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唯独有一件事,千万不能让AI替你干
最近看了华大基因CEO尹烨参与的一场直播很有意思,是聊AI未来对人类工作的替代,他说,AI越强大越有一类事情是不能让AI替你干的,不然就完了
比如,有人可能会觉得AI很强大,让它替你就某个议题写篇文章,或就你自己的工作写篇周报。他说他作为老板的角度来看,不出两个月,这个让AI替他些周报的人就能被AI替代了…
为啥呢?他说这就跟有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要去铁匠铺找老师傅学手艺一样,年轻人还不要钱,那老师傅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
老师傅的态度应该是首先不排斥,不要怕别人来把手艺学走了,不要钱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干活,不用才是傻
其次,你会发现老师傅和学艺的年轻人之间是有配合的,比如铁匠铺两个人配合的“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叮的声音一般是老师傅轻轻点那么一下,当的一声是年轻人重重砸下去的那一锤
有什么区别?
老师傅根据经验来告诉年轻人砸哪里,年轻人再根据老师傅“叮”的地方去打,老师傅不太出力气但指明方向,年轻人身强力壮就主要出力气
而我们与AI合作的正确方式就是你自己得自己升级为“师傅”,一定不要让AI去指你的那个方向,让AI当你的师傅
说回工作和生活,就是你的“问题意识”,你对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洞察,一定是要你自己去体验和生成的【能问对问题指明方向,才是师父级别】
然后一旦方向和任务定义清楚,就可以交给AI去帮你比如说提供数据、润色、案例等等,你可以【教它】但不能【都交给它】
比如小到你如果喜欢王维的诗,你指定了人物让AI给你提供诗句,如果要形容夜色可以是“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如果要形容雨色可以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都自成一派逸然的景象
但你无果没有任何头绪,只是让AI给提提供一些形容景色的诗句,那最终你产出的文字风格可能就跟AI本身一样,是毫无风格的
包括AI的发展本身,你会发现AI走什么样的路线都是人来决定的,人才是敲小锤的那个核心Token的师傅
写到这里想起之前有位读者留言问了我一个问题,“无意冒犯,因为在做相关研究,看到你的主页很有特点,你在用AI做结构化创作对吗?”
我回答她说,“没有,AI最多用在取标题。至于为什么不用AI,你可以去看一篇文章,硅谷著名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写的《写与不写》,核心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随着AI的发展,世界即将分为 ‘会写作的人’ 和 ‘不会写作的’ ,因为写作的本质就和锻炼身体一样,是通过写作对你本身思考能力的锤炼,从这个角度来看,写作只是一个 ‘过程’ 而非结果。”
所以,定策略指方向要解决什么问题,一定是在AI时代你要亲自干的活,AI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AI徒弟”
就像爱因斯坦曾说过,“能问对问题,就一定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