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纪要 04月19日 14:30
放弃幻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探讨了关税、金融脱钩等因素对美国财政、美债市场以及全球金融秩序的深远影响。文章指出,中国采取的策略已超越了简单的贸易反击,而是通过金融脱钩和供应链调整,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美元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文章还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分裂,以及美国财政赤字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并强调了中国在关键时刻采取行动的策略。

📉 关税升级与金融脱钩:文章指出,中国对美国采取的关税措施,并不仅仅是贸易层面的反击,而是伴随着金融脱钩,预示着美元信用链条的断裂。这种策略旨在挑战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 美元循环终结与美债市场重估:过去,美国通过印刷美元购买中国商品,中国再购买美国国债,形成美元闭环。但现在,这种循环被打破,中国不再顺差,不再结汇,不再购买美债,导致美元输出成为一次性交易,系统稳定性开始动摇。这迫使市场重新评估美债的风险。

🚀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与全球金融体系分裂: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包括扩大人民币双边结算协议、增持黄金与资源类资产,以及推进e-CNY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这预示着全球金融体系将走向分裂,形成美元区和非美元区(人民币+本币结算)并行的局面。

💰 财政赤字融资成本上升:由于中国不再购买美债,美国财政赤字融资面临挑战。其他买家会要求更高利率,导致美债发行成本上升,财政赤字开始被市场“实打实”地定价。美债不再是全球最容易卖出的资产,财政赤字也不再是免费的。

🎯 中国战略布局与实体经济影响:文章强调,中国选择的时机是关键,旨在掐断美国实体经济的“产业脐带”。通过高关税和金融脱钩组合拳,逼迫美企在尚未准备好时陷入两难境地,从而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长期影响。

2025-04-13 23:59 广东

周末电子研究员被不断的反转玩坏了

官方态度一如既往地坚定


关税即使暂缓,风险偏好短期提振,但并未解决美国财政和美债市场的系统性问题。

25财年过半,赤字1.3万亿美元,叠加众议院刚通过历史性财政扩张方案,25财年赤字率恐冲8%。市场逐渐定价美国财政风险。

金融危机的第一把火往往是再融资危机。回购是美国再融资市场的重要工具,2008年前回购主要抵押物是MBS,2010年后是美债。2010年以来,美国对冲基金成为了美债流动性实质上的提供者和做市商,但长期基本上零监管。

今年9万亿美国国债和1万亿企业信用债到期,1.3万亿基差套利交易,均处于各自历史规模,三箭齐发,再融资压力大。

在AI叙事受冲击和特朗普大重置下,美债既不安全、也不避险,高收益信用债尤其private credit风险仍未被定价,基差套利交易面临波动率突然加剧后被margin call的风险。

特朗普大重置不只是未来四年的问题,而是对美国或至少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collateral damage。没有了这位特朗普当总统,总会有下一个“特朗普”。


中方125%关税公告,不只是贸易反击,而是货层面的脱钩,同步开启了币的脱钩,意味着美元信用链条的断裂。中方这次不是“还手”,是“抽刀”。美债、美元、全球秩序都在这一刻被重估。

后果很大,拆解如下:

后果一:美元循环时代终结

过去,美国可以印刷美元买中国产品,然后中国再买回美债,美元完成闭环。

现在这个循环断了。中方不再顺差、不再结汇、不再买债。美元输出成了一次性交易,系统稳定性开始动摇。

后果二:中国将主动减持美债关税对等反击只是表象,本质上是中方在告诉市场:“我不再为你的财政赤字买单。”

这意味着:

1)美债利率中枢上移;

2)美元资产避险地位被动摇;

3)全球开始重新定价“无风险利率”。

后果三:人民币国际化获得加速通道一边切美元,一边建新路。

中方将:

1)扩大人民币双边结算协议;

2)增持黄金与资源类资产;

3)推进e-CNY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美元体系之外的平行体系,正在成形。

后果四:全球走向“两套金融系统”不是谁赢谁输,而是开始分裂。

未来的世界金融系统,将有:

1)美元区

2)非美元区(人民币+本币结算)

美元不再是唯一锚,资本开始重新评估谁“值得信”。

后果五:财政赤字不再“免成本”融资

中国的主动撤离,留下了一个巨大而持续的空缺——全球第二大美债买家不再接盘。

这一空缺谁来填?没人愿意白送——其他买家会要求更高利率、更好条件,这意味着:

美债的发行成本将持续上升,财政赤字开始被市场“实打实”地定价。

过去,美债是全球最容易卖出的资产;

现在,它开始需要“讲故事、拼收益”。财政赤字不再是免费的;市场也不再无条件信任。

隐藏后果:中国选在美企未抽身时“卡脖子”

很多人以为中方加税是在“被迫还手”,但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时机:这不是防御,而是伏击。

在美企尚未完成供应链转移之前,中方突然发动高关税 + 金融脱钩组合拳,逼迫美企在尚未准备好时陷入两难:

1) 留在中国 → 面对美方报复

2)抽离供应链 → 代价极高、周期太长。

这意味着:中国是在掐美国实体经济的“产业脐带”,而非只是在报复进口税。

加税只是导火索,后面是系统性布局。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美贸易 金融脱钩 美债 人民币国际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