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渐成 前天 14:44
不要被短期波动裹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投资方面的经验和策略,包括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以及对美股、美债和港险的看法。作者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精简投资,专注于自己有把握的领域,并分享了在美股、美债和港险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和心得体会。文章还强调了心态在投资中的重要性,以及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和经纪人的重要性。

💰**资产配置调整:**作者通过调整现金、美股、美债、港险等资产的占比,优化资产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现金和定存占比、美债和港险占比、美股占比等都经历了动态调整,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配置。

📈**美股投资策略:**作者分享了美股的投资策略,强调在下跌时买入,上涨时卖出的原则,并采用金字塔加仓法和做T策略。目标是实现负成本,长期持有,从而获取长期收益。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耐心和纪律的重要性。

🏛️**美债与港险配置:**作者认为美债是全球金融系统的底层资产,适合长期配置。港险则作为资产大厦的阻尼器,提供了多币种选择和专业投资能力。在选择港险时,作者强调了避开激进型产品和选择优秀经纪人的重要性。

原创 天玑 2025-04-15 08:05 上海

写完这篇,我要休息一段时间。


眼下没什么买入机会,一些答应过的育儿篇、技术篇、期权篇,我会在月底陆续交付。交付之前,先休息一段时间。


过去半个月,一直处于买买买的买入状态,资金快速被消耗。


目前个人账户7.5成仓,家庭账户8成仓,两个给龙凤胎的新账户7-9成仓,防守型那个新账户8成仓。


别看一直是7-8成仓,但基数已经不一样。如果1000万的7成仓是700万,那5000万的7成仓将是3500万,基数不一样,同样是7成仓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防守型新账户,主要配置的是宽基指数ETF,以及MO等高股息个股,还买入了不少TLT和美债,BIL等价格合适也会再配置一些。


这个账户基本上不需要打理,买美股的钱都是长期放着的闲钱,就当存钱用。


过去这半年,我的资产结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金和定存等,占比从23%提升到36%,又迅速降到20%;


美债、美元货基/债基、港险占比约20%;


美股的占比,从原来的不到30%+上升到45%;


其他板块的资金,很多被我调配来做本轮美股抄底的备用金,这是资金充沛的原因:


典型如加密货币的资金和量化,大多都被我抽调到美股,准备用于后续的抄底,币圈只放了2%左右的资金在吃息和做点波段,因为觉得今年币圈没行情,只有偶尔做空的机会;


不动产的占比虽然还是20%左右,但其中的大头(一块土地)也用来融资,用于周转。它的租赁所得,刚好可以覆盖利息支出,所以没什么压力。融资这部分资金也被抽调去用做美股的备用;


公司层面,这几年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包括副业,基本上都在收缩,有的直接砍掉,比如茅台经销商。资金除运营所需外,其他的大多闲置,有40%左右,也抽调到美股做备用;


美元货基和债基也清理了一部分,挪到美股做备用金。


这几年,想法、做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想着多做点,多元化,多领域,有机会赚更多,分散风险;现在是想精简、专注,做预期范围内的事就行,简单纯粹就是力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贪心,专注做自己有把握的事,去深耕。


为数不多增加的,可以归纳为美股、美债、港险等三样。


首先是美股。


得益于准备充足,资金充沛,美股这一轮下跌,我买了挺多。如纳指,从跌到预期就开始逐步买入,一直买到最低点那波,金字塔加仓法配合做T,越跌越买。


做好了纳指下跌到14100以下的准备,奈何它没有出现,甚至14500都没出现,只能后续会继续等机会,有机会就买,没有也知足。


目前账面浮盈满足,得益于最近的反弹,做T顺利,仓位和成本控制得也很理想。


遵循大周期,下跌时买入,上涨到高点时卖出,中间比较少操作,保持耐心等待,心态决定投资成败


预计明年年中或年底,再考虑着手做负成本的事。做成负成本后,就放着不动,当资产。


目前,没有跌到预期范围内,不会再考虑出手买;以后,没有涨到预期目标,不会考虑卖;做成负成本后,长期持有,哪怕跌了仍旧会继续持有…


看着很笨的方法,却往往能赚到比频繁折腾高很多的收益。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不要被短期的波动裹挟,放眼长期,通过时间放大复利效应。


长期持有是价值投资的最好方式。保持耐心,长期主义是一场耐心的修行,耐心是稀缺品


把时间线拉长,五年、十年、十五年…这些短期内的波动,都是加仓的好节点。为了对抗人性的恐惧,做低成本/负成本是很有效的方式。


至于对抗贪婪的方法,我个人比较有效的是遵守投资纪律、自律,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就知足。


一只个股50元时买入,我认为它能涨到100元,那么100元左右我会开始逐步卖出,直到做成负成本。


要是它能涨到200元,我也不惋惜已卖掉的部分,更不会追高去再买回。


毕竟我只能看得懂它涨到100的部分,能赚到这部分就已经很知足了,不能太贪心。更何况,手里余下的那部分负成本的股票,吃到了50-200元的这段涨幅,已经超出了原本50-100的预期。


投资,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心态比眼光和技术更重要。投资这条路,技术可以学,选股可以练,但最难的是心态的修炼。


但大多数人投资失败,往往是源于太贪婪、不知足导致的患得患失


其次是美债。


美债是全球金融系统里的底层资产,全球几乎所有大机构、大财团配置资产的底层逻辑,都有较高比例的美债。


体量庞大、信用良好、资产流动性极佳等特点,使其成为追求财富安全与稳定的大机构、大财团的首选。


据市场公开数据,在36万亿美债中,美国的私人机构和个人持有55%;美联储持有13%,社保基金等持有7%,海外和国际投资者持有24%;


至于担心美债崩溃,属实没必要。只要美联储还在,美债就不会违约;美元没有崩溃,美债也不会崩溃。


美联储的操作空间很大,独立性很强。这点不懂的可以多了解一二,和咱们很不一样。


由于信息不透明的缘故,很多你们看到的信息都是被加工和过滤过的。典型如:媒体都在说巴菲特持有现金量创历史新高,但鲜有人提及,他的持仓是7成,现金是3成。


对于美债,长期配置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不要被短期波动裹挟,很多大的机构都这么做,因为:


价格下跌时,能锁定较高的收益率(票息);价格上涨时,可以卖出溢价收益


只有半吊子水平、完全不懂其中原理的菜鸟,才会说美债崩溃…


就像美股下跌,通过做空工具一样可以获利颇丰,然后抄底等上涨再吃第二波收益。


但门外汉只会觉得,美股/美债下跌就是亏损,上涨就是赚钱,压根不了解具体有哪些工具。


另外,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因为中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


鱼缸是由各种各样的鱼、沙石、水草等组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去看鱼缸,比从鱼缸里一条鱼的角度去看鱼缸,前者的准确度会高很多。


最后是港险。


我去年和今年增配比例提升较高,投入的金额较大。


从16年开始配置第一份,到去年大量增配多份保单,以及今年配置了大额保单对冲美元利率下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去年七八月的币圈获利止盈。


这些具体写过:《旧事重提》和《终于尘埃落定~》。


后续美股做成负成本后,成本和部分利润套现后,我会继续调配部分资金来增配一些保单。


港险属于类信托(非国内那种信托,那种顶多属于资金池),或者说是升级版的基金,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投资,锚定全球优质资产。


一些大保司相关投资操盘手的水平,我个人感觉相当强,我也偶尔会看他们过往的一些操作策略和轨迹,汲取自己所需,颇受益。


如果直接把资金投给海外的美元对冲基金,一般会有门槛,优秀的对冲基金公司起投门槛往往会在100-200万美元。


而且这类对冲基金,不能在大陆地区获客,不然属于违规违法行为。


港险类似于钻Bug了,经过保司归集/聚拢资金,以更低的资金门槛,享受同等水平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


前几个月去找我经纪人配置大额保单,我说她把钱花在客户服务体验上,给自己配置了一个售前售后综合团队,普通人找她配置港险,相当于享受到了某些超过私行的服务待遇和标准;加上专业度,做到行业最顶尖一档也不奇怪,没做到才奇怪。


她问我私行的服务如何?我觉得一般般,也就那样吧,有些地方甚至有所不如。毕竟信息维度方面,已经给我提供不了什么价值。


我对一些长期跟踪和熟识的大保司的水平挺认可的,所以一部分资金就配置到了他们公司的产品上:


和买美股一样,让有能力的人/企业来替我赚钱。


不过对于港险,需要特别注意两个点:一个是避开激进型的保司产品,选稳健型的;一个是选对经纪人,选长期在行业业绩最拔尖的那些人。


前者关系到你后期的分红率能否达成,后者关系到你的后期服务等。只有踩过坑的才知道,这其中的差异有多大。


好的产品,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始终都是少数,甚至极少数。所以要尽量选到好的产品。


港险在整体的资产结构中,属于资产大厦的阻尼器,是一种让你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锚;多币种,结算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对应的货币。


前提是要选对产品。


无论经济状况如何,配置“防御型”资产,一定是优先于“进攻型”的。相比买房投资和股票这类“进攻型”,存款和保单就是“防御型”。


做投资,首先要做好风险控制,其次才是赚取收益;炒美股之前,优先配置一份优质的港险。


稳,不冒进,先谈防守,再说进攻。本末倒置,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


我自己是这么做的,很多做法和说过的话,你们到了一定阶段,慢慢会理解的。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投资策略 资产配置 风险管理 美股 美债 港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