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tlantic 每日综述 - 2025年4月17日
Even Netflix Can’t Escape the Black Mirror Treatment
该文评论了《黑镜》第七季如何将讽刺矛头指向了流媒体平台本身,尤其是其宿主Netflix。文章认为,查理·布鲁克的这部科幻剧集一直以来都毫不避讳地批判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如约会应用、监控文化、社交媒体),而新一季则更加贴近现实,直接影射了观众观看该剧所使用的订阅服务平台。
首集“Common People”讲述了一对夫妇(Rashida Jones和Chris O’Dowd饰演)将不久于人世的妻子的部分意识数字化保存于一家名为Rivermind的医疗科技初创公司,该公司通过收取会员费提供“正常生活”的数字体验。然而,这项服务很快暴露出“enshittification”(服务质量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逐渐下降)的弊端:基础服务功能受限,用户被迫升级到更高价格的套餐,否则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状态)会恶化,比如强制接收广告或增加休眠时间。这与现实中流媒体服务不断提高价格、将原有内容和服务移到付费墙后的做法如出一辙。
季终集“USS Callister: Into Infinity”是第四季首集的续集,进一步探讨了内容的货币化。被困在多人在线游戏中的数字化克隆人成了“内容盗版者”,因为游戏母公司将所有功能货币化,需要玩家购买“积分”,而这些克隆人没有现实世界的资金。对真实玩家来说的小烦恼,对游戏内的克隆人却是关乎生存的“存在成本危机”。该集还刻画了只关心利润、追杀“免费玩家”的公司CEO(Jimmi Simpson饰),以此讽刺流媒体平台日益收紧对盗版和密码共享的限制,同时尽可能多地对功能收费。
文章回顾了第六季首集“Joan Is Awful”中类似Netflix的Streamberry平台,其利用用户数据自动生成基于用户生活的剧集,指出新一季将此主题推向了更深层次。文章总结道,在一个日益依赖应用程序的世界里,订阅决策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已不难想象。从健身房到医疗保健,订阅服务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黑镜》中的邪恶也变得更加平庸,通过榨取金钱的便利层级编织进了角色的悲惨生活。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5:15 ET
Life Before the Measles Vaccine
本文回顾了麻疹疫苗(1963年问世)之前的时代,当时麻疹病毒极为普遍,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感染。文章指出,今年美国已有712例麻疹病例,超过去年总数(285例),西得克萨斯州尤为严重,已有两名未接种疫苗的女童死亡,是十年来首次出现麻疹死亡病例。
文章通过引用历史文献(如1828年Frances Anne Kemble的信件、《大西洋月刊》1859年和1871年的文章)说明,尽管麻疹在19世纪每年感染数百万人,并在1900年导致超过12,000人死亡,但由于其普遍性,常被视为一种常见的、几乎不可避免的童年疾病,严重性被认为低于猩红热和天花。这种看法导致卫生官员对其缓解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如其他疾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差、人口密集的贫民区(如Jacob Riis在1880年代描述的纽约市),麻疹的致命性被加剧。
文章还提到,感染麻疹会使人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在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年代,人们依赖缺乏科学依据的家庭疗法,如用艾菊、薄荷叶或猫薄荷泡茶,甚至使用“羊粪茶”(干羊粪泡水)。作者对比指出,如今仍有人推广未经证实的麻疹疗法(如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推广鱼肝油和类固醇),而专家普遍认为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且感染后只能对症治疗,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脑肿胀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文章最后引用1993年《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回顾了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麻疹疫情(感染55,000人,住院11,260人,死亡超150人),强调在现代高度互联的世界,麻疹传播速度更快,疫情不再是局部事件,凸显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4:43 ET
What Recourse Does the Supreme Court Actually Have?
文章探讨了在特朗普政府日益显露出可能违抗法院命令的背景下,联邦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所能采取的强制措施。自副总统J.D. Vance在2月份声称“法官无权控制行政部门的合法权力”以来,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非法将委内瑞拉移民遣送至萨尔瓦多大型监狱(CECOT)的两起案件中。
这两起案件分别是J.G.G. v. Trump(涉及已被送往CECOT及担心被送往该处的委内瑞拉人)和Abrego Garcia v. Noem(涉及被错误遣送至CECOT的萨尔瓦多男子Kilmar Abrego Garcia,政府无视了移民法官保护他不被遣返的命令)。两案法官(马里兰州的Paula Xinis法官和哥伦比亚特区的James Boasberg法官)近期都采取了行动,暗示可能对政府官员启动藐视法庭(contempt of court)程序。Boasberg法官已裁定政府似乎“故意藐视”其禁止将移民遣送至萨尔瓦多的命令,并要求政府要么允许被错误关押者在美国法院挑战其拘留,要么指明下令违抗法院命令的官员。
文章解释了藐视法庭的两种形式:刑事藐视(旨在惩罚过去的行为)和民事藐视(旨在强制未来遵守)。Boasberg法官目前威胁的是刑事藐视,可能导致负责遣送飞机的官员(如Stephen Miller或Kristi Noem)面临起诉。然而,法官此举的意图更可能是给予政府一个“下台阶”,即通过允许囚犯诉诸法庭来避免冲突。但文章指出,本届政府似乎不愿接受这样的机会。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藐视法庭的潜在局限性:刑事藐视可能被总统赦免(尽管理论上这可能导致弹劾);法院命令执行(如通过美国法警)可能遭遇司法部阻挠。最终,如果行政部门公然对抗司法系统,将进入无法预测的领域,如同掀翻棋盘,规则不再适用。文章结尾提到,在Xinis法官的听证会外,已有抗议者要求释放Abrego Garcia,暗示公众压力可能是潜在的影响因素。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3:55 ET
What Does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rking Class Look Like?
本文探讨了工人阶级文学的面貌,特别是在对比美国和法国近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并评论了Claire Baglin的新小说《On the Clock》。文章指出,语言中的习语(如法语的“métro, boulot, dodo”和英语的“nose to the grindstone”)常反映出工作是苦差事的普遍看法,但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描绘具体的工作生活和场所来颠覆这种刻板印象,揭示即使是单调的劳动也能塑造自我,并展现不同文化对谋生方式的思考差异。
文章观察到,过去二十年美国涌现了大量关注白领办公室工作的文学作品(如Joshua Ferris, Helen DeWitt, David Foster Wallace, Ling Ma, Hilary Leichter的作品),通常带有讽刺意味,批判办公室的无聊仪式和时间浪费。相比之下,近期在英语世界获得好评的法国文学作品(多为回忆录或自传体小说)更侧重于蓝领工人阶级,如Édouard Louis的《谁杀死了我父亲》、Didier Eribon的《回归故里》、诺奖得主Annie Ernaux的作品,以及GauZ'的小说《Standing Heavy》。这些作品常探讨阶级、羞耻感、政府忽视以及移民经历等议题。
Claire Baglin的《On the Clock》被视为这一法国文学流派的新成员。这部约100页的小说通过一位在快餐店打暑期工的工人阶级背景大学生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蓝领劳动的现实。小说不仅展现了工作的屈辱(如顾客无休止的要求将员工视为满足欲望的机器),还探讨了工作如何剥夺人的主体性(如失去说话能力)和时间(时间成为可被利用的商品,工作时间表系统复杂且令人不满)。小说穿插了对主角童年和工厂工人父亲的回忆,强调职业和社会地位如何与自我认同紧密相连。
文章引用Ann Larson和Alissa Quart的观点,认为美法两国工作文学的差异可能源于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白领工作的理想化,而法国“社会学回忆录”则体现了作者对自身工人阶级出身和后来进入的中产阶级世界的双重批判(所谓的“阶级背叛者”叙事)。《On the Clock》虽然批判范围较窄,主要集中于工作场所内部的矛盾,但通过对快餐店员工个体经历的细致描绘,赋予了工人阶级关切具体性和尊严,使其不容忽视。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2:37 ET
The Key to Critical Self-Awareness
文章探讨了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箴言“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的现代意义和实践价值。作者Arthur C. Brooks认为,尽管哲学家和作家早已强调自我认知对有意义生活的重要性,现代行为科学更能从实证角度证明其价值:准确的自我认知能帮助人们避免导致自利性错觉的错误和偏见,从而变得更快乐、更有同情心、更成功。
文章指出,神经科学将自我认知定义为直接评价(自身信念)和反射评价(感知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结合。然而,德尔菲箴言更强调“准确地”认识自己,这要求对个人内在状态(态度、信念、情绪、特质、动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真实了解,并能避免错误、修正幻觉、诚实面对自己、拥有可靠记忆,并预测未来感受和反应。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多数人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研究表明,人们对自身技能和表现的评价准确性有限,甚至不如他人预测自己未来行为的准确度高。
导致自我认知不足的原因包括认知错误(如忽略问题、错误和机会,即“元无知”)和“低认知”(hypocognition,因缺乏概念或语言而无法认识某些现象,如创伤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保护自尊而进行的“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即选择性地接受信息、合理化错误选择、维持积极幻觉,形成所谓的“心理免疫系统”。这种防御机制虽能带来短期舒适,但长远看会阻碍个人成长和幸福。
文章提出提高自我认知的三个策略:1. 停止自我保护:像锻炼身体一样,定期进行困难的自我评估,主动寻求他人坦诚的批评,接受不适感以增强“情感力量”。研究表明,过分强调保护自尊可能适得其反。2. 拥抱成长叙事:持有固定心态的人易排斥负面反馈,而相信自身能力可发展的人更愿意接受批评并将其作为改进动力。3. 决定改变并开始行动:准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制定改变计划。研究显示人格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仿佛原则”(as if principle)——即像你想成为的人那样行事——来加速期望的改变。
文章最后强调,现实甚至负面的自我认知本身就具有解放意义,即使不直接导致改变。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接受自己无法成为顶尖音乐家的现实,反而让他得以追求其他有意义的人生道路。文章以苏格拉底为例,他将神谕称其为最智慧的人,解读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深刻的自我反思催生了苏格РАТЕС方法。遵循德尔菲箴言,意味着要像苏格拉底那样,通过不断提问进行自我审视,而非自认拥有终极答案。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2:00 ET
Trump Needs Someone to Blame
文章指出,面对其发起的全球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动荡(金融市场混乱、贸易萎缩、消费者信心下降、裁员开始),特朗普总统急需一个替罪羊,而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成为了这个目标。
作者回顾了美联储的法定独立性,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总统不能因政策分歧解雇美联储主席。然而,作者以特朗普解雇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和克里斯托弗·雷(后者由拜登留任,后被特朗普解雇并换上忠诚者卡什·帕特尔)为例,说明特朗普已打破了FBI局长独立性的传统,暗示美联储主席的独立性也岌岌可危。
文章分析了特朗普不满鲍威尔的原因:特朗普倾向于用降息来解决经济问题,尤其是在他自己的政策(如贸易战)引发市场动荡时。2018年秋季贸易战导致股市下跌时,特朗普就曾公开抱怨美联储不配合降息,声称自己“凭直觉”比任何人的“大脑”都懂。他认为作为负债累累的商人,银行家常救他,美联储也应如此救助他的总统任期。
然而,美联储有维持物价稳定的职责。特朗普的贸易战威胁到物价大幅上涨,并吓跑投资者抛售美元资产,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和美元贬值。这使美联储陷入类似1970年代滞胀的困境:短期降息可能加剧通胀预期,推高长期利率。市场决定长期利率(如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美联储过度干预短期利率可能适得其反。
文章认为,真正能拯救经济的是改变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而非货币政策。但特朗普不愿承认错误,因此鲍威尔必须成为替罪羊。尽管最高法院可能会审理关于独立机构负责人解雇权的案件,并可能对美联储的独立性做出特殊裁决,但在那之前,市场需要预期特朗普很可能像对待FBI那样,在美联储安插一个“帕特尔式”的谄媚者。文章悲观地预测,FBI的独立性已被摧毁,美联储的独立性似乎也将步其后尘。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1:15 ET
Ed Martin Has Completely Disqualified Himself
文章严厉批评了特朗普政府提名的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检察官人选埃德·马丁(Ed Martin),认为其频繁出现在俄罗斯官方媒体RT America(及其姊妹机构Sputnik)上的行为,以及所发表的言论,完全使他丧失了担任此敏感职位的资格。
文章指出,马丁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有权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谈论任何事,包括在敌对国家的宣传机构上批评美国。然而,如果他想担任司法部高级官员,那么他长期(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从2016年到2024年约150次)作为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常客,并发表充满阴谋论的反美言论,就值得高度关注,尤其是他似乎试图向参议院提名委员会隐瞒这些经历。
文章作者查阅了马丁在RT上的部分言论,发现其核心论调是“俄罗斯通常是对的,而美国(除非由特朗普领导)通常是错的”。例如,在2022年俄罗斯第二次入侵乌克兰前夕,马丁指责美国政府“驱动欧洲局势”,称普京只是寻求对话与和平。他还曾谎称2017年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是华盛顿“策划”的。在普京入侵乌克兰后,他指责拜登政府分享情报是在制造危机,并声称“大型科技公司、大型媒体和大型政府联手强推”乌克兰战争的信息。他还将美国媒体称为“对世界民主的最大威胁”,并为因“通俄门”调查被定罪的特朗普前竞选经理保罗·马纳福特辩护。
文章反驳了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为马丁辩护的观点(认为这是言论自由问题,且美国政府在“打击”RT)。作者指出,RT America是俄罗斯的宣传工具,主要有线电视和卫星提供商是在俄罗斯发动侵略战争后才停止转播,并非政府打压。
文章认为,马丁在俄罗斯媒体上的150次露面不仅反映了他判断力差(除非他不知道RT是什么,这本身也是问题),更提供了大量令人担忧的言论记录。马丁似乎也意识到这些行为的不妥,最初未向参议院披露这些经历(后补充提交)。文章最后强调,得到俄罗斯宣传头目玛格丽塔·西蒙尼扬的“赞赏”绝非美国联邦检察官应有的背书。马丁缺乏审慎、政治极端主义,以及试图隐瞒的行为,都应让参议院在批准其担任政府敏感职位前三思。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1:09 ET
A Loophole That Would Swallow the Constitution
文章激烈批评特朗普政府与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合作,将包括一名被错误遣送的美国居民Kilmar Abrego Garcia在内的移民送往萨尔瓦多臭名昭著的恐怖主义禁闭中心(CECOT)的做法,认为这为美国法律体系打开了一个足以吞噬宪法的“陷阱门”。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声称一旦人员进入布克尔的控制范围,美国就无法干预,甚至声称要求遣返是侵犯萨尔瓦多主权,尽管美国实际上在付费给萨尔瓦多关押这些人。特朗普和布克尔在公开场合对此策略毫不掩饰,甚至相互调侃。布克尔在法官下令归还囚犯后,在社交媒体上嘲讽“太晚了”。文章认为,这种做法意味着特朗普可以绕过正当程序,逮捕任何人(包括持不同政见者、法官、记者、国会议员或竞选对手),将其交给外国强人,从而剥夺其美国法律保护。
作者Adam Serwer认为,这并非夸张,特朗普已表达过类似意愿,并建立了一个致力于将他的意愿转化为命令的政府,系统性地削弱权力制约。这一策略的实施虽有瑕疵(如测试案例并非真正的帮派成员),但其背后有精心策划的迹象,旨在将美国转变为类似萨尔瓦多、匈牙利或俄罗斯的“竞争性威权体制”。
文章分析了特朗普政府“非自由主义”的两个来源:一是特朗普本人倾向独裁者、视民主约束为弱点、拒绝接受不利于自己的选举或司法结果的个人特质;二是右翼日益增长的“后自由主义”思潮,该思潮认为左翼对美国社会构成生存威胁,必须通过国家权力予以消灭,且只有右翼有权使用这种权力。副总统J.D. Vance被视为这种思潮的代表,他推崇匈牙利模式,并公开主张必要时可以无视法院命令。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与后自由主义思想高度吻合。其第二任期政府人员比第一任期更为激进,吸纳了曾因白人至上主义联系被解雇的人(Darren Beattie)、发表种族主义言论的马斯克前员工(Marko Elez)、阴谋论者(Laura Loomer)等。同时,特朗普利用“1月6日事件”作为筛选标准,排除了任何谴责叛乱或不认同2020年大选舞弊说的人。
文章特别提到,特朗普政府利用驱逐出境权力恐吓政治批评者,以及公然藐视法院命令,这两个想法已在右翼酝酿多年。Stephen Miller、Jack Posobiec、Mike Davis等人公开讨论或威胁要剥夺批评者的公民身份并将其驱逐。特朗普本人也表示希望将驱逐范围扩大到美国公民。文章认为,特朗普及其盟友习惯性地将反对意见等同于犯罪,为扩大化使用此类权力制造借口。
文章最后警告,特朗普政府对自由民主的攻击已超出批评者最激烈的预测。其贸易战虽有所收敛,但对民主制度的攻击并未遭遇有效阻力。后自由主义关于复仇和权力的思想正在产生严重后果,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0:40 ET
America’s Mad King
文章将特朗普总统描绘为“美国的疯王”,认为其第二任期开始不到90天,就展现出比第一任期更极端化的冲动、报复心和无政府主义倾向。作者Peter Wehner引用白宫官员的话称特朗普“达到了根本不在乎的顶峰”,对负面新闻无动于衷,一意孤行。
文章以特朗普近期推行全面关税政策又迅速让步为例,说明其政策“愚蠢、不连贯且执行不力”,引发金融恐慌,暴露了其与现实的脱节。作者认为,特朗普及其政府无法通过误导、欺凌或社交媒体帖子来对抗市场现实。
文章批评特朗普政府充斥着“三流智囊、阴谋论者和格格不入者”,缺乏治理能力,其“恶意与无能”结合已造成巨大、危险甚至致命的混乱。文章列举了一系列事例来佐证这一观点,包括:* 关税计算公式荒谬,政策反复无常。* 国防部长Pete Hegseth的命令导致国防部错误标记“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照片,并从海军学院图书馆移除Maya Angelou的回忆录,却留下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Hegseth在北约总部单方面让步乌克兰谈判立场,被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称为“菜鸟错误”。* 特朗普特使Steve Witkoff在塔克·卡尔森节目中不仅赞扬普京,还重复克里姆林宫关于乌克兰被占领土居民愿被俄罗斯吞并的宣传。* 《大西洋月刊》总编被误加入协调打击胡塞武装的特朗普高级官员Signal群聊。* 大规模解雇联邦雇员波及国家核安全管理局敏感岗位人员,后不得不重新聘用。* 应对H5N1禽流感的联邦雇员被解雇,后农业部紧急撤销。*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聘用被证伪的疫苗怀疑论者研究疫苗与自闭症关联,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在麻疹复燃之际发表误导性言论,CDC被曝压制相关评估报告。* 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因鲁莽削减预算而受损,癌症治疗研究、临床试验受阻。* PEPFAR(全球抗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遭重创,资金和药物分发受阻,导致诊所关闭,死亡率上升;负责孕产妇和儿童HIV防治的专家团队被裁撤。* 教育部负责国家统计和追踪学生进展的项目资金被大幅削减近9亿美元。* 政府承认错误地将马里兰州居民Kilmar Abrego Garcia驱逐至萨尔瓦多监狱,并面临法官的藐视法庭程序威胁。* 委内瑞拉移民据称因纹身和穿着被诬告为帮派成员并被驱逐。* 联邦法官James E. Boasberg发现特朗普政府可能因违反禁止向萨尔瓦多遣送委内瑞拉移民的命令而构成刑事藐视。
文章认为,特朗普的威权欲望和执政无能共同定义了其第二任期。虽然无能可能阻碍其 dismantling 民主制度,但也可能激化公众不满。然而,作者警告,特朗普这类自恋者在遭遇挫败时可能变得更黑暗、残忍和不稳定,其周围的顾问不敢制约,而MAGA运动则会盲从到底。文章最后表达了对美国制度韧性和民众抵抗的希望,但强调代价巨大,并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支持特朗普的选民。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10:08 ET
The Disaster of School Closures Should Have Been Foreseen
文章严厉批评了新冠疫情期间长期关闭学校的决策,认为这是疫情应对中最明显的错误之一,其造成的损害远超学习损失,给数百万家庭带来了持续的压力、抑郁和孤立创伤。作者David Zweig认为,这场灾难本应可以预见。
文章回顾了学校关闭的开端:2020年2月25日,CDC官员Nancy Messonnier在发布会上提出,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非药物干预(如停业、社交距离)将是重要工具,并强调措施应因地制宜。然而,随后一个月内几乎全美所有学区(约13,800个)不分疫情程度地关闭学校直至学年结束,并未遵循这一指导。
文章承认,初期(2020年3月)基于对意大利医疗挤兑的恐慌和CDC 2017年流感大流行预案(建议初期关闭学校两周以评估疫情),关闭学校有一定合理性,且可能对遏制传播有所作用。但问题在于,决策者未能充分考虑关闭的潜在危害,也缺乏明确的重开计划。Messonnier在发布会上虽提及学校关闭可能导致误工和收入损失,并建议家长“思考”托儿安排,但并未提供实质性解决方案或援助,将此视为次要问题。
然而,这个“次要问题”最终导致了灾难性后果。一年后,数千万学生仍在远程学习或混合模式下挣扎,而酒吧、餐馆、私立学校早已重开。教师优先接种疫苗后,许多公立学校仍未全面复课。文章指出,家长(尤其是母亲)因照顾孩子大量退出劳动力市场(近60%离职父母因此原因),儿童则遭受学业落后、孤立、抑郁等问题,甚至完全辍学。
文章强调,学校关闭的负面影响并非不可预见。早在2006年,由公共卫生专家(包括Jennifer Nuzzo和D.A. Henderson)发表在《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主义》杂志上的论文就明确警告,长期关闭学校可能产生破坏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后果,尤其会对特定人群造成不公平负担。2011年乔治城大学研究人员对2009年H1N1流感期间短暂学校关闭的研究,以及CDC自己的预案(2007年和2017年版)也都指出了育儿成本、收入损失和对低收入家庭的冲击等问题。
此外,文章指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一旦实施,往往难以撤销,这是一个已知的“实施科学”现象。专家倾向于干预,且撤销被认为提供安全的措施会引发焦虑。由于缺乏明确的重开标准(“安全”的定义模糊或不切实际)和退出计划,导致在证据表明弊大于利后,关闭措施仍因公众恐惧和政治压力(如教师工会)而持续。
文章总结道,决策者在未能充分认识学校关闭的危害、缺乏退出策略的情况下,做出了反应性而非深思熟虑的决定,启动了一个激进项目却不知如何停止,如同将一辆载着乘客的汽车开离道路,踩死油门后跳车,任其失控。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09:30 ET
How Organ Meat Got Into Smoothies
文章探讨了在美国历史上长期不受欢迎的动物内脏(offal,如肝、心、脑等非肌肉部分)近期如何在健康生活方式社群和市场上重新流行起来的现象。
文章开篇描述了一位营养网红(Carnivore Aurelius)用幽默视频宣传牛肝,并严肃地宣称其营养价值远超羽衣甘蓝,反映了线上健康社群(特别是推崇“祖先饮食”或“食肉饮食”者)对内脏肉类的狂热。TikTok上的传统主妇(tradwives)、食肉爱好者和整体健康网红纷纷宣传食用(生食或熟食)内脏的好处。这种热情催生了将内脏制成药丸或粉末的产业,甚至出现了将内脏粉末混入儿童果汁、冰沙或伴侣绞肉中的“偷偷摄入”趋势。
这种线上热潮正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肉类采购负责人Victoria Fitzgerald表示,自2020年引进冷冻内脏混合肉糜以来,销量每年以三位数增长,某些门店的特定产品(如Force of Nature的“草饲牛肉祖先混合”)销量是其他冷冻肉类的15倍。洛杉矶网红超市Erewhon也推出了含冻干牛内脏的“生肉”冰沙。Natural Grocers也将内脏产品列为2025年顶级趋势之一。
文章回顾了内脏在美国的历史地位:曾被广泛食用,但在18世纪末期随着屠宰场兴起和供应过剩,内脏开始被视为廉价、次等的食物,常提供给穷人或(在美国南方)奴隶。20世纪中期,随着工厂化养殖和超市普及,肌肉肉类变得便宜易得,内脏消费进一步下降,大量内脏被出口、制成宠物食品或丢弃。尽管二战期间因肉类配给曾短暂推广过“杂碎肉”(variety meats),以及90年代名厨Fergus Henderson倡导的关注动物权利和可持续性的“从头到尾”(nose-to-tail)运动,但都未能持久改变美国人的饮食习惯。
文章认为,本轮内脏复兴与以往不同,更侧重于便利性和营养补充而非烹饪风味。市场推出了内脏脆片、蛋白棒、肉干、冻干粉末等易食产品。全食超市计划推出预制内脏汉堡和肉丸。推动力部分来自食肉饮食潮流(约2018年兴起),由Paul Saladino、Brian “Liver King” Johnson、Joe Rogan等争议性网红推广。他们常将内脏描绘为能改善疲劳、贫血甚至可能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奇迹食品”。这些网红常被指责存在利益冲突(如Saladino和Johnson拥有内脏补充剂公司)。
尽管网红的极端健康声明缺乏科学支持,内脏热潮已扩展到更广泛的关注营养的杂食人群。内脏被誉为“大自然的复合维生素”和“可食用的肉毒杆菌/视黄醇”,声称能改善皮肤、情绪和发质。哈佛医学院副教授Pieter Cohen指出,这些美容功效缺乏研究证据。
专家警告,将内脏作为补充剂(尤其是胶囊或粉末形式)可能有害健康。补充剂行业监管宽松,产品可能无效甚至危险。内脏营养密集,每日大量摄入(任何形式)可能导致维生素A过量,尤其对孕妇有致畸风险。营养专家建议将内脏视为普通食物,适量食用,并享受烹饪过程,而非盲目追求补充剂。文章结尾提出,更多人食用内脏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应对肉食的道德困境。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09:00 ET
Democrats Need ‘Imperfect Allies’
这篇播客文字稿记录了主持人Hanna Rosin对特拉华州新当选的国会众议员Sarah McBride的采访。McBride是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位公开的跨性别者。采访围绕她在当前政治环境下作为“第一人”的经历、面临的挑战以及她对民主党策略的看法展开。
采访首先提及McBride上任后面临的针对性行为:南卡罗来纳州众议员Nancy Mace提出禁止跨性别女性使用国会女洗手间的法案,并公开承认是针对McBride;德克萨斯州众议员Keith Self在委员会听证会上故意用男性称谓介绍她。McBride回应称,她预料到会有人利用她的身份获取政治分数,包括被错误称呼性别(misgendering),她的策略是不给予对方想要的激烈反应,专注于工作。她承认在国会场合被公开羞辱比在其他场合更伤人,尤其是在第一次发言时。她曾一次回应性地称呼主持会议的男议员为“女士主席”(Madam Chair),但事后对此感到后悔,认为这不符合她严肃工作的风格,不应总是降到对方的水平。
McBride谈到作为“第一人”所承受的压力,类比了Jackie Robinson的经历,即需要表现得近乎完美。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做得最好,以确保未来有更多像她一样的人进入国会。她反思了跨性别权利运动的进展,认为虽然早期(如2015-2016年)似乎进展迅速,部分得益于婚姻平权运动的“势头转移”,但这种支持基础不牢固(“一英里宽,一英寸深”),未能建立起像同性恋权利运动那样扎实的公众认知基础。持续的右翼虚假信息攻击导致了近年来公众对跨性别议题支持度的普遍下降。
McBride分享了2016年因一张在北卡罗来纳州卫生间自拍并配文“我们只想和平地小便”而遭受网络暴力(包括被怂恿自杀)的经历。这次经历让她一度怀疑自己能否继续从事这项工作,但通过了解网络欺凌心理(引用Lindy West的经历),她认识到欺凌者往往源于自身的不安全感,并嫉妒LGBTQ+群体公开身份所展现的力量。这让她能够更超然地看待攻击,甚至希望攻击者能得到治愈。
谈及特朗普政府针对跨性别者的政策(如行政令定义只有两种性别、禁止参军、削减医疗资助等),McBride认为特朗普本人可能并不在乎这些议题,而是利用它们获取权力和迎合基本盘。她认为这些政策旨在法律上消除非二元性别概念,并为否定二元跨性别身份奠定基础。
对于当前“糟糕的氛围”(bad vibes),McBride表示,尽管现状令人担忧,但历史上每一代人为争取权利都曾面临看似不可能的困境。她认为当前的困境不比1965年LGBTQ+人士面临的绝望更大。她强调希望的重要性,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在讨论民主党策略时,McBride认为需要全面反击特朗普政府的各项攻击(从经济、移民到跨性别权利),因为它们相互关联。她强调,当前最重要的策略是利用尚存的民主机制——公众舆论——来对抗特朗普。这意味着要聪明地战斗,聚焦于公众最关心且民主党占优势的议题(如经济福祉),以尽快削弱特朗普的支持度,从而“给他的威权机器掺沙子”。对于文化战争议题,她主张要“聪明地战斗”,采用更能说服中间派和不同意见者的信息策略,并愿意接纳“不完美的盟友”。她指出,支持基本非歧视保护或医疗权利的人群中,必然包含在其他议题(如跨性别者参与体育)上持不同看法的人,不能将他们一概斥为偏执狂而排除出联盟。
最后,McBride表示她不会回避任何人或场合,会继续正常履行职责,即使这意味着可能随时遭遇攻击。她选择在自己办公室使用洗手间,以避免给对方提供借口,但不会因此停止参与委员会或在议会发言。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07:30 ET
How America Can Avoid Becoming Russia
本文作者、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俄罗斯政治活动家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警告称,特朗普及其盟友正试图在美国建立一个类似普京在俄罗斯建立的威权黑手党国家。他认为,尽管美国面临的威胁严峻,但其民主制度和公民意识远强于普京上台时的俄罗斯,美国拥有强大的工具来捍卫民主,前提是人们愿意使用它们。
卡斯帕罗夫指出特朗普政府与普京政权的相似之处:攻击媒体为“假新闻”和“国家敌人”;削弱司法独立性;通过威胁企业和利用关税干预经济,制造危机并建立分赃体系;通过迫害不受欢迎的个人和群体制造恐惧文化。
他敦促美国反对派采取更积极有效的策略,而不是“一切照旧”:1. 聚焦程序而非内容:批评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时,应更侧重于其手段的非法性(如缺乏正当程序、总统僭越国会权力),而非仅仅关注政策内容本身(如同情被驱逐者或抱怨关税对经济的影响)。核心问题是民主制度和法治正受到攻击。2. 利用现有机构:通过法院、媒体和各州施加政治压力。尤其要向立法者施压,趁他们尚有权力时促使其行动。要大声疾呼对制度的攻击,解释正当程序的重要性。3. 不挑剔战场:在民主斗争中,不能像常规政治那样“选择性战斗”。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在预算案上妥协就是一个例子。反对派应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任何时候进行斗争,否则很快会像俄罗斯杜马一样变得无关紧要。4. 超越对特朗普个人品格的攻击:特朗普并非孤军奋战,背后有“Project 2025”等旨在摧毁美国民主根基的政治机器。抵抗的重点应放在反对这一系统性攻击上,而非仅针对特朗普个人。5. 警惕权力私有化和“潜规则”:像马斯克通过DOGE项目影响政府运作,是权力非正式化、私有化的体现,类似于俄罗斯寡头通过接近权力获得实际权力(俄语称为“понятие”,ponyatie,意为“理解”或“默契”)。必须抵制这种思维在美国政治体系中蔓延。应将斗争指向掌握实权的民选官员。6. 团结力量,争取“摇摆”议员:找出共和党内可能动摇的议员(众议院3票,参议院4票即可形成制约),对其施压。承诺支持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并动员力量反对那些屈服的人。7. 坚守原则,避免陷入文化战争泥潭:特朗普政府善于选择容易引发争议的目标(如驱逐帮派成员),迫使反对派为不受欢迎的群体辩护。因此,抵抗必须围绕核心原则(如法治)展开,避免被拖入有利于MAGA的文化战争。8. 强调紧迫性,捍卫美国价值观:特朗普政府正以极高速度和强度发起攻击,试图突破法律结构的抵抗。反对派需要保持专注,自豪地捍卫美国的价值观和制度框架,为民众提供一个真正的替代选项。
卡斯帕罗夫最后指出,共和党已在意识形态上与土耳其、俄罗斯等国趋同,特朗普政府和马斯克也表达了对普京和习近平模式的欣赏。他呼吁美国人认清利害,利用尚存的政治杠杆,积极行动,避免美国重蹈俄罗斯的覆辙。
原文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06:00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