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地球日之际,中国氦气资源勘查取得重大进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通过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新增氦气探明地质储量达40.7亿立方米。苏里格、涪陵等六大气田均探明超2亿立方米储量,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氦气作为航空航天、核能工业、半导体制造等尖端领域的关键战略资源,此前中国对外依存度接近100%。此次突破是地质工作者持续攻关的结果,对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极低,仅为0.000524%。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氦气在航空航天、核能工业、半导体制造和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氦气需求量持续增长,但勘查开发水平受限,长期依赖进口。此前,中国氦气对外依存度接近100%,供应安全面临挑战。
🎊通过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新增氦气探明地质储量达40.7亿立方米。苏里格、涪陵、靖边、安岳、东胜和泸州等六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均超过2亿立方米,实现了氦气供应格局的重大转变。
💡中国氦气勘查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地质勘探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摆脱了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对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T之家 4 月 22 日消息,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之际,我国氦气资源勘查领域传来捷报。
新华社援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新增氦气探明地质储量达 40.7 亿立方米,其中苏里格、涪陵、靖边、安岳、东胜和泸州等 6 个气田探明地质储量均超过 2 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 "黄金气体" 供应格局实现重要转变。
人类最先在太阳光谱中发现氦,因此称为“太阳的元素”。作为一种惰性气体、非金属元素,大气中的氦含量仅为 0.000524%,是航空航天、核能工业、半导体制造及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的战略资源。
数据显示,我国氦气需求量持续攀升,但受限于勘查开发水平,此前对外依存度长期接近 100%。
面对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竞争压力,我国地质工作者通过持续攻关,成功突破“贫氦”瓶颈,实现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