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我这个人通晓多种语言。你知道妨碍大多数人流利掌握一门新语言的原因是什么吗?他们想得太多了。
学外语的新手在跟讲母语的人交谈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纠结自己是不是会讲错话这件事情上了。
“动词变位用对了吗?我的口音一定很重吧。那个词是什么意思?”——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对方的话,放在琢磨该怎么回应才完美上面了。
一旦他们这么做,就会逐渐脱离了当下,切断了与交谈对象的联结感……而这不正是对话的意义所在吗?
新手随后会意识到,自己陷入尴尬沉默的时间太长了。“抱歉!我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某语言)不好!”——这句话反而成了他们唯一能自信说出口的句子。
这种经历令人沮丧。我自己也多次如此:回家路上懊悔该用的短语没想起来、动词变位搞错了,并因在讲母语的人面前出丑而羞愧不已。
当然了,人们其实很乐于见到有人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他们不会像你以为的那样尖酸刻薄地挖苦你。
记得多年前我在墨西哥城遇到了一位刚学西班牙语的俄罗斯人。那时候我已经学了几年的西语,路过市场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我急于炫耀自己的语言知识。
当我们走到水果摊前时,我早已背熟了所有的交易用语。“Hola, buenas tardes.”(日常问候语)我说,“Me gustaria…”(注意,这里完美运用了条件式)“…un kilo de manzanas porfa”——当地人常用“porfa”代替完整的“por favor”(请),这些细节我都知道,毕竟我的西语水平“超厉害的”。
达成交易后,我看向俄罗斯朋友,以为他需要帮忙。
他指着一根香蕉说:“Uno banana”——用词错误,性数没配合,本该用“un”。
摊主笑着问他:“De donde eres?”(你从哪儿来?)
接着,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俄罗斯朋友与摊主你来我往地聊天,互相逗笑,亲热得像老朋友。
他发音不准,用词错误,却能和我一样(甚至比我更)流畅地维持着对话。他才是真的与对方建立了联结,还把人逗乐了。
当我纠结于“正确”和“完美”时,这家伙只是即兴发挥,却大获成功。
如果你不确定应该如何实施计划,那就不要轻易尝试。你的疑虑和迟疑将会影响你计划的执行。胆怯是危险的,最好是大胆行动,放手去搏。你因大胆而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可以用更加大胆的举措来纠正。人人都钦佩胆大、无畏的人,没有人会敬重和佩服懦夫。
——罗伯特·格林,《权力的48条法则》
如今我学葡萄牙语时,决定效仿那位俄罗斯朋友,尽早开口。你可以用多邻国刷几个月甚至几年题,但充其量也只是更擅长答题而已。如果想学会说话,就必须开口说。
当我采用了这种新方法后,我震惊地发现自己在学习初期就能进行基础对话。阻碍我的仅仅是尴尬、羞愧和胆怯——换句话说,想得太多。
新方法让我坦然接受笑声、错误和一切尴尬时刻。结果呢?我享受过程,并真正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建立了联系。原来,我不必等到“准备好了”才开始行动。
国际象棋跟人生一样,只有下一步棋
新手棋手常好高骛远。他们执着于策划某个大招,却因过度谋划而忽视棋盘局势的瞬息万变。
结果呢?当他们忙着为后面的八步布局时,对手只需挪动一枚未预料到的兵,所有计划便灰飞烟灭。
下棋不是靠你在脑海中的幻想,而是两人在棋盘上的对弈。一旦脱离现实,你就会坠入假设世界,离真相越来越远。
我曾是个有点神经质、充满焦虑的年轻人,总把每次微互动当密码破译般分析,因此毁掉许多关系。
“她会对我失去兴趣吗?”“刚才那样是不是显得太猴急了?”“我是不是显得很没有安全感?”
我自恃聪明的大脑——那台可靠的“血肉计算机”——能用分析力保护我。我以为只要破译某种“密码”或预知未来,就算做好了免受伤害的万全准备。
诺言只是愚人的安慰剂。
——肖恩·保罗,《如胶似漆》
没有什么是注定的。当你忙于分析棋局、纠结西语句子是否完美、或揣摩约会对象的想法时,现实与时间早已前行,将你抛在原地。
“现在,”我对伙伴说:
“我要努力跟人建立关系,摆脱对结果的依附。”
这才是关键。
我们需要投入到生活之中,毫不犹豫,尽力而为,拥像抱胜利的经验一样,接受失败的教训。
不管是下棋、学语言还是克服社交焦虑,请记住:想得过多不如付诸行动。
译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