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分享了微信推出的AI助手“元宝”的使用体验,并深入探讨了微信在AI时代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元宝以通讯录好友的身份出现,简化了用户与AI的交互方式,使其更自然地融入日常交流。文章强调了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社交平台的数据优势和高频使用场景,认为这使得AI能够更深入地影响用户的生活。作者认为,未来AI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更贴近用户,而微信凭借其强大的社交链和用户行为数据,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元宝的便捷体验:** 微信元宝以通讯录好友的身份出现,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聊天界面与其互动,简化了AI的使用流程,支持图片理解、总结文章等功能,提供了流畅的交互体验。
💡 **微信的独特优势:** 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和高频使用场景,这使得AI能够更深入地融入用户生活,实现主动推送和个性化服务,这是独立AI应用难以企及的。
🤔 **AI竞争的核心:** 作者认为,未来AI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更贴近用户,微信凭借其社交链和用户行为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在AI时代占据优势。
原创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4-18 09:01 上海
人与“人”的关系,才是未来。

元宝,变成了你的一个通讯录好友,这事,太特么离谱了。在微信里,搜索元宝,点击上方的提示条,然后添加到通讯录。就这么简单的几步,元宝,就成为了你的微信通讯录里的一个好友。回根据你问的问题的长度和复杂度不同,选择是否调用卡片详情来给回复。比如讲个故事,它给的就是卡片,很简单的翻译任务,就是直接消息回复。个人猜测可能是因为如果是长文的话,在消息中展示样式和阅读压力都会很大,不如就直接放到卡片里面去了。大家的阅读体验会更好一些。但是目前又个der比的问题就是,微信上的元宝,是你给一条信息他就处理一条信息。我刚把图片发给他,问题的文字打完发给他以后,它根据队列给我处理了两次,只给图的话,元宝会按照“你怎么看”的默认Prompt去输出一条答案。当收到你的问题之后,会把你的问题和图片,一次发给大模型,再做一次请求,所以,就会出现两个回复的卡片了。但是我想了想,这个问题好像是无解的,除非微信改成可以同时发送图片+文字。。。你看到一篇文章,随手转给元宝,元宝直接给你总结完,这点还是蛮酷的。视频号或者视频,目前还是不支持的,坦率的讲,对我来说,总结视频目前可能更是刚需= =画图目标也不支持,不知道这个为啥砍掉了,因为这个微信里元宝的前身,其实是过年期间的红包封面助手。那时候生图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却是是可以生图的,这版本砍掉了,还是比较可惜的。然后,还有一个最抽象的是,相信你肯定有很多朋友,把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换成过文件传输助手,然后恶搞了自己的一些小伙伴。而我本来也想这么玩玩,结果发现,被微信官方给屏蔽了= =整体体验下来,不说多聪明,但是人设是比较讨喜的,有点抽象有点疯癫。我也多问了两嘴,把元宝的系统Prompt套了出来。主要是那句“你和DeepSeek没直接关系。”真的一下子给我看笑了。。。首先,它不是豆包,不是Kimi,不是文心一言,更不是ChatGPT。
它是微信。
是一个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产品,能跟他抗衡的存在。我日常的80%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微信上,我真正的最核心的数据和聊天,也都在微信上,可以非常直白的说,微信拥有最广阔的数据。它是我们国内,最深的、最广的、最不可替代的底层操作系统。从PC时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当年QQ一统江湖,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用,而是因为它就是关系链的铁王座。
你要发消息、传文件、加好友、建群,全在QQ。
移动互联网来了之后,微信接过了这根权杖,成了整个中国信息流的最上游,社交、支付、工作、生活、内容、服务,微信不是工具,它是空间。
它早就不是一个App了,而是你和你熟悉世界之间的通道。
而现在,这个通道里,长出了AI。
过去AI模型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是你要主动打开它,你得点开App,输入问题,等待结果。你不打开它,它就是个静默的图标。
但人类的行为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会每天想着我现在要打开AI了,就像我们不会每天想着我要用电了。
我们只会在需要交流的时候打开微信,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点开对话框,在情绪无法排解的时候想找个人说话。
而现在,这个人,可以是元宝。
一旦AI变成了通讯录里的一位联系人。
一旦它开始像朋友一样蹦出对话框。
一旦你再也不用思考我是不是在用AI,而是自然地和它互动。
这个事,他就成了。
微信掌握你的记忆、了解着你的偏好、用各种功能帮助你延展行为,这是任何独立App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它们没有社交链。
社交链,就是行为的数据闭环,就是情绪的流动轨迹,就是人类最真实的脉络地图。
而微信,有。
着也是我觉得OpenAI、Google、DeepSeek都还做不到的东西。
ChatGPT很强,但它不在你的通讯录里。
Gemini很聪明,但它不是你的对话习惯。
DeepSeek再接地气,它也不能读你的朋友圈。
只有微信能做到AI主动进入你的生活,而不是你被迫去找AI。
这是路径的差别,是入口的差别,是人机关系范式的根本不同。
很多人说,AI时代比拼的是模型参数。
但我想说,AI时代比拼的是,谁离人更近。
越是往后,我们会发现,模型不是最稀缺的,GPU也不是,真正稀缺的,是:
高频可触达的行为场。
微信,就是最大的那个行为场。
等当你哪天晚上失眠的时候,不是去刷微博,不是找朋友倾诉,而是点开了那个叫“元宝”的联系人,像说给另一个你听一样,把心事倾倒出来。
那一刻,真正的转折,才刚刚发生。
不是你用了AI。
而是AI。
住进了你心里。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
>/ 作者:卡兹克
>/ 投稿或爆料,请联系邮箱:wzglyay@virxact.com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