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前天 17:50
看懂拼多多:不是低价版的淘宝,而是购物版的头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分析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探讨了其在电商领域的独特地位。文章指出,拼多多通过低价策略和游戏化购物吸引大量用户,进而转向扶持商家,打造个性化商品供给,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文章认为,拼多多更像购物版的今日头条,而非低价版淘宝,其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 拼多多电商模式的核心在于“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用户需求,进而推荐商品,最终过渡到机器推荐。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电商的流量逻辑,更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

📢 电商发展趋势从中心化走向个性化,这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变革相似。个性化电商需要扶持长尾商家,鼓励个性化商品生产,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类似于抖音、快手对内容创作者的扶持。

💰 拼多多通过低价、游戏化购物等方式快速聚集用户,随后重点扶持商家,将白牌打造成“拼品牌”,创造独特的供给,形成良性循环,构建了规模壁垒。

🤔 拼多多与传统电商巨头的差异在于,后者可能受到中心化品牌模式的路径依赖,难以完全拥抱个性化长尾供给。而拼多多则致力于打造个性化、独特供给的新一代电商平台。

拼多多在雪球上几乎是争议最大的股票之一。在研究拼多多的过程中,我也曾经感觉到怀疑和纠结。直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看到了黄老板的一段访谈:

“我曾对腾讯的人说,腾讯做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理解电商是流量*转化率=GMV。流量逻辑在今天是无法成功的。。。对于他们来说,拼团不过是一个创造GMV增量的工具;而拼多多是人的逻辑,我们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你可以想象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以上这段话,我认为是理解拼多多商业本质,甚至理解电商目前发展方向的一段最重要的话。而要完全理解这段话,我们可能要先来回顾一下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

从最开始,TMT行业的发展,就是信息生产、传播工具的变更导致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过程。 从最早的报纸、广播、逐渐发展到电视,信息的传播一直是中心化的(毕竟谁家里都开不起一个电视台)。直到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传播才逐渐从中心化变成了个性化。 而我们常常将这一过程归因为传播工具的变革,因为推荐算法的出现,平台可以根据我们的喜好给我们推荐内容,所以信息才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而其中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信息生产工具的变革导致了海量个性化内容的生产。用大白话来说,如果全国只有几十个电视台,算法再厉害,也只能给用户在这些电视台里选一个,算不上多个性化;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做几分钟电视台(短视频),才有足够多的内容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推荐

以上的这个结论,完全可以平移到零售行业。购买行为可以拆解为形成购买决定和后续的支付、履约流程。 而形成购买决定,则和读一篇文章、看一个短视频一样,是一个信息接收、消化、决策的过程。 购物信息的载体是品牌,而品牌自消费主义兴起,一直是中心化的。 这是因为当时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是中心化的,因此越大的品牌才能在越中心化的媒体取得越高的话语权(如全国最有名的品牌往往都需要在央视做广告)

而当移动互联网将信息的传播方式掀了个底朝天,购物信息的个性化趋势才逐步显现。在最开始,电商只是通过减少购物信息触达消费者的时间来创造价值(有了淘宝之后,坐家里也能逛街了);后来在几个电商巨头成型后,商品信息和用户规模都上去了,推荐算法也逐步流行了起来,开始进行了个性化的商品推荐。 可是,到了今天这个高度个性化的时代,却可见一个瓶颈:如果商品都来自那些中心化的大品牌,平台又怎么能给用户推荐真正的个性化商品呢?(类似上面说的全国只有几十个电视台的例子)

因此,电商要真正做到个性化,除了通过算法了解消费者,也必然需要对长尾的商家进行扶持,鼓励更多的商家生产更多个性化的商品。这个逻辑跟抖音、快手发展过程中对内容创作者的扶持是一致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完全不难理解拼多多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像所有流量平台,拼多多用低价商品、游戏化的购物、仅退款等独特体验,在非常短时间内,聚集了海量的用户(还记得短视频平台刚出来时的“三俗”争议吗?)而当用户端资源充沛后,平台的发力重点则转向商家端——千亿扶持。千亿扶持要补贴的并非中心化品牌商家,而是将过往的白牌打造为“拼品牌”,创造主流中心化品牌以外的独特供给,形成类似抖音的【越看越懂,越懂越看】的正向循环

我们再将目光转移到竞争视角。有的球友说,拼多多完全没有竞争壁垒。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短视频平台是否有竞争壁垒? 其实逻辑和上面所分析的基本一致,无非是用户和内容生产者的正向循环形成了规模壁垒。而在此之外,常被忽略的一点是,平台对过去的信息传播模式有严重路径依赖。最典型的例子是百度,由于高度依赖人找信息的传播方式,导致在信息找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缺位。我想,在电商这个市场,也许相同的事情会上演。除了没有历史负担的拼多多外,大型电商平台基本上都是从中心化品牌的时代走来,因此要完全拥抱个性化的长尾供给,本身对已有的主业会造成很大影响。而如果这些平台坚持中心化品牌为主导,其实就意味着在商品的个性化供需匹配上将逐渐失去优势,只能走上从支付、履约角度不断卷效率的消耗战之中

总的来说,拼多多与其说是低价版的淘宝,更不如说是购物版的头条。 当很多投资者还沉浸在低价劣质的刻板印象中时,拼多多已经悄然往个性化独特供给主导的新一代电商平台发展了,而这样的站位必将带来和其他电商平台不一样的终局。这也应了赵佳臻说的【(千亿扶持)是未来几年拼多多能否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拼多多(PDD)$ $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raneShares(KWEB)$



本话题在雪球有9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拼多多 电商 个性化 商业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