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4月22日 17:05
解码当下的三代制冷剂与当年的二代制冷剂在配额实施后市场表现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三代制冷剂市场,对比了二代制冷剂实施配额制前后的市场表现,揭示了两者在供给、需求和外部环境上的关键差异。文章指出,部分经销商未能理解三代制冷剂的独特行情,仍以旧观念看待新问题。通过分析配额基期、替代品、库存情况等因素,文章强调了三代制冷剂与二代制冷剂在市场表现上的根本性不同,并预判了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 配额基期差异:三代制冷剂在疫情期间确定配额,导致配额量低于正常年份的需求,而二代制冷剂的配额基期与家电下乡政策重叠,导致供给过剩。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制冷剂的供需关系。

🏭 替代品情况:三代制冷剂缺乏经济高效的替代品,特别是家用空调、汽车领域。而二代制冷剂面临三代制冷剂的替代,导致其市场需求被分流。当前四代制冷剂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替代三代制冷剂。

📉 库存周期:三代制冷剂在22-23年经历了因抢配额导致的库存积压,24年开始去库存,25年有望实现供需平衡。二代制冷剂在配额实施后也面临库存压力,但情况更为复杂。

🚗 需求端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叠加空调和汽车的刚性需求,进一步加大了三代制冷剂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对R134a的需求量更大,支撑了三代制冷剂的市场表现。

$巨化股份(SH600160)$ $三美股份(SH603379)$

最近发现抖音、雪球等平台上,不少经销商非常不理解三代制冷剂的行情,还是在用老观念看新问题。

他们这些人通常有两种说法:

一是,“我过去十几年、二十年做制冷剂生意,我还不懂这个?我比你们这些人懂多了。”

二是,“配额有什么稀奇的,十几年前二代制冷剂也是配额,你看二代那些年就不涨,三代也一样”。

以上两种说法、并且是所谓行业内人士的说法,还是甚至有十几年、二十几年资深从业人士的说法,所以很有迷惑性。

三代也好,二代也好,制冷剂好不好?要看价格能不能涨,更要看价格能不能持久地上涨,能不能涨得更高、涨得更持久。

而价格能不能涨?要看供给,要看竞争格局,还要看需求,还要看政策等等。

政策不深谈,简单地讲就是配额制+按品种管理,再细一点就是品种之间一年内最多互转10%,这个看制冷剂行业的基础,如果这个没有,就不用看了。2024年巨化股价从26元跌到14元,虽然也有业绩大大不如市场预期的原因,但最最核心的还是当时的小作文大范围传播的谣言动摇了以上这个根本,否则不至于跌那么多、不至于跌那么惨,如果没有这个部分业内人士言之凿凿的这个谣言的大范围传播,去年年中巨化仅仅只是因为业绩不如预期的冲击,那么股价大概率最多跌到19-20元左右就是当时的大底部了。这是前话,不再多说。

竞争格局也很清楚,几乎每一个品种的CR3、CR5都是80%甚至90%的集中度,这个太明显了,非常好的竞争格局,也不用多说。

最后主要讲讲三代和二代实施配额前后不同的供给和需求背景和环境,这才是导致两者同样实施配额制,但之后的市场表现出现天差地别的原因。

二代实施配额后的几年只所以市场表现远没有三代这么好,

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二代制冷剂抢配额的时候,累计三年的配额基期刚好与当时国家出台的大规模家电下乡刺激政策周期几乎完全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其结果就是导致二代制冷剂最后确定和下发的配额量明显超出了正常年份的正常需求,导致实施配额后后面好多年也消化不了。从供需来讲,这是国家政策人为地大幅放大的供给。

另一方面二代制冷剂实施配额制的前后,市场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并且建成了大量产能的三代制冷剂,比如R410、后来的R32等等。简单地讲就是R22有了平替品,更要命的是这个替代品的成本和价格还不高、产能还充足。这种情况下,市场自然就不再那么CARE被替代的R22了。

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导致了配额在供给端偏高,另一个导致需求在消费端被分流和替代,一个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被挤压的产品,这是当年二代制冷剂实施配额后面临的一个最差的供需组合。

所以,二代制冷剂一直到进入配额削减期,随着配额的不断被削减,但天量的存量二代制冷剂空调的维修又是刚需,才因存量维修不可替代(虽然新空调大量被R32、R410替代了,存量空调还要用R22)的供需紧平衡之后,二代制冷剂价格才开始有了持续性上涨。

那么三代制冷剂的情况呢?情况恰恰完全相反,其供给端在受到外部巨大冲击后导致配额受压制,低于正常水平,需求端本来就是温和增长的(毕竟发展就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而空调和汽车是过更好生活的标配和主要标志之二,还要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疫情后进一步恢复还加大了供需矛盾,

具体如下:

一是,三代制冷剂抢配额的基期是2020-2022年,这三年正是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期,导致制冷剂的全球需求受到巨大冲击,全球范围内空调产量大幅下降,汽车生产和销售也大会幅下滑,商务、商业活动长时间停滞或受巨大冲击。三代制冷剂在这个一个特殊的受冲击的全球环境下,最终确定和下发的配额处于一个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水平(如果去对比当年的二代制冷剂,假如三代制冷剂抢配额的基期不是20-22年,而是疫情后空调和新能源车需求恢复并大卖的23-25年,简单想想就会明白这个最终的配额会比当时确定的配额高出多少?)。

所以,疫情后的202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25年上半年的现在为止,全球空调、新能源车的生产和销售都在高速增长,需求暴增,在消化了企业和渠道冲库存的影响后,也仍然出现部分品种配额甚至不够的情况,还要增发配额才能满足需求(比如2024年、2025年的R32都是如此)。

二是,22-23年期间,由于22年生产端抢配额,多生产、低价倾销;客户端同样要抢消费配额;23年是确定了配额但还未实施配额制的过渡年,一些企业投机性生产并低价向市场销售,不仅进一步加大了渠道的过量库存,并且厂家过量库存也高企。以上两方面导致市场到2023年末积累了大量的过量库存(为了抢配额,大量生产、低价销售,超出实际需求,导致全产业链库存高企,大大超出正常的库存水平,出现了大量的超量、过量库存,当时不仅是渠道,而且包括厂库,不仅是国内-国内同时抢生产和消费配额,而且包括国外-国外抢消费配额,都是如此),所以全行业2024年从开始就在全力去库存,25年则是基本消化了这些过量库存之后的干干净净的年份。

三是,三代制冷剂中,当前及未来家用空调主用的R32在国内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没有四代制冷剂可替代;而大功率空调和中央空调用的R410在国内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没有经济、性价比高的替代品,而发达国家虽然用R454B取代R410B,便其用于混配的R32用量反而增加38%(R410B用50%的R32,R454B要用69%的R32)。

同时,汽车用的R134虽然在欧美发达国家新车不再使用,但巨量的存量车维修需求仍然保持着规模巨大的刚性维修性需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新车和老车基本上仍然使用R134,并且新能源车的用量是油车用量的120%以上。所以,R134的需求也是旺盛的,有增量,并且在广发发展中国家可预计的数年内没有性价比高的替代品(要等到R134配额实质性大量削减从而导致配额不够用之后,才会让市场被迫接受并使用价格高得多的四代制冷剂或其它三四代混配制冷剂)。

对比当年的二代制冷剂,同样假设一下,假如现在市场中存在大量便宜的、高性价比的四代制冷剂,比如价格能低至两三万一吨甚至三五万一吨的四代,并可以用它们来替代家用空调和汽车所用的R32、R410、R134,那么三代制冷剂在汽车行业新车上的应用还有多大的发挥空间?需要注意的事,由于汽车市场的新车比较少,存量是主流,所以就算有代价的四代可用,R134也会因为规模巨大的存量维修市场而长期保持非常高的需求。而事实上是四代制冷剂不仅有西方巨头们掌握的巨大的专利壁垒,并且生产的物类成本最低也高达6万元/吨左右,完全成本高达8-10万元左右,市场销售价格国外发达高达200万元/吨,国内也是数十万元/吨,只要不改变这种情况,就不要指望四代去替代三代了,况且四代还有PFAS、安全隐患、致冷性能差等不足。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不少经销商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他们简单地认为当年二代配额实施后情况并不好,类比三代配额实施后也会差不多,但实际上两者相差甚远,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核心逻辑差异,并导致当下及未来的三代行情与以前的二代行情出现巨大的背离。

总之,认知不是简单的类比,而是要看到表象背后的不同内核、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不同的内外部矛盾,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更接近实际而不是自己臆想的结果。 供参考。



本话题在雪球有16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三代制冷剂 配额制 供需分析 市场行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