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4月20日 18:09
近期高发,无疫苗可预防!广东报告猩红热发病1542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广东、湖南等地猩红热发病病例有所增加,本文介绍了猩红热的病原、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虽然目前尚无疫苗,但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注意空气流通等,可以有效预防。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为高发季节,3-9岁儿童易感。

🗣️ 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物传播。

🤕 感染猩红热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皮疹和舌苔变化等症状。皮疹通常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舌苔则会经历从白苔到“草莓舌”再到“杨梅舌”的变化。

🛡️ 由于尚无疫苗,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等。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规范用药。


财联社4月20日讯,近期广东、湖南等地猩红热发病病例有所增加,在尚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猩红热并科学进行预防受到较高关注。

4月14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3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其中,3月广东省报告猩红热发病数为1542例,较2月增长641例。

4月17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胡燕表示,近期该院儿科门急诊接诊的猩红热患儿数量有所增加,“今年南方春天比较干燥,有利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存活和传播。”

4月18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提醒,近十年来,猩红热的发病数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上升趋势,按照广州市往年流行特点,广州市在4-6月份会出现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us,GA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为高发季节。人群对猩红热普遍易感,以3-9岁儿童高发。成年人一般不易发病,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合并病毒感染者、孕产妇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患病风险高。

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行为即可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物传播。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以轻易将A族链球菌杀死。一旦确诊为猩红热,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一般预后良好。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也可减少心肌炎、肺炎、脑膜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感染猩红热后通常会出现哪些症状?

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感染猩红热后会有以下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头痛、全身不适。

2.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渗出液。

3.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从耳后、颈部,然后迅速蔓及躯干和四肢;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上均匀分布,压之褪色,伴有痒感,消退后皮肤会脱屑。

4.舌苔变化。‍‍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

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样”皮疹 和“草莓”舌 (图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尚无有效疫苗 猩红热应如何预防?

猩红热目前无疫苗可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病原传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咳嗽、打喷嚏后以及准备食物或进食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按规范流程洗手,也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

3.进入人多密集场所、封闭或空气流通差的空间时,应科学佩戴口罩;

4.家庭居室内注意空气流通;

5.避免与患者共用杯子、餐具等个人物品;

6.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猩红热 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 儿童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