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4-14 07:44 上海
周末陪娃去户外活动,带上露营用具,在山谷的溪流边露营。
溪流很清澈,吃饱喝足后,给皮筏艇充气,拿上划桨,和媳妇一起轮流陪孩子们划了两个多小时的船。
怎么控制方向,怎么提速,怎么停靠…手把手教,鼓励孩子们来当舵手,掌控方向、把握节奏。
三个小家伙最后都自信心爆棚,收获满满,觉得自己都很棒。
我们俩累得最后躺在船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在蓝天中轻轻悬浮、飘逸,任船在溪流中飘荡。
孩子们在溪流浅滩处砌石头、筑水道,用水枪滋着溪流里的鸭子,玩得不亦乐乎。
水里的马口和溪石斑特别多,在水底乱窜,然后聚拢成群游向深水区,不时还有白条跃出水面…
折了几根竹子当鱼竿,从车上拿出鱼线和鱼钩,弄点香肠当鱼饵…几个人开始钓鱼。
马口特别多,个头又大,大多都有近两指宽。一下竿就上鱼,一小会功夫,小桶里装满了鱼,估摸着有三四斤,资源特别的丰富。
我也抓住这个机会,跟三个娃说起了一些投资上的事:
要在鱼多的地方钓鱼,这样钓到鱼的机率大。像我们这样,哪怕装备很简陋,一样能中鱼;
要是钓的地方没有鱼,哪怕装备再好再齐全,钓到鱼的概率依然是渺茫。
就像做投资,要做确定性强的事。如果在美股和大A之间选,我会果断选美股。
因为基本面更好,工具更丰富,虹吸效应更强。
基本面更好,是强监管、强惩罚带来的净化效果;工具更丰富,涨跌都可以有好收益;虹吸效应,会致使全球优质企业和资本不断向美股汇聚。
不要去嘲笑任何草台班子,比如川普的各种折腾。
相反,专注草台班子的捣腾导致下跌时出现的短暂买入窗口期,才是投资需要做的正确的事。
别人看热闹吃瓜,我们做投资的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目的:把握机会。
危机是市场赐予清醒者的礼物,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
19000点的纳指你拼命追高,说是价值投资;15000点(基本面没有改变,只是短暂调整)的纳指,你却恐慌不敢买,那就不适合做投资。
小儿子问我,什么是基本面改变?我想了想,以钓鱼为例做了回答:
河流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大面积药鱼,或上游开采、建设等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河水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等变化,河里的鱼因此锐减;甚至像量化机构泛滥一样下绝户网、药鱼、电鱼,让河里的鱼虾灭绝。
这些都是基本面改变了。
放在美股中,通胀反复,导致美联储停止降息,甚至转向加息,就是美股基本面改变了。
因为停止降息,甚至转向加息,会导致流向市场上的钱,低于原本市场的预期,简单来说就是钱变少了;而企业的融资等成本,以及居民的生活成本等,会变高,进而导致利润和消费能力下降。
老二有所疑惑:那川普这种关税大棒,导致美股下跌那么严重,这算是短期利空,还是基本面改变?
我指着河里戏水的鸭子,举例:
鸭子游过,暂时惊扰了鱼群,导致鱼儿不开口。这种不是基本面改变,而是暂时的调整,是外因导致的内部短期调整。
等鸭子游走,鱼群又逐渐恢复开口了。这叫利空出尽,会逐步释放利好,逐步修复的过程,就像鱼群恢复开口的过程。
美股的这一波下跌,我年初的时候再三说过,其实原理相通。
美股这两年涨得太多了,涨幅远超往常,而且这一轮是由科技股拉动的。
我去年底两个新账户投入使用时,多次说过都不知道该买什么,觉得美股普遍偏贵,只能少量买一点点建仓观察走势。
川普竞选时,纲领的核心有几个要点,一个是美债利率要下降,一个是要走弱美元路线。这两个之前写过。
那么他以老美市场为筹码,以关税为武器,也就成为必然。关税这个武器他在竞选时常提及。
因此,当这个武器挥下时,得益于充沛资本和全球化的科技板和消费板块,必然会下跌。
这是外因导致内部短期调整。外因是关税大战、逆全球化大潮,内因是美股涨得太高、太贵。
因此也就有了年初预判“美股会在3月或半年后有一波20%的下跌”。
原理很简单,就是这样,并不复杂,只是符合常识、基本逻辑和客观规律而已,不存在什么神预测、未卜先知。
我在这一轮下跌最凶猛的阶段,买入的个股和宽基指数ETF最多,这一波下跌,巨量的现金储备打出去了一半。
接下去的美股,短期内利空出尽,利好会逐步释放,后期即便有下跌,大多也是利空导致的震荡。至于中长期,还是要看老美通胀是否反复这个核心要素。
前几个交易日那波大涨,账面浮盈颇丰,之后的一个交易日,将这段时间买入的个股卖掉了20-30%,降低成本和仓位。
习惯性控制好仓位和成本,仓位一般就是7-7.5成,很少满仓。其实仓位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手头可以调用的资金体量很大。
年轻的时候,会更追求高收益,敢满仓干;现在会更追求安全,让自己掌握主动选择权。
至于为什么不等修复到高位再卖,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随着市场波段,将成本做低,有利于心态平和,能更好更稳地拿住持仓的个股。
比如成本110的英伟达,可能市场一个大跌你就拿不住;但成本50的英伟达,你敢在它从105大跌到86的时候一顿狂买。
心态平和,在投资中很重要,它能让你更有耐心和韧性,因为处于有选择的境地。
年轻时,赌性坚强,心态也很飘。特别是年收入200多万的时候,飘得没边,觉得哪哪都是机会。
这也导致了我后来08年在美股踩大坑,特别是创业期两次踩坑,差点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经历那一波劫运后,整个人心态沉稳许多,做事也开始优先考量风险控制,其次才是收益。
人是会成长的,会随着自己的经历而不断变化、沉淀、成长。
21年心态又开始飘了些,因为市场不断上涨,让总资产以远超预期的速度迅速达成。于是,飘了我放松了警惕,22年在美股上了杠杆,一度让自己很被动。
应该说,这十几年整体大运很顺,过程比较波折、坎坷,都是自身的观念和风险意识导致的,都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最明显的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年收入200-300万左右的阶段,会觉得赚钱挺容易的,遍地都是机会,自己就是天选之子,因此心态上太飘,没有风险意识;
另一个是净资产5000万左右的阶段,眼睛都快看到天上去了,看谁谁傻X。
还好后来自己迅速调整了过来,见识更大的世界,更深的湖海后,意识到了自己微小如浮尘、虾米。
整体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红尘炼心。经历多了,阅历足了,就知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有选择的境地有多么重要。
慢慢地,随着收入和净资产不断上升,心态反而越来越稳,也结识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之前所说,向下要展现礼貌和尊重,哪怕只是一句“谢谢,麻烦你了”这样的客气话,也能让他人舒适的同时,给自己避免很多麻烦,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充满戾气的社会。
与此相对的,是现在都在鼓励的“向上社交”。我个人并不提倡这么做,我希望每个人能更好地修炼自己的内功。
因为向上社交(巴结)的前提,是自己有价值。是你身上,有对方需要的东西,不然怎么使劲都没用。
写公众号,认识了七八位相对等的读者,大多数是各行业的领头人,也都在做投资。
这差不多是除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情绪渠道)外,最大的收获,有效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也是你们无法明白的疑惑(“为什么写公众号”)。
但跟他们的聊天,和跟你们差不多,简单直接,不卑不亢,能聊得来就聊,聊不来就散。对其无所求,方得大自在。
高密度的信息,聊起来很畅快,能窥见对方的思维和逻辑,很受益,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个补充。
这五年资产翻了数倍,近三年约近4.5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时常会想自己怎么才能更好地掌控它,偶尔也会有一些顾虑。
后来就是沉下心来,静心在实践和经历中学习。这点去年有写过,那是我比较有顾虑、向内自省的一个阶段。
很感激一些行业的前辈,他们愿意指点迷津,特别是心态层面的“炼心”,对我非常重要。
至今,我仍认为努力提升自己,比靠任何人都强。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不得。
人生就是这样。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