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2024年07月02日
量化大厂上半年业绩盘点:黑马现身,老骥伏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4年上半年,量化机构行业经历了巨震和行情、回撤与分化,业绩表现差异显著。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作为量化机构的“拿手好戏”,其超额收益并不高,仅为0.8%。进化论资产和磐松资产成为今年量化圈的“黑马”,超额收益分别达到23%和10%以上。然而,量化机构“第一梯队”的业绩也出现了分化,规模最大的机构并没有在今年上半年赚取到超额收益。整体来看,上半年仅有8家百亿私募斩获超额收益,但超额收益并不代表客户的持有体验好,部分机构的业绩表现不佳,甚至出现了大幅亏损。

🤔 **量化机构业绩分化**:2024年上半年,量化机构行业经历了巨震和行情、回撤与分化,业绩表现差异显著。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作为量化机构的“拿手好戏”,其超额收益并不高,仅为0.8%。 - 进化论资产和磐松资产成为今年量化圈的“黑马”,超额收益分别达到23%和10%以上。 - 进化论资产成立于2014年,自称是国内最早将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相结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 - 磐松资产成立于2022年,管理规模增速相当之快,年内仅用四个月的时间,管理规模增长了50亿元。 - 磐松资产的业绩增长与其新产品发行时间有关,该产品成立于今年1月末,恰好是市场巨震之时,成为这家私募建仓的绝佳时机。 - 磐松资产还强调没有所谓的“自营产品”,并称存在自营盘的量化机构则有着“隐蔽”的利益输送方法。 - 量化机构“第一梯队”的业绩也出现了分化,规模最大的机构并没有在今年上半年赚取到超额收益。

🚀 **超额收益难度提升**:总体来看,上半年仅有8家百亿私募斩获超额收益,但超额收益并不代表客户的持有体验好。 - 部分机构的业绩表现不佳,甚至出现了大幅亏损。 - 统计样本中,有八家百亿量化机构年内净值跌超10个百分点,而且均没有实现超额收益。 - 垫底的两家私募,对应策略产品亏了13.4%和15.5%,如果客户追求中短线收益,那么这场投资则远不如买入固收产品。 - 百亿量化圈的业绩“故事情节”,彼此差异十分之大。 - 这直接打破了过去数年的“规律”:一起猛涨,一起经历下跌。 - 量化行业的又一个变动点,不期而至!

📈 **量化行业竞争加剧**:量化机构的业绩分化,体现出量化行业竞争加剧的趋势。 - 新的量化机构不断涌现,并迅速崛起,给传统量化机构带来挑战。 - 同时,量化机构的策略也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指数增强策略,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领域,量化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机会。 - 量化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量化机构,并关注其策略、业绩和风险控制能力。

量化机构的“厮杀”,经历了上半年悄然生出分晓。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量化机构行业发生了太多故事:巨震和行情、回撤与分化、人心和人情,正收益和累计巨量亏损,都在同一时期发生。

即便坐拥天量管理规模的量化大厂(业界第一梯队),业绩和规模的分化也十分剧烈。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500指增”超额收益平平

据一家知名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截至2024年6月28日,年内百亿私募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收益均值为-8.2%,跑赢对标的宽基指数,但超额收益并不高,大约是0.8%。

中证500指数增强是多年来量化机构的“拿手”策略,是外界观察其斩获超额收益的“窗口”。

业内表现“方差”拉大

实际上,量化机构亦有针对大盘股(沪深300指数)、中证1000指数(小盘股)的增强策略。但论规模、影响力还是500指增更胜一筹。

而如上图所示,这家券商罗列了各家百亿私募年内收益排行,一眼就可以读出四个字:差异颇大。

上半年位列第一的是进化论资产,超额收益达到23个百分点。

这多少让人出乎意料,这家机构并非“传统”的量化大厂,而是成立后实现策略转型的私募。

据悉,进化论资产成立于2014年,自称是国内最早将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相结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私募创始人王一平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与高毅资产冯柳、凯丰投资吴星均是校友,三人的投资大本营均在深圳。

据私募排排网,进化论相关产品在今年1月也经历了净值冲击,但自2月初后反弹十分明显,之后“稳住”了净值曲线。

“黑马”再现

据上述券商获取的数据,磐松资产成为今年量化圈的“黑马”,其业绩位居百亿私募第二位。

此前,磐松资产的“显露度”并不高。今年可谓“一飞冲天”,中证500指增上半年超额收益超过10个百分点。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私募成立于2022年,如此年轻的机构管理规模增速相当之快。

据磐松资产官网:2024年3月公司受托资产规模突破50亿元,到了7月份规模一举突破100亿元。

也就是说:年内仅用四个月的时间,管理规模增长了50亿元,在当下市场环境下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该机构创始团队有着海外机构Arrowstreet Capital的工作经历,这是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对冲基金。

实际上,这个业绩背后有一个重要因素:新产品。

上述策略相关产品成立日期为今年1月末,恰好是市场巨震之时,成为这家私募建仓的绝佳时机,业绩曲线有着很好的“缓冲”空间。

这是诸多量化同行无法比拟的时点优势。

资事堂在磐松官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声明”,该私募称没有任何所谓的“自营产品”,并进一步称存在自营盘的量化机构则有着“隐蔽”的利益输送方法。

“第一梯队”分化

截至目前,量化机构有数家机构管理规模站上500亿元,也就是量化行业的“第一梯队”,包括九坤投资、明汯投资、衍复投资等。

此前,位列“第一梯队”的幻方量化,公司战略逐渐转向人工智能大模型,外部客户资产规模缩减至200-300亿元区间。

中证500指增策略排名中,衍复投资和明汯投资位列百亿私募第三、第四位,年内均有超过7个百分的超额收益,但并没有产生绝对收益。

这个最头部阵营的其他量化机构,则未能在上半年赚取到超额收益。

比较来看,规模“第一梯队”的机构彼此之间,短短半年内同一个策略的收益最大相差十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今年1月各家机构一同经历市场巨震,但之后“元气复原”的节奏并不一致。

超额难度徒升

总体来看,上述券商的统计样本中,仅有8家百亿私募年内斩获了超额收益,也就是跑赢了对应指数。

然而,有超额并不代表客户的持有体验好。毕竟,基金持有人需要获取“实打实”的绝对收益。

如果有客户买了业绩处于尾部的产品,持有体验则相当不佳。

统计样本中,有八家百亿量化机构年内净值跌超10个百分点,而且均没有实现超额收益。

垫底的两家私募,对应策略产品亏了13.4%和15.5%,如果客户追求中短线收益,那么这场投资则远不如买入固收产品。

换言之,百亿量化圈的业绩“故事情节”,彼此差异十分之大。

这直接打破了过去数年的“规律”:一起猛涨,一起经历下跌。

量化行业的又一个变动点,不期而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量化投资 量化机构 业绩分化 超额收益 风险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