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本文深入探讨了美国在核武器、海军和空军领域的最新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B61-12核航弹的当量调节机制,并详细分析了美国核潜艇干式甲板换乘舱(DDS)的尺寸与载荷。随后,文章盘点了美国现役和在建航母的近况,包括“尼米兹”号的退役计划和“福特”号的部署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S-97“突击者”直升机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最后,文章分析了2024年美国空军的妥善率数据,指出其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 B61-12核航弹的当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包括在弹头内设置凹槽注入氘/氚气体、改变中子发生器的定时或使用,以及关闭热核次级。地勤人员在挂弹时设定当量,升空后无法遥控改变。
🚢 美国海军的DDS(干式甲板换乘舱)长12米,直径2.7米,自重30吨,内部分为减压舱、换乘闸室和搭载舱。搭载舱可容纳SDV潜水载具、海豹队员或CRRC战斗橡皮突击艇。
✈️ 2024年美国空军的平均妥善率为67.15%,低于前几年。其中,战略轰炸机和F-22的妥善率较低,而F-15C/D的妥善率有所上升。部署的飞机通常比留在本土的飞机具有更高的妥善率。
原创 大鱼鉴水 2025-04-18 19:00 加拿大
核航弹如何调整当量、美国核潜艇DDS的尺寸与载荷、盘点美国现役与在建航母近况、S-97“突击者”直升机、2024年美国空军妥善率

> 2019年F-35A进行的B61-12核航弹惰性弹投掷测试问:B61-12当量可调,是在地面调好上机,还是上机再调,具备机上临机调控的能力吗?或者说为了控制,就没设计机上临机调的程序?1. 在弹头的裂变部分装药内刻有凹槽,操作者在设定当量时转动转盘将可对对准指定当量,核爆开始前几秒阀门开启向凹槽注入对应比例的氘/氚气体,通过裂变阶段增加中子数量来增强聚变的当量。根据注入氘/氚气体的多少可设置多档当量,比如25%、50%、100%注入。 2. 通过改变外部中子发生器的定时或使用来改变初级核聚变当量。中子发生器是一部小型粒子加速器,通过将氘加速到氚靶(或相反)引发短暂的聚变反应,产生短暂的高能中子脉冲,以显著影响当量的输出。 3. 关闭热核次级,方法是将初级核弹头以足够低的当量点火,使其不会将次级弹头压缩到引爆的程度,或者在初级弹头点火时使用快门或类似机制短暂阻断弹头内部的能量传输。如果初级弹头的能量在集中到次级弹头之前开始通过辐射壳分散,那么次级弹头可能永远不会爆炸。这种方式只有两档可调。 > B61-12结构图,从前到后依次为1.头锥(内含GPS/激光制导系统和雷达高度表空炸与碰炸引信)、2.战斗部(前面是次级热核弹头,由初级弹头爆炸产生的强大的X射线对核聚变材料进行压缩引发核聚变,后面是初级“扳机”核裂变弹头)、3.旋转稳定火箭发动机段、4.保险控制段、5.可控尾翼段(它属于精确制导滑翔航弹)回到B61-12,它有4档可选:300吨、1500吨、1万吨和5万吨,多档可变当量核弹大多采用第一种方式,但是这个位于飞机监控系统(AMAC)控制面板右侧的灰色转盘只能由地勤在挂弹的时候设定当量,升空后无法遥控改变了。转盘右侧的黑色旋钮对应关闭、安全、地面触发引爆和空爆4种状态。最右边就是总开关,左侧是关闭,右侧向上是“激活/演习”状态,向下是“仅演习”状态。核武器激活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规程,采用机械式设置也是为了绝对的安全。AMAC面板左侧有一个12位数的密码安全锁“CAT F”,用于解锁核弹头的许可行动链(PAL),只有输入准确的密码才能激活核弹头,令飞行员通过驾驶舱的PAL控制面板和核航弹交换指令。如果弹上其它安全装置被破坏,该系统将在不引发核爆的情况下将核弹控制电路自毁。密码安全锁下方有4个按钮,从左到右分别是指示灯测试、解除、激活和编码输入。面板左侧是炸弹舱门开关。> 2006年2月6日,一艘SDV海豹运输载具正被装入洛杉矶级“达拉斯”号搭载的DDS中问:有没有美军潜艇干式甲板换乘舱(DDS)、有效载荷处理系统(PHS)的性能参数,或者说DDS、PHS能布放的UUV尺寸上限?主要是想通过这个判估一下“蛇头”LDUUV的大体物理参数。美国海军现役DDS长12米,直径2.7米,自重30吨,可用C-5M或平板卡车运输。它的内部并不能完全用于搭载载具,而是分为3个部分,前端是球形高压舱用于潜水员减压或治疗受伤潜水员,中间是一个较小的球形换乘闸室,联通艇内和前后两个舱室,后部3/5才是圆柱状的搭载舱,两端都是半圆形的耐压结构。搭载舱可容纳一艘SDV海豹潜水载具、6名搭乘SDV的海豹队员和一组操作DDS帮助SDV出舱的海军潜水员;或者容纳4艘CRRC战斗橡皮突击艇和20名搭乘的海豹队员。 > 1艘SDV Mk9在海军潜水员的帮助下沿滑轨移出DDS准备释放,滑轨平时也收纳在DDS内美国海军一共建造了6具DDS,第一具是DDS-01S(S代表后门向右舷开启),1982年完工;其余5具是DDS-02P到06P(P代表后门向左舷开启),1987-1991年间完工。DDS使用寿命40年,已经或即将到寿。 > “俄亥俄”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搭载了2具DDS,左侧的P型舱门向左开,右侧的S型舱门向右开“蛇头”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LDUUV)计划在2023年因缺乏资金而被暂停,2024财年重启。具报道它的长度是2.1-2.43米,直径1.2米。重新启动的LDUUV可能会采用新的设计,以便和SSN(X)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需求、规格保持一致。 美国海军计划对DDS进行现代化改装,全长增加1.27米,载荷容量增大30%,重量增加到3倍;外舱门开启、滑轨和引导索的收放改为全自动操作;今后在弗吉尼亚级上实现载具释放与回收全自动化,以降低对母艇的潜在危险和操作员的疲劳程度。> DDS现代化升级目标:外舱门自动启闭、轨道和引导索自动操作、远期目标载具全自动放收升级版DDS的目标载荷为:NSW海军特战装备、SDV Mk11、DCS未来干式潜水作战载具、LDUUV和LBS-AUV(S) 濒海战场传感器无人水下航行器。升级后的搭载舱长度约为8.5米,这预示着下一代LDUUV的长度在8米级以下。美国海军对自主水下载具的研发非常重视,引入了一批初创军工企业参与竞争。安杜里尔工业公司近日向美国海军第1无人水下航行器中队交付了首艘Dive-LD自主水下航行器,开始在作战条件下评估测试这种新一代自主平台。Dive-LD由3D打印制造,长5.8米,直径1.2米,自重2.7吨,速度2-7节,能够自主航行10天(可扩展到数周),勘测范围580公里,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可以从码头释放,也可以由舰艇拖曳或运载到作业区。宽大的载荷舱和系统架构可以快速集成多种传感器或有效载荷,用于海底情报、监视与侦察、反水雷战、反潜战、深海勘探与测绘等多种任务。从尺寸上看它也能装入DDS。 安杜里尔公司还开发了更大型的Dive-XL,它采用了Dive-LD成熟的模块化、软件优先设计,以商用压力容器容纳导航、通信和电池等关键系统,降低了成本和架构复杂性,适于大规模建造(计划年产量几十艘)。Dive-XL能以热插拔的方式插入1-3个载荷模块或者是一个3倍大的超大模块。它无法装入DDS,但可以由潜艇直接驮带。澳大利亚海军已经采购该艇,由安杜里尔澳大利亚分公司制造,被命名为“幽灵鲨”,去年完成了续航100小时的任务,是同类水下航行器中最长的一次。今年上半年Dive-XL将完成1000海里距离的全水下航行。“尼米兹”号在2023年6月28日结束上一次印太部署,之后进入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进行最后一次维护。今年2月完成了COMPTUEX综合训练单元演习,3月中从布雷默顿前往圣迭戈进行出航前的最后准备,3月26日开始展开服役50年来的最后一次部署。尼米兹级的设计寿命就是50年,“尼米兹”号是1975年5月3日入役的,仅比“西贡陷落”晚了3天,原计划今年按期退役。2023年美国海军公告因为福特级建造交付的整体延迟,“尼米兹”号将推迟到2026年退役,为此专门延寿了13个月以增加一次海外部署,到退役时将服役51年。 > 2023年7月完成7个月部署后返回布雷默顿的尼米兹号,舰况真的已是老态龙钟该舰搭载着第17航母舰载机联队,由第9驱逐舰中队的4艘伯克级护航,没有巡洋舰随行,打击群中的“邦克山”号已经在2023年9月退役。目前打击群已经进入第7舰队责任区,抵达关岛附近,填补前往中东的“卡尔文森”号留下的空缺。
完成这次部署后“尼米兹”号将在明年4月将母港迁往诺福克,启动退役流程,执行为期12个月的STOP舰船终端卸载计划,拆卸可重新利用的设备和材料,然后进入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耗时30个月的核燃料拆除及航母停运工程。>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中已经部分拆解的老“企业”号即将迎来自己的老伙伴“尼米兹”号这最后一次部署(通常为8个月)的航迹值得关注,它很可能会在部署中期前往中东,接替“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之后轮换的“福特”号,然后经地中海前往诺福克,而不是折返西海岸绕道麦哲伦海峡去东海岸,这样部署的利用率更高。【 CVN-69 “艾森豪威尔”号 - 舰队司令部 】“艾克”在2023年10月到2024年7月间进行了一次为期9个月的部署,今年1月8日进入诺福克海军造船厂进行PIA增量可用性维护,包括推进系统、舰员居住性、作战系统和航空支援能力的维护和升级。PIA通常为期6个月,完成之后要进行海试和恢复性训练,今年内该舰将不会部署(参见《新冠病毒与航母 - 兼谈航母的维修流程(细说航母2)》。 目前舰队中第二老的“艾森豪威尔”号是1977年10月18日服役的,2023年美国海军宣布它将于2028年退役,不过最近这个日期又被推迟到2030年,届时“艾克”将达到53岁。【 CVN-70 “卡尔·文森”号 - 太平洋舰队 】“卡尔·文森”号是去年11月18日离开圣迭戈进行部署的,这是一次背靠背的增援性部署,去年初完成一次4个月的亚太部署,6-7月份在夏威夷参加环太演习,之后都没有进行维护,直接展开新一轮部署。抵达西太后“卡尔·文森”号一直在南海、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附近活动,2月中前往日本海域,3月7日结束了对釜山的5日访问返回海上,随后被五角大楼临时派往中东增援。目前位于阿曼湾,和在红海的“杜鲁门”号直线距离2千公里,水路距离3千公里,主要任务还是威慑伊朗方向,“杜鲁门”号则直接打击胡塞武装。这次部署可能持续到7月份,之后“卡尔·文森”号肯定需要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维护。 > 4月11日清晨在阿曼湾准备起飞作业的“卡尔·文森”号【 CVN-71 “罗斯福”号 - 太平洋舰队 】“罗斯福”号在去年10月15日结束9个月的超期部署返回圣迭戈,之后在北岛海军航空站进入PIA维护,期间舰员们从舰上转移到APL-65号辅助人员驳船上居住。今年下半年可能会进行下一次部署,该舰将于明年成为第一艘搭载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的航母。 > “罗斯福”号前面的就是APL-65,它可以容纳250人居住,并向1150人提供餐食,驳船上设有邮局、银行、理发店、教室、医务室、洗衣房和健身中心。“林肯”号于去年12月20日完成了5个月的印太部署回到圣迭戈,这是近年来太平洋舰队少见地同时部署2艘航母。“林肯”号原计划只在太平洋活动,但根据中东地区的形势被派往也门接替“罗斯福”号继续打击胡塞武装,为期不到3个月(“罗斯福”号在中东只待了2个月)。返回本土后“林肯”号仍然处于可部署状态,在母港休整维护,3月5日出海进行舰队转换中队CQ航母认证。今年可能会进行一次PIA级的中修。> 4月12日,“林肯”号的弹药人员正在检查一架F-35C挂载的AIM-9X【 CVN-73 “华盛顿”号 - 太平洋舰队 】“华盛顿”号于2023年5月完成RCOH中期换料大修,去年4月25日离开诺福克绕道麦哲伦海峡返回太平洋舰队归建,7月23日开始和“里根”号进行了为期18天的舰员和设备交接。10月1日启程前往日本,经过近2个月的航渡和训练,11月22日抵达横须贺新母港。目前该舰已经重新进入前沿部署状态,正在进行基地维护和训练,今年春夏之交时开始部署。 倒霉的“斯坦尼斯”号在2018年执行最后一次部署后就将母港从布雷默顿迁到诺福克,2019年12月已经解除现役活动等待换料。但“华盛顿”号因为疫情影响换料周期从计划中的4年拖延到近6年,排在其后的“斯坦尼斯”号白白闲置了一年半,直到2021年5月才入坞开始换料。耗资30亿美元的RCOH工程预计2026年10月完成,要到2027年底才能返回舰队。除了反应堆换料,斯坦尼斯号还将更换新型桅杆,更新传动轴,翻新螺旋桨,升级防御和通信系统、弹射和阻拦装置。该舰已于去年4月8日出坞,进入舾装和测试阶段。 【 CVN-75 “杜鲁门”号 - 舰队司令部 】“杜鲁门”号去年9月23日离开诺福克展开部署,12月22日该舰一架F/A-18F在红海被“葛底斯堡”号巡洋舰击落。2月12日在苏伊士运河入口外被撞,返回苏达湾维修一星期后重新出海。2月20日撤换了舰长,由“艾森豪威尔”号舰长临时接替。2月26日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目前在沙特吉达西北海域活动。如果按正常8个月部署期将在今年4月左右离开中东,5月份返回本土。 这两天中文网络上忽然传出“杜鲁门”号在红海就地退役的新闻,唯一的信源是一则来历不明的“也门军队”英文社交媒体帖子,用了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的头像。中文自媒体的机翻就是错的,原文out of service的意思是“丧失运作能力”而不是“退役”。然后一些自媒体就添油加醋拿过去航母在船厂维修用白布罩住舰岛的照片说“杜鲁门”号遭胡塞18次轰炸被迫退役了,这完全是不了解美国航母运作的胡乱解读。首先美国航母退役必须得到国会批准。早在2019年,时任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汗就提出在2024年提前退役“杜鲁门”号(1998年入役,预计服役到2060年代早期),以在5年内节约34亿美元的运作费用(放弃中期换料),该舰剩余寿命周期可以节省300亿美元。后因国会反对,第一任期中的特朗普否决了这项提议。美国法律规定海军须维持11艘航母,老航母的退役和新航母入役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新航母延误老航母就不得不延寿,否则所有航母的部署和维修计划都会被打乱(现在已经有点乱了)。其次从上面“尼米兹”号的介绍可以看到核航母的退役流程,耗时数年之久。宣布退役后航母要取消舰籍,解除航母打击群以下众多指挥隶属关系,军官和舰员转岗,航母飞行联队和配属的驱逐舰中队重新分配。如果是太平洋舰队的航母还要先更换母港,留守协助退役流程的舰员要将指挥、人事关系转到舰队司令部,家属搬家,等等等等。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上万官兵和家属的安置,起码提前5-8年就得进行规划,因此绝无可能在部署途中就潦草宣布退役,这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已经在去年2月获得了价值9.13亿美元的“杜鲁门”号中期换料先期规划合同,排在“斯坦尼斯”号之后,预计这次部署完后就会转入中期换料的准备阶段。“里根”号于去年5月16日离开横须贺进行夏季巡航,结束之后返回本土在圣迭戈和“华盛顿”号交接,8月13日抵达新母港基萨普基地,之后返回圣迭戈进行检修和训练,11月回到布雷默顿,12月初进行了舰队转换中队航母认证,之后入坞进行耗资7.5亿美元为期17个月的DPIA大修,预计2026年8月完工,2027年才能重新部署。 “布什”号于去年1月到11月在诺福克海军造船厂进行PIA维护,时长从常规的6个月延长到11个月。一直有说法尼米兹级最后2艘都存在建造质量问题,尤其是“布什”号在航母舰队中的存在感最低。12月中“布什”号在杰克逊维尔进行TRACOM认证,12月7日返回母港。今年2月3日下午3点在驶离诺福克基地的过程中发生工程伤亡事故,5点就返回港口。今年“布什”号肯定将进行部署,不然舰队司令部将没有航母可用了。 “福特”号在去年1月17日完成为期8个半月的首次作战部署,而且是超期部署,之后一直在诺福克维护和训练,9月份进行了CQ航母认证、TSTA训练和FEP最终问题评估认证。12月初和今年2月初进行了FRS-CQ舰队替换中队航母认证,目前正在进行部署前训练,准备下一次部署。之后福特号将进行第一次中修。 目前美国海军除“斯坦尼斯”号在换料外,剩余10艘中有6艘在太平洋舰队,舰队司令部只有4艘。整体上尼米兹级已经完成中期换料的几艘老舰是最近几年的劳模,经常超期部署甚至背靠背部署,而几艘新批次的尼米兹级和“福特”号都是问题多多。美国海军航空母舰项目执行官莫顿少将最近向国会提交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报告,强调了一系列持续的延误和成本上涨阻碍了新航母建造项目的进展。2019年10月29日下水的“肯尼迪”号已经进入建造的最后阶段(据报道完工95%),但弹药升降机和电磁阻拦系统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肯尼迪”号预计在明年7月入役,但外界和美国海军都对它的状态缺乏信心,最早要到2029年才会抵达新母港布雷默顿(在它到达前还需要对基萨普海军基地的电力和其它设施进行升级),也就是说明年“尼米兹”号退役后的这3年间美国海军只有9艘航母可用。“肯尼迪”号的拖延影响到3号舰“企业”号的进度,可能面临约28个月的延期,之前预计延期时间是18-26个月。“企业”号要到2029年入役,按“肯尼迪”号的进度2032年才能部署,“艾森豪威尔”号很可能撑不到那么晚,这意味着9艘航母的窘境可能会再现。>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已在去年11月将12号坞中的“企业”号前移,以便利用该船坞662米的长度在后段同时建造4号舰“多里斯·米勒”号福特级2-4号舰的预计造价分别为129亿、135亿和140亿美元,均超过通常最贵的首舰“福特”号的128亿美元。莫顿少将将延误归咎于关键材料迟迟未能送达舰上,迫使造船厂延长建造周期。参加听证会的参议员表达了担忧,敦促海军探索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的供应商进行制裁的机制。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推高造舰成本。美国航空媒体《航空家》在今年2月份受邀参加了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西科斯基发展飞行中心举办的X2技术演示活动。活动为期2天,第一天在是S-97地面展示、模拟器演示和X2技术简报;第二天是飞行演示,项目官员、工程师和试飞员都在现场回答问题并提供更多信息。同轴反转刚性主旋翼加尾部推进螺旋桨驱动的概念由西科斯基在70年代开发,研制了S-69(军方代号XH-59A)验证机,它于1973年7月首飞,在当年8月的一次事故中严重损坏,机体转为风洞测试模型,然后又制造了2号机。该机采用2台小型喷气发动机助推,平飞速度达到238节,浅俯冲时速度可达 263节。S-69在不影响悬停效率的情况下提高了速度、高度和控制力,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钛合金旋翼较重、油耗高、旋翼阻力大、飞行员工作负荷大和振动大。受技术限制刚性旋翼一直无法实用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陆续解决了复合材料旋翼和电传操控系统上的技术难题。2005年西科斯基启动了X2验证机项目,在2008-2011年间展开试飞,复合动力的X2平飞速度达到252节,远超普通直升机的不到200节。X2概念演示机西科斯基在X2的基础上研制了S-97和更大的西科斯基-波音SB>1,分别用于参加FARA未来攻击侦察机计划和FLRAA未来远程突击飞机计划。FARA将取代已于2014年退役的OH-58,美国陆军航空兵还希望FARA能替代近一半的AH-64。其设计要求必须采用GE T901发动机和通用动力XM915 20毫米机炮,旋翼直径不超过12米,最高速度205节,航程135海里,续航时间90分钟。五家公司参与竞标,最后贝尔360和西科斯基Raider X(S-97放大20%)入围第二阶段。> 贝尔360(上)和西科斯基Raider X(下)原计划在2023年进行对比飞行测试,后来推迟到2024年。但2024年陆军忽然意外地取消了FARA计划,转而开发无人机。而在FLRAA的竞标中,SB>1最终于2022年输给了贝尔的V-280。S-97的核心技术是它的旋翼系统,采用刚性桨叶比传统柔性桨叶减少50%的部件,增强了控制力,缩短响应时间,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机动能力。传统单旋翼直升机在速度超过150节时,因为桨叶在转过机首开始向后转时受空气动力学限制会产生反向气流(桨叶后退时气流从后缘移动到前缘,降低相对速度)最终导致后退桨叶失速,桨叶不再产生升力。这是直升机最危险的飞行条件之一,由此限制了直升机的平飞速度。而同轴反转旋翼因为上下两个旋翼旋转方向相反,保持了升力分布的平衡,正好抵消失速效应。另外还能抵销扭矩,不需要传统尾桨保持航向。高速时使用尾部垂直方向舵控制方向,低速时利用旋翼桨距差动就可实现偏航控制。电传操纵系统可自动在这些控制机制之间转换,确保平稳操控,而无需飞行员额外输入。如果没有尾部的推进螺旋桨,S-97只能达到150节的速度,配备推进螺旋桨后巡航速度提高到220节(410公里/时),极速240节。它通过离合器和发动机连接,正常转速2000RPM,可以完全解脱顺桨,解脱后推进螺旋桨受发动机排气和飞行气流的驱动,转速为200RPM。在传统直升机中,尾桨通常消耗约 1/9 的总功率。 S-97根据要求和飞行状态,飞控系统可改变分配给推进式螺旋桨的功率,必要时甚至可以大于分配给两个主旋翼的总功率,充当减速板。 例如在突击着陆过程中以高速接近着陆区时,推进螺旋桨反桨产生负推力可以快速减速,而不必将机头抬高太多,否则会导致在最关键的着陆阶段失去态势感知能力。在悬停时通过改变推进螺旋桨的正负推力,可以令飞机仰角在-8°到+20°之间改变,方便机载武器的瞄准发射。另外直升机的声学特征会随着推进螺旋桨的转速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这也是决定何时使用它的考虑因素之一。 S-97的驾驶舱采用侧杆操纵,两个坐席中间是总距杆。电传操纵系统为全权限系统,只需要必要的输入即可保持控制,飞行员无需时刻握住控制装置,极大地减轻了工作强度。这套电传操纵系统已经包含了全面的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今后添加无人驾驶功能只需要修改软件和极少的额外工作。S-97的货舱较小,只能容纳6名士兵。在接连被取消或输掉竞标后,X2/S-97目前并没有实际的生产任务,西科斯基已经向欧洲和韩国输出了相关技术。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公布了2024年空军所有机型的妥善率(任务能力率),全机队平均为67.15%,低于去年的69.92%和前年的71.24%。和有数据可查的2004-2006年及2012-2024年相比,2024年的妥善率都是最低的。 对于这个任务能力率的定义是:当飞机能够执行其几项核心任务中的至少一项时,它就具有“任务能力”。例如,F-35A的任务包括制空、电子战、对地攻击和数据收集,只要它能执行其中至少一项任务就会被归为可执行任务。美国空军不公布全任务能力率,这才是衡量飞机执行所有指定任务准备情况的指标。另外空军优先为前沿部署的飞机提供备件和支持,因此部署的飞机通常比留在本土的飞机具有更高的妥善率。在2024财年的65种飞机中,妥善率范围从CV-22的最低30.45%到100%,共有29种飞机妥善率下降,26种上升。妥善率达到100%的全部都是客机军用改型:C-12和MC-12(比奇A200C超级空中国王)、C-21(利尔喷气35)和UV-18(DHC-6双水獭螺旋桨客机)。从历史上看,75%到80%以上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3种战略轰炸机均略有下降,B-1B:43.44%(下降3.56%)、B-2A:55.04%(下降0.96%)、B-52H:53.77%(下降0.23%),最复杂最昂贵的B-2反而是最高的。随着大批最老旧的F-15退役,F-15C/D的妥善率大幅上升,F-15C:52.86%(上升19.86%),F-15D: 63.73%(上升8.73%)。F-15E:55.44%(上升0.44%),F-15EX:83.13%(下降1.87%)。F-16C:64.05%(下降4.95%),F-16D:59.03%(下降-5.97%),A-10C:67.11%(上升0.11%)。F-22:40.19%(下降11.81%),主要原因是国会拒绝提前退役32架性能较差的F-22,要到2028年后才能退。F-35A:51.5%(上升0.5%),主要原因是2024财年有数十架新机交付推迟,导致备件供应增加。 也就是说除了老而弥坚的A-10、F-16和刚开始服役的F-15EX,美国空军所有主战飞机的妥善率都不超过56%,有近一半无法出动。运输机队的情况较好,大多数机型的妥善率在75-100%。C-5M:48.64%(上升2.64%),为期10年、耗资100亿升级到M型后其妥善率仍然很低,因为“供应商消失”综合症导致零部件短缺,空军的目标是提高到55%。C-17:75.52%(下降0.48%)。C-130J:71.81%(下降0.19%)。MC-130H和TC-130H正在退役中,数据可忽略。 加油机队维持在60%-70%之间。KC-46:61.05%(下降3.95%),KC-10A:85.25%(已于去年9月26日全部退役),KC-135R:67.66%(下降1.34%),KC-135T:62.8%(下降4.2%)。 特种任务和情报侦察机表现较差。CV-22B:30.45%(下降15.55%),新入役的MH-139A灰狼直升机:40.63%,EC-130H:41.97%(上升8.97%),即将被EA-37B取代。RQ-4全球鹰:64.59%(上升14.59%)。E-3G:55.68%(下降4.32%),即将被E-7楔尾取代。> 2023年11月29日,美国空军第353特战联队的一架CV-22B在日本屋久岛坠海,机上8人全部遇难。这起事故导致美军和日本空自的鱼鹰全部停飞,直到2024年3月才恢复飞行。去年8月官方宣布调查结果,坠毁原因是变速箱故障。
更多碎片内容,欢迎加入每日更新的知识星球 - 《大鱼鉴水》,第一时间解读、探讨环球军事突发事件,分享解答军事知识。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