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迪士尼出品的漫威新作《雷霆特攻队》官宣定档4月30日,成为今年“五一档”为数不多的美国电影。而第二天,国家电影局发言人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同时引进世界更多国家优秀影片。这被视为对美国加高对华关税的回应。
次日,美国几大传媒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其中迪士尼和华纳兄弟的股价分别下跌6.79%、12.53%。“加州影视”公司执行副总裁蒙妮克·怀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好莱坞片商的制作预算将不得不缩减,因为它们将无法从中国市场获得原本预期的收入”。
中国是除美国外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是美国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六大公司的重要票仓,2024年共有33部美国电影(不含多国合拍影片)在中国上映。
但李雄在听完国家电影局发言人的讲话后长舒一口气,业内原本猜测会彻底禁止引进美国电影。李雄在国内某从事进口批片生意的公司负责选片。进口影片的生意可以划分为分账片和批片。分账片指国外电影的制片方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在中国代理发行,按商定的比例进行票房分成,通常用于引进美国、欧洲等地的商业大片。能拿到分账片项目的多为头部影视公司。国家电影总局的最新表态目前对于分账片(好莱坞大片为主)的影响还未可知,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好莱坞大片从规则上讲也可以走其他国家的发行渠道,规避发行国的问题。
批片则会涉及中小型民营影视公司相关业务。批片指的是中国发行商以固定价格买断国外影片的放映权,国外制片方不参与票房分成,盈亏由国内片商承担。
一直以来,美国批片都不算门好生意。“国内片商能拿到的美国批片基本都是独立制片厂的片子,但独立制片厂比较优质的项目也会优先把发行交给好莱坞的六大发行公司做全球发行。即便是国内片商能拿到发行权,价格也普遍较贵。”李雄说。
2024年,中国引进的日本电影总票房21.9亿元,凭借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获得7.91亿元票房)的基本盘和东亚文化的相近性,日本电影逐渐替代了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如今,李雄也在着手购买日本潜力影片的版权。
李雄所在的公司此前本就主要引进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影片。不过,其他国家的影片很难都受欢迎。欧洲片的中国市场表现一直不算理想。“我们分析,可能是大家不习惯欧洲非英语影片的语种,再就是欧洲影片在风格上不太受主流观众认同。欧洲动画的画风也是如此,并不太符合主流审美。”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即使在戛纳、奥斯卡电影节获奖,在中国的首映获得极大反响后,也只获得不到3000万元的票房,市场反馈并不理想。在李雄看来,这意味着在欧美影片中,观众还是更喜欢好莱坞类型化的影片。
根据猫眼研究院数据,2024年,美国影片票房占中国进口片票房的比重达到60.1%,和其他国家的电影相比优势明显。但中国电影市场上已连续两年没有出现票房过10亿元的好莱坞电影。而美国影片在华票房也从2018年的210.43亿元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58.08亿元,进口片票房在整个中国票房市场大盘中的占比也直接减半。
2023年前批片的市场相对近两年要好很多,李雄说:“引进片的成本比国产片低很多,只要是觉得还不错的影片引进来,稍微做点营销,使点劲,基本都能卖回成本。即便卖不回来,也不至于伤了元气,亏损也能承担。”但当整个电影大盘下滑后,批片市场严重萎缩。
李雄从2024年开始尝试引进美国影片,也在放慢买片频率,将重点放在小而美的中小成本批片上。“批片分账低,这样的影片回收难度大。”引进片市场有个通用的计算比例,引进片的回收比例大致为总票房的27%——电影票房如果达到1亿元,引进方能回收2700万元。因此,采购影片前用票房预估做成本倒推,以此来评估出适合影片成本为海外版权方报价,是他们通用的一个模式。
李雄还表示,近两年国内市场中,一些猎奇、偏感官刺激题材的引进片,以及一些女性题材影片的反馈很好,他们也会关注类似的题材内容。《周处除三害》《异形》振兴了去年的春季淡季和惨淡的暑期档,而《还有明天》《初步举证》让今年的妇女节档成为现实,“但真正适合中国电影市场的相关题材影片并不多”,李雄只能通过多看多谈多聊的方法一部部找寻。
接下来,李雄将着手准备参加戛纳电影节。“戛纳是国内电影市场的晴雨表。基本所有做引进片生意的片方都会去戛纳电影节跑市场。”他希望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能找到更多国内观众认可的影片。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雄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