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内幕圈子 04月22日 12:09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其实非常危险。 刚看了纪录片《激流2》,讲极越汽车的闪崩。 “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定会有极越人的名字” 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只是以另外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以极越汽车的案例为引,揭示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金流问题。文章分析了行业面临的三个结构性挑战:供应链格局变化导致融资渠道受限、研发和制造的高额投入,以及销售模式变革带来的营销成本激增。作者认为,为了维持销量,各品牌陷入了依赖营销、融资的循环,并预言行业将迎来大规模的合并与兼并。

🚗 极越汽车的案例揭示了中国新能源车行业潜在的危机。极越的“闪崩”并非个例,而是行业普遍现象的缩影,预示着行业内现金流问题的严重性。

💰 行业面临的第一个结构性挑战是融资受限。传统汽车供应链可以吸纳全球资金,而新能源车企主要依赖国内资本市场,导致资金来源相对有限。

💡 研发和制造的高额投入是第二个挑战。电动化和智能驾驶技术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 销售模式变革导致营销成本激增是第三个挑战。高度依赖营销,尤其是短视频和个人IP营销,使得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其实非常危险。

刚看了纪录片《激流2》,讲极越汽车的闪崩。

“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定会有极越人的名字”

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我想起来上个月我采访一位新能源专家,他告诉我,极越不是单一的孤立,看起来欣欣向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其实暗流涌动,甚至非常危险。

在《激流2》里,我看到李翔不断逼近那个真正的命题,极越的闪崩,到底是什么原因?

其实非常简单:现金流断裂。

但事实上,现金流紧张这个问题,不是极越才有,今天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许多品牌,都有这个隐忧。只是它未被公开。

业内专家告诉我,中国新能源车厂商缺钱,有三个结构性的原因:

1、原来的汽车供应链中,各种厂商其实只需要将一级供应商的各种零部件组装起来,他们的供应链是全球的,因此也可以吸纳来自全球的资金。

而今天的中国新能源厂商,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供应链格局,今天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供应链都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没有理由,用来自国外的供应链。

因此,中国厂商无法吸纳来自全球的资金,只能依靠国内资本市场。

2、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需要大量的投入,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驾驶,都是天量投入。

3、特斯拉引领的销售模式,改造了新能源车的销售链路,经销商逐步退出主舞台,资金周转的链路变短。

同时,高度依赖营销,尤其是短视频、个人IP营销的兴起,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投流、广告上持续花费高额数字。

这一点,《激流2》里面还原的非常直接,几乎让人触目惊心。

纪录片里夏一平有一句原话,“很多品牌的一个月的投流成本,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

极越的一位员工说,极越07上市的那一两个小时,投流成本是100万!

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拼尽全力拼销量,李翔直接点破了这个原因,

只有销量,才有市场信心,只有市场信心,才有股东意愿,只有股东意愿才有融资,只有融资了才能投入营销,只有营销才能继续换销量。

今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全部在这个疯狂的圆圈里。

纪录片结尾的时候,一行字浮现出来让我愣住:「大海里没有无名之辈」。

但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汽车品牌吗?

会不会是大家都在这个时代浪潮里,想再搏一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但商业是残忍的。

大规模的合并和兼并,即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远的未来发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能源汽车 现金流 营销 供应链 行业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