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4月22日 08:13
如何领导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领导者在面对团队抵触情绪时,如何建立信任、带领团队前进。文章指出,团队抗拒领导的原因往往源于恐惧,如对改变的担忧、对个人价值的质疑。为了化解这些恐惧,领导者应关注结果而非权力,解释“为什么”而非仅仅布置“做什么”,适当放权,与团队共同努力,承认错误,并进行坦诚沟通。通过这些方式,领导者可以逐渐赢得团队信任,带领团队克服挑战。

🤔 团队抗拒领导的核心是恐惧:人们害怕改变,担心自身价值被忽视,领导者需要理解并化解这种恐惧,而非仅仅责备。

🎯 关注结果而非权力:领导者应将重心放在团队目标上,与团队共同探讨实现目标的方法,而非强调个人权威,以此建立影响力。

💡 阐明“为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解释任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使团队成员理解工作的目的,从而激发内在动力,提升参与度。

🤝 适当放权,增强团队归属感: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决策、承担责任,让大家感受到被信任和尊重,从而减少对领导的抵触。

🤝 与团队共同努力,而非高高在上:领导者应积极参与工作,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展现与团队同舟共济的态度,赢得团队的信任。

🗣️ 坦诚沟通,化解误解:对于持续存在的抵触情绪,领导者应主动沟通,表达关切,寻求理解,而非回避问题,为团队打开新的可能性。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你刚接手一个团队,却发现大家对你冷眼相待,明里暗里质疑你的决定?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却感受到明显的距离感,甚至抵触情绪。这不是你的错,但却是你必须面对的领导现实——有时候,你必须带领一群并不想跟你走的人。

这篇文章,正是写给那些在“不被喜欢”的氛围中,仍要继续带队前行的领导者。我们将一同探讨:人们为何抗拒你的领导?他们的情绪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担忧?你又该如何在质疑中赢得信任,带出成果?答案比你想象的更温柔、更有力量。

01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接受你的领导?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感觉:明明自己带着好意想做好工作,可团队成员却似乎对你不太“买账”?你想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朝目标努力,但他们却始终保持距离,甚至隐隐抗拒。那种无力和尴尬,真的挺难受的。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以下这些情境,就是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领导难题”:

1、你带领的,是一群和你一样有经验,甚至更资深的人。这时,有些人心里会冒出个问号:“凭什么是你来领导我?”

2、你加入了一个原本工作节奏很松散的团队。你想建立一些流程和规范,可对他们来说,这就像突然换了频道,有点不习惯,甚至有点排斥。

3、你是“外来户”。比如你原来是顾问,或者从另一个部门调过来,他们可能觉得你不够了解团队,不太愿意听你的。

4、你顶替了一位深受喜爱的前任经理。对方留下的“人设”太高,你刚上场,就被拿来比较。他们不适应也不奇怪,只是你得慢慢建立自己的风格。

5、你不是“名义上的”上级。比如你负责一个项目,要协调不同部门的人。他们虽然和你一起工作,但不直接向你汇报,自然更难建立上下级关系。

这些情况听上去都不轻松,但它们其实只是表象。真正让人抗拒的,往往是一种更深层的情绪——那就是“恐惧”。人们可能担心你会改变他们熟悉的工作方式,害怕自己的价值被忽视,害怕不再被信任或尊重。他们的防备,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换一种方式去理解那些看似“难搞”的反应了。

02 如何化解恐惧,带动团队跟上你的节奏?

你可能会想:“人家不接受我领导,是不是因为他们太傲慢、不够尊重我?”这些确实有可能,但我想说,大多数时候,真正的根源是恐惧。

人们害怕改变,害怕新领导来了以后,一切都不再熟悉;他们担心自己的价值不被看到,努力不被认可,更怕被贴上“你不适合当领导”的标签。这种恐惧,常常藏在那些看起来“有意见”、“不配合”的行为背后。

其实,有时候你被推到领导的位置,就像在团队面前举起了一面镜子,让大家不得不正视自己——他们可能会想:“为什么不是我?”、“我是不是不够好?”

所以,当你带着热情加入一个团队,想要有所作为时,一部分人可能会感到威胁。他们担心你会改变他们熟悉的做事方式、打破现有的节奏,甚至让他们失去话语权。这并不代表你做错了,而是他们还没准备好接纳变化。

要打破这种隔阂,信任是关键。但信任不是靠说服,更不是靠命令,它需要你一点点地去建立,靠真诚、靠理解、靠耐心。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句话值得你时刻记住:他们的反应,不一定是针对你这个人,更多时候,是源自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害怕。

你当然要尽全力做到最好,但也没必要因为别人的抗拒就否定自己。记住,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控制的——但你可以选择用更柔软的方式去面对。

03 想赢得认可?就从“结果”开始

我们已经聊过,团队不愿接受你领导的原因可能五花八门。但关键问题是——你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带动他们?

1. 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权力上。

答案的第一步很简单: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权力上。

很多人一当上领导,就下意识地想“分配任务”、“安排角色”、“证明自己说了算”。但其实,团队成员更关心的是:我们要达成什么目标?这件事有意义吗?能不能做成?

所以,试着转换一下思路。与其一上来就告诉大家“你来做这个、你去做那个”,不如先抛出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团队,要完成什么?这件事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当你专注于目标,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实现,而不是纠结谁该听谁的,那种紧张感和对抗情绪自然会慢慢淡下来。你会从“发号施令的人”,变成“带大家一起冲刺目标的人”。

这,就是影响力的起点。而真正的领导力,从来都不是“我是老大”,而是“我能带大家一起做到更好”

2. 别只告诉大家“做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

如果想要真正带动一个团队,仅仅安排任务还不够。要让大家发自内心地投入进来,领导者需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曾经有一位项目负责人在老年护理机构推行移动设备的使用,让护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客户信息,而不用再反复跑到办公室、手动录入。起初,团队成员并不买账,觉得这只是又一个“高层的新点子”。

但这位负责人并没有急着推进,而是花时间和团队解释:这项改动的意义不仅仅是提升效率,更是让护理人员能花更多时间陪在老人身边,减少重复劳动,把精力真正用在“照顾人”上。这不只是工具的升级,而是服务方式的进化。

正是这样的阐释,让团队慢慢明白,这不是一项“额外的工作”,而是让他们做得更好、更有价值的方式。

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从来都不是“老板说了算”或者“时间紧迫”。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理由,是这件事如何改善现实、创造价值、让工作变得值得做。

当团队看清楚“为什么”,他们往往就能放下抵触、携手前行。到那时,领导者不再是“要求者”,而是真正的“凝聚者”。

3. 给别人一点主导权,反而能增强你的领导力

有时候,要让团队成员真正认同一个领导者,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说了算”,而是适当放手,让别人来当“主角”。

优秀的领导者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让员工走上前台——鼓励他们表达观点、参与决策、承担部分主导责任。这种“权力分享”并不会削弱领导者的地位,反而能减轻团队对“被控制”的担忧,提升参与感和归属感。

比如在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或设计执行方式时,领导者可以主动邀请团队成员一起来“定义怎么做”,而不是独自拍板。这不仅体现了对大家的信任,也强调了“我们是一起完成任务”,而非“听命于某人”。

在一些关键任务中,领导者也可以有意识地让某位成员主导某部分工作。即使最终责任仍由领导者承担,这样的“让位”也能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我看重的是成果,不是光环。”

4. 和大家一起干活,比高高在上更有说服力

当一个领导者遭遇抵触,与其急于扭转局面,不如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也是团队的一份子。”

真正赢得信任的方式,不是坐在指挥台上发号施令,而是卷起袖子,一起上场。一位受到尊敬的领导者,往往会主动承担一些任务,不把所有事情都甩给别人,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亲自参与、解决难题。

如果某些工作不适合亲自去做,那领导者也可以专注于清除障碍,让团队更顺利地推进。这种“我来撑你一把”的姿态,常常能打动人心。

团队最终会看清:这个人不是来“管人”的,而是来帮我们一起把事情做好的。当这种理解建立起来,最初的抗拒往往也会随之化解。

5. 停止追求“我一定要对”,反而能赢得更多信任

很多领导者在面对质疑时,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自己必须时刻给出正确答案,才能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位置。

但这种想要“永远正确”的心态,反而会让团队难以靠近。其实,真正有力量的领导者,反而敢于承认自己也可能会犯错。他们愿意把问题摊开来,和团队一起验证假设、一起探索解决方案。尤其是面对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这种开放的姿态不仅能赢得尊重,更能激发集体智慧。

哪怕领导者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也可以先问一句:“你觉得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这不代表放弃立场,而是一种建立共识的方式。毕竟,团队不是靠“说服”赢得,而是靠“参与”凝聚起来的。

6. 把话挑明了说,比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有效

当然,有时候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个别团队成员还是对领导者充满抵触。这时,正面沟通往往比回避更有用。

许多优秀的领导者都明白:与其任由不满情绪在团队中蔓延,不如找个合适的时机,私下开诚布公地聊一聊。

这并不意味着质问或对质,而是冷静而诚恳地表达观察到的问题,例如某些态度、行为或氛围的变化。即使对方否认,也能让他们知道:“你的反应我已经看见了,我愿意面对,而不是回避。”

有时候,对话甚至会进入更深层次,谈到为何团队成员会对这位领导者有所保留,或者他们在适应新领导时面临的心理障碍。

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对话是真诚的,就是向信任迈出的一步。比起让问题积压、误解发酵,这种沟通更可能缓和紧张局面,为团队打开新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PP管理咨询”,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领导力 团队管理 信任 沟通 变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