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4月21日 02:42
[要 闻] 一场胜利的救援 一次生命的奇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广西百色,两名科考人员在溶洞潜水时因能见度骤降而失联。经过近70小时的紧张救援,由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水上勤务救援大队组成的专业救援队伍成功将两人救出,创造了国内首例洞穴潜水救援的成功案例。此次救援行动展现了专业救援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多方协作的重要性,也凸显了科研人员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科考活动的风险。

🔦 2月5日,两名科研人员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一溶洞进行科考时失联,因水下能见度突然降低而与引导绳脱离。在洞穴内复杂的水下环境和有限的洞穴结构资料下,救援行动面临巨大挑战。

⛑️ 救援行动迅速展开,百色市、田阳区两级公安机关联合应急、消防救援部门及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运用无人机、水下声呐等设备探测洞穴,并制定详细的潜水计划。救援队员严格遵循技术潜水装备标准,确保装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 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克服水温低、能见度差等困难,经过69小时的搜救,成功救出两名被困人员。此次救援行动展现了专业救援队伍的技术水平,以及多方协作的重要性,创造了国内首例洞穴潜水救援的成功案例。

——记国内首例洞穴潜水救援成功案例

救援队员正在准备潜水器材。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刘 昊 通讯员 赵紫余  黄露婵

    4月中旬,科研人员大周(化名)再次投入到工作之中,前往浙江省舟山市开展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调查和监测工作。而在前不久,他和另一位科研人员小周(化名)在一次深入溶洞潜水开展科考时,遭遇险境。

    “在返回途中,因为水体能见度突然降低,我们由此在水下失散。”大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溶洞里,碧绿的水面摄人心魄。而水面下,是漫长的黑暗和无边的寂静。所幸,经过广西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水上勤务救援大队队员历时约69个小时的不懈救援,两人相继被营救上岸。

    这是一次生命的奇迹。当地公安部门介绍,从目前公开报道和已知资料获悉,此次救援创造了国内首例洞穴潜水救援的成功案例。

    多方力量紧急支援

    没有人想到,一次寻常的科考活动竟是如此地惊心动魄。

    2月5日,大周和其他4名人员来到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的活旺河源头溶洞,开始了科考活动。在傍晚返程时,大周和小周遇到了麻烦。“我与小周沿着引导绳下潜,在下潜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了一条金线鲃。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不慎离开了引导绳,后来沿着石壁游回,但水体能见度突然降低,我们就失散了。”大周说。

    发现两人迟迟没有上浮,等待在洞口的专业洞穴潜水员自行下水寻找无果后,拨打报警电话求助。随即,百色市、田阳区两级公安机关与应急、消防救援部门,以及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联合开展救援行动。

    “到达现场后,我们发现救援地点地理环境极端复杂,事故发生地为水下溶洞,洞穴内部构造极为复杂,洞厅、通道和气室宽窄不一,蜿蜒曲折。”负责现场救援指挥的广西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梁良说。

    此外,由于缺乏详尽的洞穴结构资料,且被困人员同伴提供的有价值信息有限,救援队员难以快速、准确地掌握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和身体状况等关键信息。“这些客观条件给救援前期的研判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梁良说。

    时间不等人。救援队一边走访当地群众、干部以及洞穴专家,向被困人员同伴了解情况,另一边同时运用无人机和水下声呐等先进设备,对洞穴进行内外部全方位探测。在制定详细的潜水计划之后,救援队利用5个200米的大线轮,从洞口往水下布置引导绳,并将救援人员分成3组轮番下水搜寻。

    “我们的潜水装备严格遵循WUD(环球水下探索协会)技术潜水装备标准,该标准确保了装备在复杂的洞穴潜水环境下,能够为潜水员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梁良说。

    溶洞里,在寻找潜伴未果的情况下,大周在黑暗里一番摸索后,成功升出了水面,被困在了一个溶洞气室里:“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我坐在气瓶上以防失温,还时不时边唱歌边有规律地敲击气瓶,不断发出求救信号。”

    顺着敲击声,救援队在2月6日凌晨4时30分左右成功救出大周。

    科学救援安全脱险

    依据前期的勘测结果,救援队成功将大周营救上岸,这为后续救援工作注入了强大信心。然而,在继续搜救小周的时候,潜水员遭遇了诸多困难。

    “潜水作业区域水温较低,洞穴四周附着大量细泥沙,我们在游动过程中以及呼吸时产生的气泡,极易扰动周围环境,致使水下能见度急剧下降,产生了极大的视觉障碍。”参与救援的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水上勤务救援大队队员许世德说。

    小周比大周迷失得更远,在一个溶洞气室出水后,他爬上一个泥巴坡坐下,在保持体温的同时保存体力。

    漆黑而寂静的溶洞里,小周一直在等待。这个阶段,对小周来说是最痛苦的,对于救援人员来说,也是最难熬的。地下探查10多次、排查水下洞穴10多处……长时间的搜救,让救援队队员的体力和精力已达极限。

    黑暗里,小周还在坚持,救援队也在争分夺秒。2月8日上午,救援队决定扩大搜救范围,抓住水体能见度短暂恢复的有利窗口期四处搜寻。

    2月8日18时许,小周看到了一道光,他明白那是救援人员发出来的,于是他用尽全力向那道光游去……当日20时许,经过救援人员500余人次深入地下洞穴进行搜索后,失联超69小时的小周顺利脱险,并被送往医院救治。

    “我们能获救,是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周认为,当地党委、政府在救援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努力,从科学周全的救援方案到充分完善的后勤保障,从技术过硬的救援人员到先进可靠的技术装备,这些缺一不可。同时,他与小周也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

    此次救援成功,专业的救援队伍与适配的技术装备尤为关键。据介绍,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水上勤务救援大队拥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洞穴潜水救援团队,队员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和应对复杂环境的强大能力,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潜水队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常规的潜水技巧,还需精通洞穴潜水特有的导航技术、引导绳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技术。”梁良说。

    “洞穴潜水救援难度很大,国内能够执行洞穴潜水救援的潜水员也屈指可数。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和查询的结果来看,全球范围内洞穴潜水救援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而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救援成功的案例。”曾多次执行国内洞穴潜水救援任务的知名洞穴潜水专家韦柏告诉记者。

    一场成功的救援,创造了生命奇迹。“我还会继续参与包括洞穴鱼类在内的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科考工作,当然,计划要做得更周密、更完备。”大周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洞穴潜水 救援 科考 生命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