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明档3.7亿收官”的话题引发关注。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4月6日21时,2025年清明档票房3.77亿元,不到去年8.43亿档期票房的一半,观影人次923.6万,同样不到去年的一半。 这与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热的现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5春节档电影数据洞察》显示,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为95.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6%,观影人次达1.87亿,同比增长14.7%,双双刷新春节档影史纪录。 这与此次春节档一众影片的优秀表现密不可分。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档期票房成绩实现断层领先,刷新了中国内地影史春节档电影的单片票房纪录。“《哪吒2》拯救县城影院”“靠《哪吒2》影院7天赚了半年的钱”等词条冲上热搜。 然而,《哪吒2》热度降低后,年初那些被哪吒“盘活”的影院开始重新焦虑。随着影市淡季的到来,影院“闭店潮”再次出现。 潮新闻此前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末到3月初的半个月内,国内至少有15家影院公开发布了闭店通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3月1日,UME影城(北京华星店)宣布闭店。在此之前,这家影业已经经营22年,是北京第一家引入IMAX的影院。此外CGV长沙麓山店、上海卢米埃大融城影城、佛山兆阳保利国际影城等,也都选择了关门。 80分运营俱乐部创始人兼CEO,互联网运营专家张亮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称,电影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票房收入,好的电影对于电影院的收入非常重要。《哪吒2》这部“逆天改命”的超级爆款似乎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这些影城的命运。影院的存活依赖更多优质的作品,也依赖它们积极寻找自己的“破局之路”。被哪吒“续命”的影城重现老问题:三月起影市惨淡,靠春节档的盈利维持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