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23:59 广东
官方态度一如既往地坚定
关税即使暂缓,风险偏好短期提振,但并未解决美国财政和美债市场的系统性问题。
25财年过半,赤字1.3万亿美元,叠加众议院刚通过历史性财政扩张方案,25财年赤字率恐冲8%。市场逐渐定价美国财政风险。
金融危机的第一把火往往是再融资危机。回购是美国再融资市场的重要工具,2008年前回购主要抵押物是MBS,2010年后是美债。2010年以来,美国对冲基金成为了美债流动性实质上的提供者和做市商,但长期基本上零监管。
今年9万亿美国国债和1万亿企业信用债到期,1.3万亿基差套利交易,均处于各自历史规模,三箭齐发,再融资压力大。
在AI叙事受冲击和特朗普大重置下,美债既不安全、也不避险,高收益信用债尤其private credit风险仍未被定价,基差套利交易面临波动率突然加剧后被margin call的风险。
特朗普大重置不只是未来四年的问题,而是对美国或至少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collateral damage。没有了这位特朗普当总统,总会有下一个“特朗普”。
中方125%关税公告,不只是贸易反击,而是货层面的脱钩,同步开启了币的脱钩,意味着美元信用链条的断裂。中方这次不是“还手”,是“抽刀”。美债、美元、全球秩序都在这一刻被重估。
后果很大,拆解如下:
后果一:美元循环时代终结
过去,美国可以印刷美元买中国产品,然后中国再买回美债,美元完成闭环。
现在这个循环断了。中方不再顺差、不再结汇、不再买债。美元输出成了一次性交易,系统稳定性开始动摇。
后果二:中国将主动减持美债关税对等反击只是表象,本质上是中方在告诉市场:“我不再为你的财政赤字买单。”
这意味着:
1)美债利率中枢上移;
2)美元资产避险地位被动摇;
3)全球开始重新定价“无风险利率”。
后果三:人民币国际化获得加速通道一边切美元,一边建新路。
中方将:
1)扩大人民币双边结算协议;
2)增持黄金与资源类资产;
3)推进e-CNY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美元体系之外的平行体系,正在成形。
后果四:全球走向“两套金融系统”不是谁赢谁输,而是开始分裂。
未来的世界金融系统,将有:
1)美元区
2)非美元区(人民币+本币结算)
美元不再是唯一锚,资本开始重新评估谁“值得信”。
后果五:财政赤字不再“免成本”融资
中国的主动撤离,留下了一个巨大而持续的空缺——全球第二大美债买家不再接盘。
这一空缺谁来填?没人愿意白送——其他买家会要求更高利率、更好条件,这意味着:
美债的发行成本将持续上升,财政赤字开始被市场“实打实”地定价。
过去,美债是全球最容易卖出的资产;
现在,它开始需要“讲故事、拼收益”。财政赤字不再是免费的;市场也不再无条件信任。
隐藏后果:中国选在美企未抽身时“卡脖子”
很多人以为中方加税是在“被迫还手”,但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时机:这不是防御,而是伏击。
在美企尚未完成供应链转移之前,中方突然发动高关税 + 金融脱钩组合拳,逼迫美企在尚未准备好时陷入两难:
1) 留在中国 → 面对美方报复
2)抽离供应链 → 代价极高、周期太长。
这意味着:中国是在掐美国实体经济的“产业脐带”,而非只是在报复进口税。
加税只是导火索,后面是系统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