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04月22日 09:44
浙大哲学院院长王俊:文科的价值不在于直接创造GDP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教授在采访中强调,文科的价值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而非直接创造GDP。面对“文科无用论”的挑战,文章指出,技术进步虽带来冲击,但社会最终仍需人文精神。教育应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传统专业划分将模糊,强调终身学习和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并警惕技术崇拜。文章呼吁关注科技伦理和制度设计,以适应人机交互时代的需求。

🤔 “文科无用论”并非新议题,其本质是短期功利主义对长远价值的否定。文章指出,历史上技术进步虽暂时挤压文科空间,但社会最终仍需回归人文精神以解决根本性问题,文科的价值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面对技术变革,教育应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文章强调,我们不应将专业学习与就业紧密挂钩,而应培养持续的学习能力。这不仅是文科的问题,理工科亦然。

⚠️ 文章警惕技术崇拜,认为过度宣扬AI全能会拉低社会认知水平。同时,它也强调了人文学科在人类共同体形成和个体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观念建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确立。

🎓 未来教育将更加全方位和全领域。文章认为,未来的教育将不再以专业划分,而是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传统专业划分将不断模糊乃至消失。交叉学科将改变未来的知识组织方式。未来的学习将更加注重主体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人机交互能力等养成。

原创 王俊 2025-04-22 08:37 上海

作者/王俊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编辑/吴怡 澎湃新闻记者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教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文科的价值不在于直接创造GDP,而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未来的教育中,文科、理科、工科等的传统专业划分将不断模糊乃至消失,教育将成为一个更加全方位和全领域之事,是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而不是以专业划分的条条框框为前提的。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教授

“文科无用论”不是一个新鲜的论调,它在近100年的很多历史阶段里都有出现过,当然它出现的背景不一样,可能曾经是市场经济的“高扬”,这一次则是源于“技术崇拜”。

互联网、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技术革命重塑社会,技术精英主导话语权。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会取代大部分文科专业能力。在教育政策的偏向下,国内外多所大学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投入,减少或关闭文科院系,文科规模不断缩减。

“文科无用论”实质是短期功利主义对长远价值的否定。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飞跃虽暂时挤压文科空间,但社会最终仍需回归人文精神以解决根本性问题。文科的价值不在于直接创造GDP,而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必须适应学的东西很快过时”

“文科无用论”本质上是优绩主义在不同知识类型拣选中的反映,以纯粹功利性的“实效”来对不同知识类型进行评判和选择。但是这种“实效”无论对个体抑或共同体都不是真实的,而是基于某种偏狭的认知误区和人云亦云的社会氛围。

因此“文科无用论”与三十年前的“知识无用论”一样,是一种过度理想化的、过度放大特定效果的短视行为。在AI时代,“无用”的不仅仅是文科。在现在技术变迁的背景下,社会变化和知识更新非常之快,我们几乎不能指望在18岁的时候选择一个专业、这个专业能给你一辈子不变的“饭碗”。这不仅是文科的问题,理工科也是一样,而且理工科的知识更新可能更快。

我们整体要慢慢改变“一定要把专业的学习跟将来的就业或者职业挂钩”这个想法,必须适应你学的东西很快就过时,而持续的学习能力可能让你终生受用。

警惕技术崇拜

舆论氛围过度宣扬AI全能,实际上没有看到AI技术底层的知识架构和知识积累,也没有看到新技术产业化背后大量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基础,这样一种技术崇拜会拉低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准,对于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的发展也无益处。

对于人类共同体来说,在前工业时代,人文学科所涵盖的知识占据了人类知识的绝大部分,包括观念和意义系统的建构、信仰的凝聚、文化的传承等等,即便到了近代的工业化社会,这些知识对于人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个体而言,人文学科的知识是从童蒙教育到公民教育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从识文断字到经典阅读,到审美品位的习得,到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无不是文科的教育范畴。

对于大学而言,无论是11、12世纪欧洲的教会大学,还是起源于唐宋的书院,今天意义上的人文学科涵盖的知识都是当时这些高阶层教育的主要内容。从19世纪时至今日,除了专业技术院校之外,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都会有人文学科的立足之地,在通识教育、信仰教育中文科也在持续性发挥作用。

“传统专业划分将模糊乃至消失”

在新技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前所未有,知识进路和探索方式均应当从根本上加以重新考虑。文科的研究领域、教育方式、功能定位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去适应这个时代。未来人文教育主要在三个层面:人文通识教育、公民终身教育、精英化专业教育。

科技伦理、医学伦理、艺术策展、游戏架构……这些新的领域或者工作的类型,实际上跟文科专业也是密切相关的。人机交互将成为未来文科的一个重要话题,当代和将来的文科应当更加关注伦理和制度设计问题,建构向善的技术,让技术适应个体生活的新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体的出现,知识的获取和持有已经最大程度上实现外包,海量的信息和知识随时可以按需调取。那么未来的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更多的是主体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品位、人机交互能力等的养成,这些能力并不是某一个单一专业的教育能够承担的,而是需要在各个不同知识领域的广泛学习。

未来的知识进路不应因循旧有的知识框架。任何基于传统的和目前的高校内部的知识划分架构,刻意突出文科和理科、理论和实践、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之间对立的企图,其实质都是对未来知识整体变迁趋势缺乏远见的认知误区。

在这个意义上,在未来的教育中,文科、理科、工科等的传统专业划分将不断模糊乃至消失,教育将成为一个更加全方位和全领域之事,是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而不是以专业划分的条条框框为前提的。换句话说,交叉学科不是之前传统知识系统和学科划分的点缀和加法,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的知识组织方式。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文科 教育 技术 人文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