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香玉。
最近有部剧的骂声,吸引了我的注意。
被骂片段,出自在播国产剧《值得爱》。
微博截图
2007年,作为灵魂伴侣的男女主角,停在北京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前。因电影结缘的他们,发现馆中正在放映男主角最爱的电影《低俗小说》。于是激动地买票入场,票价奢侈,但梦想珍贵。
但,浮夸的表演、反常的票价、毫无素质的观影、结束后的尬舞......
简单三分钟,就雷得人外焦里嫩。
网友辣评:年度最尬国产剧,出现了。
正当香玉好奇,这又是哪位内娱大神邪灵附体,自认巧妙地一展创作神通。
一搜不得了,这部剧竟然被称作内娱版《花束般的恋爱》。
虽然声量不大,却引得一众编剧为其站台。
观众说这部剧悬浮,编剧说观众不懂爱。
有人说尬,有人却为其哭到真情实感。
内娱又出神剧?到底谁对谁错?
来,一起来看看。
1
咱们开门见山。
烂剧看了这么多年,香玉也算吃过苦的人。即便如此,这部剧也让我生不如死。
看剧过程中,香玉每一秒都在怀疑人生:不是说现在影视寒冬吗?怎么让这玩意儿跑出来了?
质量如何?
我觉得目前所有对这部剧的批评,都骂轻了。
鉴于其引发了香玉强烈不适,所以我来亲自骂。
剧集主线,是一对八零后情侣的北漂路。
2007年,二人大学相识。
学姐代大吉捉奸男友,学弟周水仗义相助。因此相识、心动、暧昧。
周水学习影视专业,梦想成为中国最好的导演。代大吉没啥梦想,宾馆通宵看完周水的作品后,索性以成就他为目标。
“周水你知道吗,你在发光哎”
二人前后脚毕业,相约去北京重聚,勇闯影视圈。
就这样,小情侣的北漂生活开始了。
故事是这么个故事。
但,且不说二人的爱情与电影元素的结合,尬到让人冷汗直冒。
都是自认有趣,实则不会搞笑硬挠胳肢窝。
单一个北漂故事,就能让脑子烂掉。
主角们来到北京,要么动辄顶楼嚎叫尬舞。以此来表达青春的肆意和梦想的炙热。
频率多到让人疑惑,为啥不远处的央视大楼没来人,把这俩拍进民生新闻。
要么是高强度被骗。
租房、找工作、看病、投资......每每刚攒到点儿钱,就立刻会遇到点事一夜返贫。
刻意太过,有时甚至不合逻辑。只感觉北京小偷都没编剧能盯着人钱包算计。
香玉看到有人反驳,说零几年那会儿社会就是这么乱。
可以,但乱归乱,细节也假到离谱,就很难有说服力。
就比如说开头那个看电影的情节。
前情提要,是二人在北京找不到工作,经济拮据。为了让周水安心去拍电影,代大吉一个人拼命挣钱。
为了高提成,还去卖壮阳酒,被一群大爷找麻烦。
好在,第一天上班,代大吉就收入二百元。
下了班,小情侣甜蜜碰面往回走,恰好看到周水最爱的电影在放映。又恰好,票价一人一百元。
理所当然,还没捂热乎的两百元被拿来买了电影票。
让二人好好展示了一把情比金坚,梦比纸贵。
瞅瞅,啥叫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为了突出北漂之难,爱情之甜,硬是扭转时代物价和市场规律。想来次年要是有该剧编剧在,也不至于产生全球性金融危机。
2
这么折磨角色,也是有创作目的的。
大概是想塑造出一份足够好,却仍会被现实消磨的爱情,让观众唏嘘感慨。
因此,这部剧也被说成是内娱版《花束般的爱情》。
但跟原版沾边儿的,也就这个立意了。
爱情叙事的质感可以说天差地别,坂元裕二看了都会当场后悔自己进入影视圈。
因为,太俗了。全是古早青春疼痛文学的遗毒。
比如,人设过时。
代大吉,一个最大梦想是“上大学跟帅哥谈恋爱,顺便失个身”的“女汉子”。
周水,一个文艺病病入膏肓,除了不切实际的梦想啥也没有的天真少年。
一些误会,几段奔跑,外加批发一样的慢镜头。
之后,他们就会莫名其妙相爱,约定一起去大城市奔赴梦想。
起初,他们相依为命,有情饮水饱。
为了让周水单纯地追求电影梦,代大吉甘愿付出一切养着他。
俩人的感情,也是又虐又甜。
代大吉被渠道医院误诊癌症,要做一万块的检查。
周水凑钱,虐一会。
代大吉不告而别,再虐一会。
周水追上去生死不离,又甜又虐。
很快误会解除,二人如获新生。
一下子更爱了,桥上互相告白,纯甜一会。
啊,好纯爱啊。纯度百分百,一点脑子不掺。
下一步,就要迎来青春疼痛文学的高潮点:误会分手。
于是,代大吉差点被师哥性侵,周水一直不得志还被骗钱。
“来,你现在就把我睡了,然后你去把他放了行不行”
一个不愿说,一个不敢说,互相揣度,互相错过。
不够狗血?那再来个第三者。
分手再和好,内味儿不就对了嘛。
类似情节,剧中处处可见。
除此之外,剧里还汇集了各种致敬国产爱情片“经典”。
香玉上次听到“给人当女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讲义气”这句台词,还是《前任》系列。
把被骗当成KPI的“出租屋文学”男女主角,也让人想到《后来的我们》。
《北京爱情故事》款的音乐,《失恋三十三天》款的转场。《同桌的你》《最好的我们》《这么多年》《如果爱》等多部青春文艺电影的故事走向大融合。
就像周水丢工作又被骗钱,为了不让大吉担心每天坐地铁假装上班。
这辆地铁便是那辆《开往春天的地铁》,这样式儿的男主角也成了内娱给八零后青春文学的标配。
好消息,致敬彩蛋丰富。
坏消息,致敬里一半是国产爱情烂片。
香玉觉得,这或许是创作团队的免责声明。仿佛在说,我审美这么烂已经很惨了,就别再骂了吧。
但再一看,还是要骂两句。
团队前作有部豆瓣5.8的《被我弄丢的你》。不管是人设剧情,还是这股子矫揉造作的劲儿都一脉相承。好家伙,从电影到剧集不忘初心,坚持创死观众。
3
不过比起电影,剧集的改进也不是完全没有。
毕竟是5025年了,二十年前的青春文学已不合时宜。创作者也预知到了被骂风险,所以为代大吉周水的爱情设置了一个对照组。
二人恋爱期间拍摄的内容硬盘,丢失辗转多年后,意外被两位00后发现。
看得出来,这是要通过当代年轻人的视角,既重新审视这段多年前的爱情,又让两个年代的爱情观碰撞。从中看到变化,甚至获得某种启发。
比如,看到代大吉对周水的付出,两位00后先于观众一步骂她“恋爱脑”,再质疑其给男人当妈。
从效果上来看,确实消解了一部分爱情价值观的“过时”问题。
但,看着看着,就不对劲了。
剧中,这两位00后把代大吉和周水的爱情当剧追。追着追着,就口嫌体正直地磕起cp来。
甚至,他们还在现实中找到了当事人,想看这段爱情有一个幸福结局。
不知为何,香玉总觉得让人态度如此转变,仿佛是在说,当代年轻人口主张“封心锁爱”,是因为得不到早先那样的爱情,才说自己不想要。只要找到彼此的大吉/周水,人人都会是那样的恋爱脑。
到这,这部剧的创作视角一下就自恋油腻起来。
剧中,鲜有两代人现实基础的挖掘对比。也忽视了当下感情样貌的深层次成因。却用古早爱情叙事对“00后”概念群体的驯服,粗暴地对爱情观厚古薄今。
这种隐隐的自恋态度,让香玉很是反感。
剧中描绘的爱毫无信服力,很难让我觉得“值得爱”。
换句话说,当下值得认同的,难道是“用尽一生一世将你供养”的献祭?是阻止爱人接触现实世界,不顾其意愿和顾虑坚持让他追梦的“义气”?是任由不沟通的误会造成互相伤害,还将其美化成包容与忍耐?
舒婷1977年都写出来《致橡树》了,给出一版“爱是共担共享”的朴素答案。贵圈5025年了,却还在对这种作死、自大的爱情观推崇备至。
一遍遍用金色阳光装点过去,固执地为此书写感伤的挽歌,还要说观众不懂爱。
正是对“爱”内核的浅薄理解,让这部剧的格局显得狭隘。
剧中,代大吉和周水最终分手。
不仅因为现实磋磨,还因为觉醒自我的大吉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
突然就,大女主了。
当“00后”组在现实中找到二人时,大吉成了成功的制片人,而周水则放弃了梦想,成了一间火锅店的老板。
他们感慨,爱人错过,梦想破碎,悲剧上演。
“拿摄影机的手端起碗盘”,再见也回不到当初。
发现没?
在这样的故事里,社会化通常被当成对主角人格的全面摧毁。
就像电影梦的遗失,成了人生妥协和失败的象征。
在这样的创作观念里,生活与梦想、现实与爱情、个人与陪伴完全对立。
忽略爱情与个人成长的可能,只坚持让前者打败后者,似乎才够痛、够精彩、够有看点。
实则,一是创作水平的匮乏。
隔壁《苦尽柑来遇见你》里,生活被视为珍贵的养料,是让柑橘成蜜的真谛。
爱纯的诗人梦一样中途断裂,却仍能在卖鱼的小摊儿上写就诗篇。
理想与生活的界限,真的有这么绝对吗?
《苦尽柑来遇见你》
二则,是对生活的傲慢理解。
在这样的作品里,生活与梦想不仅割裂,还有高低贵贱。
男主角只有拍电影才是成功,颠个勺儿就是失意了。
奇了怪了,人家开火锅店的怎么就比你们拍电影的低了。
这样的创作,如何让作品成为灿烂的花束。这样的观念,早该入土。
但一想到,真正的翻拍还没来呢。
就很难不感慨——咱们观众啥时候能等到苦尽甘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