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23:07 广东
事件: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全程约21km)在北京举行,20支机器人团队参赛,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分别获得冠亚军。
1、半马赛道地形复杂、对机器人多重运控能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北京机器人半马赛道地形复杂,包含柏油路/裂缝路/长缓坡/短陡坡/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区域,叠加北京室外大风+温差变化大,对人形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运控算法/地面应对/组合通信/抗冲击性/热管理/续航能力】等多维度能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赛事中机器人续航/热管理/平衡性等痛点问题仍有待提升。室外马拉松考验机器人未来工况(城市巡检/灾害救援等)中长距离移动+复杂地形适应中的潜力。从本次赛事暴露出的机器人现阶段仍存在电力续航/主动散热/环境感知/运控平衡等痛点问题还有待提升,预计相关环节将在行业里加速算法与技术迭代,机器人软硬件结构设计有望持续优化。
3、天工Ultra/松延动力分列冠亚军、跑步速率稳定性超预期。①天工Ultra: 身高180cm/体重55kg,由优必选与北京人形创新中心联合开发,#天工全程配速约8km/h、接近正常人类水平。具身大小脑高效协同,低惯量腿部设计(高爆发力)+轻量化/风冷散热(长续航),确保机器人持续奔跑时依然保持身体平衡。②松延动力:小顽童N2身高1.2m/体重30kg,以“拟人与奔跑”为核心理念,在复杂地形中实现高效能量回收与自适应步态切换。
4、这是一场很好的公众认知与市场教育,对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验证和行业标准建立有积极意义:
- 极限测试与性能优化: 通过21公里的长距离奔跑、复杂地形(如坡道、碎石、沙地)和极端天气(如大风、低温)挑战,对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关节抗冲击性、续航能力及环境感知技术进行了全面压力测试。
- 暴露出的技术短板推动技术迭代与标准化: 赛事暴露的技术短板(如续航、电机过热、智能化不足)倒逼企业优化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和算法训练,加速行业技术迭代。
- 从实验室到真实应用场景的探索: 马拉松赛道模拟了城市巡检、灾害救援等真实场景需求,验证了机器人在长距离移动(如电力巡检)、复杂地形适应(如废墟搜救)和人机协作(如家庭服务)中的潜力。
5、天工Ultra核心参数和技术亮点:
- 身高/体重: 180厘/52-55公斤(赛前通过碳纤维轻量化设计减重优化)。
- 速度性能: 最高速度:12公里/小时(短时爆发);稳定配速:平均10公里/小时。
- 运动控制: 自研“慧思开物”具身智能平台实现“大脑”(任务规划)与“小脑”(运动控制)协同优化步态。
- 结构设计: 采用刚柔耦合腿部结构,减少奔跑时关节冲击力,提升稳定性;
- 风冷散热技术: 优化关节散热结构(散热效率提升30%),避免持续奔跑导致的电机过热问题;
- 续航 :天工电池(哪吒汽车技术支持):支持低温环境续航,连续奔跑测试8公里。
6、天工链梳理
- 关系最密切的本体公司:优必选。优必选、小米集团、京城机电共同持股北京国创中心,后者打造“天工”机器人本体平台+“开物”大模型平台。
优必选与北京国创中心关系密切,除了持股,公司CTO兼副总经理熊总在北京国创中心主持工作。此前优必选与北京国创中心合作推出“天工行者”,售价29.9万,主要针对科研场景。发布至今订单已经超过100台。
- 北京国创中心供应链:
视觉:奥比中光
传感器:宇立仪器、他山科技
摆线针轮减速器:智同科技
行星减速器:浙江三凯
伺服控制器:清能徳创
一体化关节:清能徳创、灵足时代
滚珠丝杠:北京精密机电控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