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 资讯 - undefined 04月17日 14:19
从4万亿大放水到地方融资平台大扩张,详解中国隐性债务的起落【刘郁大师课4.1】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期《化债浪潮下的资产定价新逻辑》聚焦中国化债议题,探讨其重要性与背景。文章指出,中国首次将化债作为财政政策重点,区别于美日因债务危机而被迫化债的模式,中国采取主动化债策略,展现政策前瞻性。文章分析了债务周期,强调政府及相关企业债务是化债主要对象,并探讨了中国化债之路的平稳性,以及债务增长的“二阶导”已被化解的含义。

🏛️化债背景:中国化债成为2024-2025年的重要议题,区别于以往偏重需求端刺激的政策。

📈债务周期:2008年后,中国进入政府和居民部门加杠杆阶段,主要源于基建和地产。化债主要针对与政府相关的企业债务。

💡主动应对:中国主动化债,而非因债务危机被迫,体现政策前瞻性,借鉴美日经验,营造更稳定宏观环境。

本期内容

华尔街见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刘郁,欢迎来到《化债浪潮下的资产定价新逻辑》。

从本章节开始,我们聚焦中国的化债话题,这也是贯穿2024-2025年大家都很关注的热点。

以往政策多偏向需求端刺激,这是多年来我们首次将化债作为财政政策的重点。那么,此次化债变得如此重要,背后有何原因?

我们的债务周期在这些年表现得非常明显。2008年之后,我们基本进入到政府和居民部门加杠杆的阶段,主要源于基建和地产这两大领域。中国经济曾有“双轮驱动”之说,基建对应政府及政府相关企业加杠杆,地产则对应居民加杠杆。

如今,化债主要针对的是与政府相关的企业债务。与美国和日本不同,我们并非经历了债务危机或泡沫破裂才开始化债,而是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础上主动为之。这体现了我国政策的前瞻性,借鉴了美日的经验,提前行动,营造更稳定、更有底线的宏观环境。

本节内容,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刘郁将解析债务的政策周期

与美日相比,为什么说中国的化债之路相对平稳?

刘郁博士说债务增长的“二阶导”已被化解又是什么意思?

「大师课 | 化债浪潮下的资产定价新逻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下方图片加入,学习本课程的完整内容。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化债 债务周期 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