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信息平权 2025-04-14 08:25 上海
转一个台湾地区的快速分析,他们反而认为对中国大陆影响小,对台湾反而影响很大
文章长,先说结论:
特朗普政府对半导体征收“232条款国家安全关税”是早就计划好的,而这波将电子产品纳入232关税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中国台湾、日、韩,而非中国大陆
一、政策背景与法律依据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GREER)在CBS采访中指出:“电子产品的免税反映了政策重心从‘对等关税’转向‘国家安全关税’。”所谓“国家安全关税”,实际上就是基于《美国贸易扩展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条款所执行的额外关税。该条款授权美国政府,在认为特定进口产品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时,能展开调查并施以额外关税。详细介绍可参考经济部网页:https://www.trade.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326
二、关税实施进程及改变
目前,232额外关税已先后实施:
第一项: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与铝征收25%的关税。
第二项:3月26日,宣布自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而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行政命令(HTS代码9903.01.33)则规定,根据232条款征收的钢铁、铝以及汽车相关产品,可以豁免于4月5日开始实施的对等关税。
格里尔的说法显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从“追求贸易平衡”转向以“国家安全”为主要理由。美国海关(CBP)周六公告豁免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正反映了政府将课税依据统一改为232条款,即以国家安全理由作为新关税依据。
三、半导体与电子产品征税的策略意涵
昨日稍早报道引述白宫官员指出:“特朗普将要求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研究对半导体征收关税。”这呼应了特朗普早于3月24日便提出,除钢铁与铝外,“将对汽车、制药、木材与半导体等产业征收关税”,当时指的关税就是232关税了,也正因如此,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中并未涵盖半导体。事实上,半导体从一开始就被特朗普政府规划为用不同法令分别征税的对象,其他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才是后来特朗普政府扩大纳入的。
为何不干脆对包含半导体所有电子产品直接征收对等关税?主要原因在于,对等关税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与《国家紧急法》(NEA)所制定,其政策措施可能因国会中止国家紧急状态而迅速失效。2019年,特朗普宣布美墨边境筑墙所引发的国家紧急状态,曾遭参议院投票终止,使相关政策受阻。虽然目前参众两院均由共和党掌控,议员们仍愿意给特朗普时间施行策略,但随着关税负面影响凸显,目前已有部分国会议员开始推动新法案,主张所有新关税措施必须获得国会追认与批准,否则自动失效。
四、232条款与对等关税的比较及战略意义
相较于基于IEEPA与NEA所推出的对等关税,232条款赋予总统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且国会干预的门槛明显较高。换言之,特朗普可以借此绕过国会直接执行其贸易保护政策,而历史上国会对此类征税措施的成功推翻案例寥寥无几。如2018年,当特朗普对钢铁和铝征收232关税时,也有一些国会议员试图反对,但最终未能集结足够支持来推翻总统决定。
目前尚不确定特朗普对电子产品的税率是否也是与钢铁、汽车同样的25%。即便如此,假设征收比例为25%,对中国来说可以豁免125%对等关税(但根据IEEPA,仍征收20%的芬太尼关税),而对中国台湾(对等关税32%)、日(对等关税24%)、韩(对等关税25%)等主要芯片出口地区和国家而言,25%的关税仍属沉重负担。显然,特朗普此举意在将半导体与电子产品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另行展开谈判,迫使台、日、韩调整其半导体产业链结构,向美国本土转移,借此扶植美国半导体产业,同时削弱这些地区和国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美国对这些芯片出口地区和国家的贸易逆差与依赖。
结语
综上所述,特朗普政府对半导体及其他电子产品采用232条款征收国家安全关税,并非临时决策,显然是早有规划的长期战略部署。通过232条款赋予总统较大裁量权,特朗普能够在较少国会干预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贸易政策,并以国家安全为名,采取更具进攻性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一政策方向预示着,未来在与美国谈判时,台、日、韩等地区和国家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全球供应链及科技产业中的角色与战略定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