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K 2025-04-16 10:17 中国香港
最近各种宏观 + H20反复横跳的消息霸占头条...都没什么时间看看基本面,看看TMT;
1/ 昨晚的一个breaking news,来源是The Verge;Open AI正在打造自己的社交网络;
2/ 据悉该项目仍在早期阶段,会配上社交信息流,会配上GPT的图像生成。其他功能未定。
一些观察
1/ 这个新闻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4年11月的时候,Open AI就聘请了Gabor Cselle(Pebble创始人/ X 的竞争对手)。当时就有人预计Open AI准备开始着手搞社交媒体。
2/ Ben Thompson采访Sam的时候,Sam也直言自己正在思考“如何打造一家消费科技公司”;完整的访问3月的时候我们发过,这里我引述一些关键的讨论。
问:五年后,什么会更值钱?是一个拥有 10 亿日活跃用户、无需进行客户获取的目的地网站,还是最先进的模型?
Sam:我想是那个拥有 10 亿用户的网站吧。我最喜欢的历史类比是将 AGI 比作晶体管。它将会大量存在,渗透到一切事物中,价格低廉,是物理学的一种涌现属性,单凭它本身不会成为差异化因素。(180K:变相承认了模型商品化)
问:差异化优势会是什么?
Sam:我认为战略优势在于打造巨型互联网企业。这应当整合几项关键服务,大概有三四个类似 ChatGPT 级别的产品,用户会希望以捆绑订阅的方式获取它们(180K:互联网里面最经典的bundling vs unbundling;比如将其中一个产品去货币化,从而赢得整体的竞争;)。
你会希望用一个伴随你多年、了解你生活的个人 AI 账号登录其他服务并调用它(180K: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经常提到的ChatGPT的模型记忆力可能非常重要)。
用户可以通过 OpenAI 账户登录任何想要集成我们 API 的第三方服务,这种随身携带的登录方式,本质上是在携带你的记忆、身份标识、偏好设置等所有个性化数据。(180K:听起来怎么有点像微信)
3/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Open Ai进军“消费科技”/“互联网行业”,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一些implications;
1/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AI模型层可能毫无利润”;目前各类产品似乎还是按照这个角度在演化。
2/ 软银和孙正义的投资梦,未必是AGI,而是几万亿市值的消费科技巨头。
3/ 当Open Ai消费科技的影子越重,其API的业务可能就越轻。甚至可以收紧API服务至完全不开放。
4/ 一个社交平台,能够给Open AI带来“实时的数据”;这似乎是一条必经之路,否则在一个拥有X数据的grok面前,有先天性的缺陷。
5/ AI的竞争,先是在模型层,但是之后必然蔓延到应用层;比如Open ai VS “Meta” VS “X”;到那时候的竞争,就不止是模型数据排行榜的比赛,而是核心平台/产品的生死存亡。
6/ 生死存亡,为什么说的这么夸张?因为到时候"AI"其实会被淡化,大家只会说“OpenAI的社交网络”更好玩,比X刷出来的数据更有意思,比tiktok更有趣,而不会在乎他背后的技术实现原理;到时候AI可能从话题中心,变成仅仅成为产品的一个功能/feature。但是在产品层面的竞争失败了,仍然有可能导致一家科技巨头的陨落。
7/ 在社交网络里面引入恰当的agent +“奖励机制”,可能是另外一种层面的竞争,如何让用户在某种AI算法下面,刷的舒服,粘性提高;这里我引述Alexander Doria对于AI消费科技的想象,
8/ 同样是alexander的想象,在2028年,Open Ai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媒体平台,20亿用户,3万亿市值。
9/ 界限继续模糊;是AI开发公司open ai进军社交媒体更有优势?还是社交媒体公司meta进军AI更有优势?需要继续观察。
一些相关的讨论已经发到星球;昨晚几个星球微信群的群友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讨论。
最近市场疯狂变动...微信群里一直和大家直播各类消息;很多信息我们微信群里几乎比端口更快上5-7分钟
今天还更新了一些大行的交易台 + 科技日报。
星球刚刚成立,继续做大活动;
星球微信群里有不少机构朋友,欢迎过来坐坐;最近讨论很多...群友输出也很多...
有兴趣关注的话可以点下面;差不多每天更新(因为公众号是乱序推送,需要及时收到的朋友可以星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