在的流量优势,也是众多咖啡品牌们看重店中店模式的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便利店、商超等零售消费场所,多选址社区或写字楼周边、交通枢纽等位置,拥有稳定的客流优势。而店中店的逻辑是双方通过业态或品类的互补,共享对方的客流、基础设施和运营资源,使得双方的流量优势最大化。

譬如,瑞幸和链家共享门店,链家能够给瑞幸提供空间,让顾客进店“坐得住”; 瑞幸给链家提供高频流量,让看房变得“没那么有压力”。

不过,咖啡品牌们也需要留意,店中店模式所带来的“品牌形象和独立性”以及“和合作门店在运营方面的协调。”

正如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此前红餐网分析道:“如果连锁咖啡品牌过度依赖店中店模式,可能会限制品牌在产品创新和服务体验上的探索空间。因此,咖啡品牌在开店中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品牌的精心管理运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麦泳宜,编辑:李唐,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咖啡 店中店 瑞幸 市场扩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