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光年 21小时前
【首发】邬江兴院士团队:中国芯的柔性进化,靠什么实现软硬协同?|甲子光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邬江兴院士团队原创的软件定义互连(SDI)技术和软件定义晶上系统(SDSoW)两大技术架构,认为它们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创新成果,旨在重塑数智时代的技术底座、产业逻辑与全球竞争格局。文章详细阐述了SDI与SDSoW的原创性、颠覆性和历史性,以及它们对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和发展范式的深远影响,并强调了其在科技自立自强、数字中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性:SDI与SDSoW的核心在于“软件定义”对传统硬件架构的颠覆,SDI面向交换互连领域,SDSoW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实现高度灵活配置,标志着我国在系统架构领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颠覆性:SDI到SDSoW的技术突破将重构数智时代的基础设施形态,推动基础设施走向“弹性进化”,产业生态迈向“协同共生”,发展范式转向“绿色跃升”。

🌍历史性:SDI与SDSoW回应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根基,为数字中国建设锻造利器,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技术细节:SDSoW通过晶圆级异构集成和软件定义体系结构,以架构换工艺,摒弃传统“逐级堆砌”的插损式集成路线,实现系统综合增益较传统系统提升3~5个数量级。

2025-04-18 20:40 北京

论SDI与SDSoW技术的开创性。

论SDI与SDSoW技术的开创性。


在全社会深化数字化转型、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邬江兴院士团队分别在2009年及2019年原创提出软件定义互连(SDI)技术与软件定义晶上系统(SDSoW)两大技术架构,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在集成电路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更将重塑数智时代的技术底座、产业逻辑与全球竞争格局。这一突破性探索,秉承“以系统最优转化短板矛盾,以路径变革摆脱“跟踪桎梏”,用超限创新打破垄断,重构技术与产业格局”革命性理念,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点燃了新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




1.原创性:打破边界,定义规则


SDI与SDSoW的原创核心,在于“软件定义”对硬件系统的根本性颠覆。传统硬件架构受限于固定物理形态,资源配置僵化、效率天花板明显。邬院士团队创造性地提出:


软件定义互连(SDI):面向交换互连领域,基于硬件可重构和可编程技术,具有可扩展的硬件/软件架构,允许应用程序对硬件进行在线定义,以动态更改交换互连的功能、性能,实现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最佳拟合适配。


软件定义晶上系统(SDSoW):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实现高度灵活配置,以晶圆级集成大幅降低插损,实现异构异质高密度集成,以晶上软件定义互连网络赋能系统级性能、效能数量增益。


这一从“硬件固化”到“软硬协同”的范式跃迁,标志着我国在系统架构领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其价值堪比通信领域的5G标准、计算领域的冯·诺依曼架构,是中国在全球技术革命中发出的“定义未来”的强音。




2.颠覆性:重构技术基础,升级数智底座


SDI到SDSoW的技术突破,将深度重构数智时代的基础设施形态,引领三大变革:


基础设施走向“弹性进化”


SDSoW通过体系结构创新与工艺集成变革,能够显著提升算力系统的灵活性、能效与可扩展性,推动基础设施从“刚性堆砌”向“智能适配”跃迁。在架构层面,SDSoW将计算、存储、互连等芯粒预制件(Dielet)异构集成于晶圆基板,通过软件定义互连网络实现硬件资源的在线定义与动态重组。基于“硬件统一平台+软件按需定义”的模式,使算力基础设施能够弹性适配AI训练、边缘推理、工业仿真等多样化场景需求,避免资源闲置与重复建设。在系统优化层面,SDSoW通过拟态计算与软件定义互连技术,实现算力资源的实时感知与动态调度,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SDSoW以“结构弹性”“效能弹性”重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其从静态资源池向动态服务网络转型,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生态迈向“协同共生”


SDSoW通过软硬件解耦与动态可重构能力,从芯片设计、系统制造到行业应用三个层面推动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在芯片设计环节,SDSoW可基于Chiplet架构和UCIe等标准化互连接口,支持芯粒(Dielet)的异构集成与IP复用,显著降低设计复杂度并加速跨企业协作;系统制造方面,通过软件定义实现硬件资源的动态配置,推动制造工艺向柔性化升级;行业应用层面,SDSoW以统一硬件平台适配多场景需求,在算力中心领域可实现计算密度提升超10倍,硬件体积缩小到1/10;在智能汽车、数字孪生等领域,通过软件定义功能实现异构计算融合与云边端协同,打破垂直行业壁垒。产业链协同下,SDSoW以技术标准化和生态开放化为核心,构建从设计工具链、制造工艺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协作网络,推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创新”转型,为我国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突破工艺限制、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新路径。


发展范式转向“绿色跃升”


SDSoW的技术核心是晶圆级异构集成和软件定义体系结构,以跳出摩尔定律的思维视角,将技术创新从芯片维度延伸至系统维度,通过“以架构换工艺”的创新路径,摒弃传统“逐级堆砌”的插损式集成路线,可实现系统综合增益较传统系统提升3~5个数量级,推动IT/ICT/CPS产业从“高耗能、高污染、高依赖”的传统模式转向“低碳化、集约化、自主化”的绿色发展范式。这不仅为我国突破技术封锁提供路径,更在全球数智产业绿色转型中占据先机。




3.历史性:锚定强国之基,领航时代征程


当前,世界正进入以“智能泛在化、算力原子化”为特征的数智文明新阶段。SDI与SDSoW的出现,恰逢其时地回应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为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根基:在西方“芯片围堵”背景下,我国通过SDSoW的自主架构,可绕开传统芯片制程瓶颈,开辟晶圆级集成的“超车赛道”;


为数字中国建设锻造利器:从东数西算到智能物联网,从工业互联网到智慧城市,SDSoW可全面刷新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物理形态,打造出智能涌现的物理底座;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SDSoW通过异构集成和灵活定义,为各类智能应用提供强算力支撑,加速科技成果全面共享,为数智时代搭建强大物理底座,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4.新时代的使命呼唤:以创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科技革命浪潮奔涌向前,唯创新者进、唯突破者强。邬江兴院士团队的实践启示我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以SDI与SDSoW为代表的中国原创技术,必将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勃兴、引领人类文明跃迁的燎原星火。


SDI与SDSoW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的里程碑。它们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是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深远谋局。数智时代的潮声激荡,中国创新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




END.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SDI SDSoW 软件定义 技术创新 数字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