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前天 13:52
台上说价值,台下卷价格,工商业储能“自杀价”频出,一年降价近70%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工商业储能市场近期价格持续走低,多家企业推出“自杀价”产品,引发行业震动。文章深入探讨了价格战背后的原因,包括上游材料价格下降、项目收益减少以及下游业主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文章指出,价格战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长期来看,技术薄弱、资金链脆弱的企业将被淘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提升技术和服务,才能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 工商业储能价格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多家企业纷纷推出低价产品,价格屡创新低,引发行业对“价格战”的担忧。

💡 价格战背后的多重因素:上游锂电材料价格下降、工商业储能项目收益减少、以及下游业主对价格的敏感度提升,共同推动了价格战的升级。

🔄 价格战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文章认为,价格战是行业从无序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有助于行业洗牌,加速优胜劣汰。

🛠️ 企业应对策略:企业需要提升技术和服务,解决业主对收益的担忧,才能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商储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获悉,近日,长园能源发布一款215kW/418kWh工商业储能柜新品,报价低至0.478元/Wh,引发行业惊呼——“自杀价”又来了!

今年以来,工商储价格屡创新低。今年1月初,博时新能源发布的工商储产品,价格只有0.499元/Wh,明显低于成本价。3月底,弘正储能又发布0.486元/Wh阶梯价格储能产品,再度拉低工商储价格底线。

工商储价格走低早已不是新鲜事。在日前比亚迪储能举行的工商业储能新品发布会上,比亚迪储能技术总监王笑野表示:“工商业储能企业大批量涌入,展开低价肉搏,最近一年内工商业储能的产品价格降低了将近70%。”

那么,工商储价格持续走低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工商储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吗?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价格战?

台上说价值,台下卷价格

此轮工商储价格战可以追溯到去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EESA储能展上。

彼时,科陆电子(SZ:002121)推出Aqua-E系列工商储产品,最低价格为0.598元/Wh;另一家成立仅2年的小微企业沃橙新能源,更是将价格定在了0.58元/Wh。

两家企业合力,共同将工商业储能价格带入了“5毛时代”,而当时行业内工商储产品还普遍在0.7元/Wh。

此后,价格战开始了比下线的竞赛。短短几个月时间,工商储价格就进入了“4毛时代”,如此凶猛的降价幅度,很显然不能用技术创新来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相继推出低价储能新品的公司,并非泛泛之辈。

科陆电子是储能行业的“老兵”,很早就打造了国内第一台MW级箱式储能电站和储能行业第一台3MW功率容量PCS;弘正储能在日前储能领跑者联盟发布的“2024年度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六位;博时新能源背靠西子洁能、杭实集团两大股东,其推出的价格仅为0.499元/Wh的工商业储能柜,是与瑞浦兰钧(HK:00666)、高特电子、恩玖科技等合作共同推出的。

当一众知名系统集成商前赴后继推出低价产品,储能行业“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不少企业提出了“卷价格”不如“卷价值”的口号。但是,在“每度电1分钱价差都能决定购买与否”的血淋淋的现实面前,多数企业又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价格战的行列。

日前,新能安总经理马金鹏也撰文称,“能源与电力行业的发展确实是一个追求度电成本或者单位能耗有序持续降低的过程,但是眼下大家好像都是台上说完价值的话,台下就用接近BOM成本的价格去卷订单,乐此不疲而又无可奈何。”

台上说价值,台下卷价格。这就是当前储能行业的无奈现实。

不仅是内卷,更不得不降价

工商储低价频频爆出的背后,除了行业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上游价格下跌。

从储能产业链角度来说,系统集成商处于中下游,产品受上游锂电材料、电芯等价格影响较大。近一两年来,由于碳酸锂价格不断下滑,电芯价格也不断走低。2024年,储能电芯价格暴跌50%至0.4元/Wh。所以,储能系统集成产品价格走低也顺理成章。

二是工商储项目收益减少。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自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多省市分时电价政策的密集调整,导致工商业储能运营模式从峰谷“两充两放”向“一充一放”退化。与此前的分时电价政策相比,多数省市将原来的“午间三小时”从高峰电价调整为低谷电价,这对以“峰谷套利”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工商业储能来说,相当于少了一个获利的时段。

同时,多数省市的峰谷价差也出现了收窄趋势,例如,河北省南部取消尖峰电价后,月度价差环比缩减27.91%。

一边是高峰时段的减少,一边是峰谷价差的收窄,工商储业主的收益明显下滑。面对收益的缩水,工商业储能用户为了维持盈利,不得不挥刀降成本。系统集成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下订单,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甚至是不惜亏本卖。

三是下游业主越来越“精明”。

随着储能行业越来越成熟,工商储已经走完市场教育阶段。如今,下游业主对于产品的各类参数和售价都很熟悉,此前系统集成商利用信息差来高价销售的模式也不复存在,“货比三家”更让高价产品日益失去市场。当然,这是成熟市场该有的现象,在价格几乎透明之后,厂商再卷价格就没有意义了。

“价格战”是不好,但不打不行

当前,不仅仅是储能行业,光伏、风电等所有新能源行业都陷入了“价格战”,许多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或者是“害群之马”,必要除之而后快。

但纵观所有的行业,价格战都是从无序走向成熟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一段路。从家电行业早年国美、苏宁等巨头为抢占市场份额大打出手,到如今网约车平台为吸引用户不断推出低价策略,再到电商购物节期间各大商家疯狂降价促销,价格战的厮杀声随处可闻。

对于新兴行业而言,价格战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初入市场的企业,往往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快速积累用户,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对于成熟行业,价格战则是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清理竞争对手的“利器”。通过降价,优势企业挤压掉对手的生存空间,重塑行业格局。

同样,工商储行业也是如此。可以断定,工商储的价格绝对不会止步于0.478元/Wh,市场上还会出现下一个科陆电子、弘正储能、长园能源。工商储市场也将会在价格战中被重塑——“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随着“价格战”的持续,那些技术薄弱、资金链脆弱的厂商将被陆续淘汰。

那么,什么样的厂商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呢?实际上,工商储业主对产品低价需求的背后,是对收益不稳的忧虑和对高收益的渴望。如果系统集成商能够利用自身的技术或服务来解决业主的这一难题,那么也就能够跳出“价格战”的泥潭,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

当然,这对系统集成商来说并非易事,需要在成本、安全、故障率、资金流等很多方面有所建树。这也要求系统集成商不能仅仅满足于做设备提供商,更应具备综合服务商的观念,这将是未来大多数储能企业的转型方向。

本文来自“华夏能源网”,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工商业储能 价格战 储能行业 市场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