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4月20日 17:36
《红楼梦》中隐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关于《红楼梦》的解读,自成书以来便存在“曹家说”和“悼明说”两大派系。前者认为小说以曹雪芹家族经历为蓝本,贾府对应曹家,隐去的真事是曹家的兴衰史;后者则认为小说隐射明清易代史,作者为明朝遗民,旨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两派在“风月情浓”、“试遣愚衷”、“怀金悼玉”等关键句的解读上存在分歧,百年论战至今未休。

🤔 围绕《红楼梦》隐喻,形成了“曹家说”和“悼明说”两大阵营。前者认为小说是曹雪芹家族的写照,后者则认为小说是明清易代史的隐射。

💖 在“都只为风月情浓”的解读上,两派观点分歧明显。“曹家说”认为风月指儿女之情,而“悼明说”则认为风月指代明清两朝。

✍️ 关于“试遣愚衷”,两派对作者写书原因的理解不同。“曹家说”认为是为了倾诉个人衷情,“悼明说”则认为是表达对明朝的忠心。

💎 在“怀金悼玉”的解读上,两派争论尤为激烈。“曹家说”认为怀念的是红楼女儿,“悼明说”则认为怀悼故国或表达对华夏的向往。

《红楼梦》开篇用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人物暗示了小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存焉”,已为共识。然而隐去的真事到底是什么,成书以来争论不断,最终因此形成“红学”两大学说,即“曹家说”和“悼明说”。

“曹家说”(正方,代表人物:胡适,当今主流)观点:《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家族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作品,小说中的贾家对应现实中的曹家,曹雪芹即贾宝玉的人物原型,故隐去的真事就是曹家在清朝发迹、鼎盛和衰败的家史。

“悼明说”(反方,代表人物:蔡元培)观点:《红楼梦》是一部明清易代史,其中的众多人物意象隐射了明末清初的风云人物。“悼明说”认为小说作者是明朝遗民,故小说有“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讥清悼明)的观点。所以隐去的真相是“明清易代”这段历史。

双方的论战持续百年,各不相让。这里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争论,两种学说对《红楼梦》文眼《红楼梦曲•引子》的不同解读。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1、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两派观点基本一致,《红楼梦》大旨谈情,情为全书的核心。

2、都只为风月情浓:《红楼梦》中情为何物?

“曹家说”:风月是文人雅致的“吟风弄月”,情是“儿女之情”,即以“宝黛钗”为代表的红楼儿女隐射现实中曹李等家族儿女之间值得颂赞的真情实谊。

“悼明说”:“风月”为“清风明月”,明末文人特别是明朝遗民常常用“清风明月”来指代明清两个朝代。故此情指的是家国情怀、君臣情义。

3、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两派观点纠结在“试遣愚衷”(写书的原因)

注:此处有脂批“愚字自谦得妙”。

“曹家说”认为就是字面意思:写书是为了倾诉作者自己的衷情。

“悼明说”认为愚用于自谦是很普通的用法,脂批所说的妙是妙在“愚忠(衷)”上,即明朝遗民对君主的死忠,写书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

4、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两派争论最激烈的地方,争论点为“怀金悼玉”,因为它在这里是《红楼梦》的形容词,能表达出《红楼梦》的主旨。

注:此处有脂批“怀金悼玉,大有深意”。

“曹家说”:“怀金悼玉”是指怀念薛宝钗,悼念林黛玉,小说的主旨就是为以“薛林”为代表的闺阁女儿们作传,歌颂这些女儿的才情,作者的思想展现出超越礼教、超越时代的高度和深度。

“悼明说”:怀金悼玉有两种理解:

1)互文理解:“怀金悼玉”即“怀悼金玉”,金玉为金镶玉缩写,即传国玉玺,指代前明故国。“怀金悼玉”就是“怀悼故国”。

2)怀的意思不是“怀念”,而是“归附”。自古就有“诸夏尚玉,夷狄尚金”的传统,“怀金悼玉”就是虽然归附了夷狄(后金,满清),仍然心向华夏(前明)。

那么,大家认为哪个更有道理呢?请投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红楼梦 曹家说 悼明说 红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