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4月16日 15:33
20多个省,人口负增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正经历人口负增长的挑战,省域人口扩张时代终结,抢人大战愈演愈烈。2024年数据显示,超过2/3的省份人口负增长,仅有少数省份保持增长。广东重回人口增长第一,但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面临下降。东北不再是人口流失的孤例,多地人口下降加剧。强省会成为人口争夺战的关键,吸引人口回流。文章深入探讨了人口变化的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强省会在其中的作用。

📈 2024年,中国超过2/3的省份面临人口负增长,仅有8个省份实现正增长。广东重回人口增长第一,而江苏首次面临零增长,山东、河南、四川等传统人口大省也陷入负增长,显示人口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人口下降不仅限于东北地区,多个中西部和东部省份也出现人口减少。山东、河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人口降幅较大,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和人口外流,人口大盘见顶后,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 强省会成为人口争夺战中的关键,许多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其省会城市却保持人口增长。长沙、贵阳等强省会成为人口“蓄水池”和“护城河”,吸引人口回流,支撑着所在省份的发展,强省会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家战略腹地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口负增长,正在成为常态。

随着人口大盘见顶,省域人口集体扩张时代终结,抢人大战全面走向“零和博弈”。

谁是人口争夺战的最大赢家?哪些地方在加速流失?

人口正增长的省份,越来越少了。

日前,各地陆续发布最新统计公报,披露2024年常住人口数据。

在内地31个省份中,只有8省正增长、2省零增长,超过2/3省份都是负增长。 

人口正增长的8个省份:

广东、浙江、新疆、福建、海南、西藏、安徽、陕西。

与此前相比,全国省域人口格局出现哪些变化?

其一,时隔两年,广东反超浙江,重回人口增长第一省之位,这也是广东18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

中国TOP5人口大省中,只有广东保持正增长,江苏首次面临零增长,山东、河南、四川都陷入负增长。

其二,与上年相比,人口正增长省份从11个收缩到8个,部分经济强省转为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具体来看,江苏、天津转为零增长,上海、北京再次负增长,贵州首次负增长,而陕西则守住了人口大盘。

其三, 虽然都是正增长,但动力全然不同。有的受益于自然人口增长,有的来源于外来人口涌入,极少数两者兼得。

自然增长,以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来衡量,取决于出生率和老龄化率。而外来人口涌入,代表着机械增长,以“流入-流出人口”来衡量。

西藏、海南主要得益于出生率高企的贡献。全国出生率超过10‰的省份只有4个,西藏以13.87‰蝉联榜首。

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则受益于人口净流入。

其中浙江是人口净流入第一大省,由于自然人口已转向负增长,人口增长全部来源于净流入。

广东则是少有的集两者为一体的地方。

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113万,7年蝉联全国第一,当年人口净流入27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在高位。

无论如何,自然人口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省域人口竞争,更多还是对流动人口的争夺。

人口下降最多的地方,不全在东北。

过去10多年来,东北三省累计减少了1000多万人,40多个地级市,只有沈阳、大连、长春正增长,其他全部进入下降区间。

如今,当人口大盘见顶,东北不再是孤例,从中西部到个别东部省份,人口的“东北化”正在变成常态。

2024年,常住人口下降超过20万人的省份共有6个:

山东、河南、湖南、辽宁、吉林、山西。

当然,人口基数不同,下降幅度同样存在差异。

如果以降幅来看,吉林的人口形势最为严峻,单年的人口降幅达到0.94%,辽宁、山西分别为-0.65%、-0.58%。

事实上,很多省份不是第一次人口减少。

且不说东北省份已经连续负增长10多年,就连东部和中部人口大省也不例外。

根据近年数据统计,山东、河南、河北、湖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均已至少连续3年出现人口减少。

作为中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双过亿的“唯二”省份之一,山东人口已经连续3年下降,合计减少90万人。

根据《人口第一大省,彻底定了》一文,如果无法逆转这一趋势,未来几年,山东很有可能跌破1亿人口大关。

无独有偶,同是人口第一大省竞争者的河南,常住人口遭遇四连降,从2020年的9941万人降到9785万人,合计减少156万人。

不过,河南仍旧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户籍人口高达1.15亿人。但随着落户门槛全面松绑,广东的户籍人口有望后来居上。

形势同样严峻的还有湖南、河北,常住人口自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分别合计减少106万人、85万人。

与东北一样,人口连续下降的主要症结,一方面在于出生率下滑,自然人口增长转负,另一方面在于人口外流的压力有增无减。

出生率走低,就连一向以“最敢生”著称的山东、河南也不例外。

高峰时期,山东出生人口高达177万人,如今已锐减到64.9万人,由此导致自然人口大幅负增长。

人口外流,不只存在于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就连东部地区也开始了。

2024年,在山东减少的42.8万人中,其中自然人口占了16.9万,而来自人口净流出的高达25.9万。

这说明,人口大盘见顶之后,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从“抢人”到“留人”,成为决定未来人口格局的关键因素。

省域人口争夺战,终究是强省会之战。

这几年,人口竞争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全省人口负增长,省会人口高增长。

虽然人口负增长的省份虽然越来越多,但几乎所有省会都得以保持人口扩张,部分强省会更呈大幅扩张之势。

可以看到,虽然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地人口负增长,但其省会济南、郑州、成都、长沙、武汉、南昌、贵阳全部正增长。

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湖南和贵州。

湖南人口大幅减少29万人,但长沙却高增10.4万人。过去4年来,湖南全省人口累计减少超过百万人,但长沙却净增55万人。

贵州2024年人口减少5万人,但贵阳却大增19.96万人,人口增量罕见超过深圳,位居重点城市之首,而贵阳已经连续4年人口增长超过两位数。

这意味着,强省会正在成为中西部省份的人口“蓄水池”和“护城河”,成为吸引人口回流、争抢外地人口的最大支撑。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局势和国内战略的变化,更凸显了强省会的重要性。

一是“国内大循环”和“国家战略腹地”的重要性提升,强省会在其中堪称用挑大梁的存在。

根据《这是最依赖外贸的城市》一文,如果说国际大循环的重点在于沿海工业城市,那么国内大循环的重心自然要转向人口众多、腹地广阔、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省会。

国家战略腹地,顾名思义相对于沿海地区而言,中西部省份及其省会,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二是中西部产业大转移还会加速,沿海人口向内陆地区回流的趋势有增无减,无不需要强省会来承接。

无论是市场主动的产业梯度转移,还是国家布局的关键产业备份,都会引发中西部省份普遍的竞争,强省会代表着各自所拥有的筹码。

省会强未必等于全省强,但省会不强,在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中西部产业大转移时代,恐怕难以处于上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口负增长 人口迁移 强省会 出生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