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订婚的意义与价值。作者反对订婚,认为其意义不大,并质疑其是否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作者指出,订婚并非婚姻的必要环节,且现代社会对订婚的保护力度不如古代。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观察,指出订婚在近十多年才兴起,并质疑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商业驱动。文章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订婚的必要性,以及在婚姻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核心价值。
🤔 作者明确表达了对订婚的反对态度,认为其意义不大。作者认为,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支持应基于自身能力,如果对对方家庭条件不满,应提前沟通或及时分手。
⚖️ 作者质疑订婚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作用,认为相比古代接受聘礼后单方解约即违法的规定,现代社会对订婚的约束力较弱。作者认为,订婚可能只是为了增加男方悔婚的成本,但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女方给男方订婚的情况。
🕰️ 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观察,指出订婚并非传统习俗,而是近十多年兴起的现象。作者提到,父母辈结婚时(90年代)通常是父母同意后直接领证,2000年前后,订婚主要流行于大家族。
💸 作者认为,结婚流程的复杂化可能与消费主义有关。作者推测,随着结婚人数的减少,婚庆行业为了盈利,可能会将流程复杂化,从而增加消费。
我是不支持订婚的。父母愿意以什么形式支持小两口的婚姻都看能力。如果嫌弃人家的家庭给不起所要,最好是提前了解过就不接触。最不济也及时分手,给对方一个教训以及赚钱的动力。
我不明白订婚的意义在哪里。先挂上号?但是相比古代接受下聘后再单方解约就等于犯法的情况,现代社会明显不保护订婚这种形式。是为了增加男方悔婚的成本吗?因为我也没见过几个订婚是女方给男方的,除非是男方入赘吧。
结婚就已经很累了。当然我结婚的流程算是简单的。还要多一道订婚。我朋友圈好几个人,我以为她结婚了,结果过几天才发现只是订婚,声势浩大的。
作为一个中年人,活得久了,我有底气说,这个是最近这十多年兴起的。我爸妈结婚那会(接近90年代)就是父母同意后就扯证了,往前数,2000年左右,也不怎么流行订婚。那会订婚的都是些什么大家族。现在结婚的越来越少,婚庆相关的事情就越做越复杂,这背后很难不去怀疑是消费主义在作祟。毕竟客户少了,就要捞着使劲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