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杂志 04月14日 13:03
大阪・关西世博会昨天开幕,用 10 个线索改变你对它的印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即将开幕,但面临着门票销售不佳、场馆建设延误等挑战。文章深入探讨了世博会的历史、主题、亮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包括吉祥物设计、建筑特色、展览内容等。尽管面临挑战,世博会仍被视为大阪实现“大阪梦”的重要机会,旨在展示未来社会的前沿科技和创新,并为全球观众提供交流和共同创造未来的平台。

🔴 门票销售情况不乐观: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预售门票销售未达预期,主办方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压力,这反映了公众对世博会的热情有所下降,也引发了对世博会未来发展的担忧。

🔵 吉祥物与视觉设计:大阪关西世博会的吉祥物“脉脉”及其衍生的视觉设计,成为了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其设计理念和衍生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展示了世博会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努力。

🔴 建筑与展览的特色:文章介绍了多个国家馆的独特设计,例如中国馆的中华书简、荷兰馆的海上日出等,以及巨型回廊“大屋顶环”等建筑,展现了世博会的技术创新和文化交流。

🔵 未来社会的实验场:世博会致力于成为“未来社会的实验场”,展示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旨在激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并促进全球合作,共同探索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2018 年 11 月 23 日,大阪正式获得 2025 年世博会主办权。那时,大阪政府乐观地估计,如果能借世博会接力东京奥运,将掀起又一轮经济热潮,带动超过 2 兆日元(约合 992 亿元人民币)的连锁效应。

经过疫情和东京奥运会政商界贪污丑闻,这样一个世界级展会似乎也成了“烫手山芋”。更重要的是,世博会的角色在变化——人们更关心成本、收益,热衷于评估开这样一场大会是否“值得”。最早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是为了彰显国力,但在全球化的当下,各国需要挖掘本土特色,提出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独家技术。

1970 年,日本成为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的亚洲国家,当时的大阪世博会创纪录地吸引了 6400 万参观者,留下了“太阳之塔”这样的建筑文化遗产。

时隔 55 年,世博会又一次在大阪开幕,并将从4月13日开始持续 6 个月,直至 10 月 13 日闭幕。我们整理了 10 个关键线索,带你重新认识这届大阪・关西世博会。

🔴   01   🔵

世博会开幕了,感到兴味索然倒也正常

2025 年 3 月 4 日,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向《朝日新闻》承认:“我们已经不可能达成销售目标(预售 1400 万张门票)。”为了控制客流量,大阪・关西世博会提前 18 个月就开启了门票预售,截至 3 月 22 日,预售门票仅售出约 800 万张,其中九成由赞助公司购买,只有约一成为游客票。

根据世博会主办方的计划,门票收入将覆盖本届世博会 80% 以上的运营成本,因此定下了 2300 万张的销售目标。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官员曾向公众解释说,“即使只有预计参观人数的 80 %,也能实现收支平衡”。换句话说,世博会盈亏平衡点是 1840 万张票,不过,目前看来,距离目标还有点远。

主办方的一名官员把问题归咎于广告公司电通缺席。东京奥运爆出围标和贪污丑闻后,日本两大广告巨头电通、博报堂被暂停投标一年。电通一手建立了把公司员工借调到博览会组织办公室的制度,也是唯一拥有承办日本国内外博览会经验的团队,但这次却全程都不能参与筹办工作。

大阪一位 20 多岁的女性公司人对媒体抱怨,去世博会太贵了,宣传信息也不够多。“我没有去世博会的计划,不仅不知道会有什么展览,就连预售的一日通票也很贵,要 6700 日元(约合 340 元人民币)。听说场馆内一碗乌冬面就要 3000 日元(约合 152 元人民币)。”她还认为,人们现在有太多选择,比如说大阪 USJ 环球影城、甲子园和演唱会。

这些要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日本普通人不再对世博会那么有热情。日本《产经新闻》和富士新闻网今年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共有七成受访者表示“完全不想去”或“不太想去”世博会——年龄越小,对世博会反而越感兴趣。在 2018 年《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中,回答“想去”的受访者曾一度高达 62%。人们对这次世博会有很多担忧,例如购票程序太繁琐、展馆建设进度延误、展馆信息不透明等。

●三菱综合研究所自 2021 年 4 月以来每 6 个月会开展一次世博会民众意愿调查,而随着时间推移,日本人对世博会的兴趣一直在下降。三菱综合研究所认为,老一辈人对 1970 年日本世博会的记忆越多,就越难想象这次世博会成功;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则没有过去的记忆,只对每届世博会的特色元素感兴趣——内容、设计以及与外国人的互动。图片来源 | 瑞士资讯

🔴   02   🔵

出师不利,

但世博会依然是支撑“大阪梦”的王牌

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是世博会的坚定支持者,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长期以来,他都有一个叫“大阪都构想”的政治抱负——意思是效仿“东京都”的市政体制,设立“大阪都”,重新梳理当地行政和财政体系,加强这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他所在的政党的头号政策。在 2015 年和 2020 年时,这套方案都被民众公投否决。

吉村洋文可能想在世博会闭幕后再一次开启民众公投,那么世博会需要给日本民众留下个好印象。2024 年 4 月,大阪政府一位高层议员曾告诉日本《读卖新闻》:“如果世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支持率就会回升,我们将有机会第三次开启对‘大阪都构想’的民众公投。”

● 太阳之塔位于万博纪念公园内,由艺术家冈本太郎为 1970 年大阪万国博览会专门设计,象征着生成万物的能量,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太阳之塔原本计划在大会结束后就拆除,但因民众反对而保留至今。2020 年,太阳之塔被列入日本的“登录有形文化财”——你可以理解为是中国语境里的历史建筑遗产。图片来源|万博纪念公园

🔴   03   🔵

不仅仅是“恶心萌”!

大阪・关西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价值

对很多人来说,知道大阪・关西世博会之前,可能就认识了“官方角色”脉脉(ミャクミャク)。2022 年 3 月 22 日,大阪・关西世博会公布了这只吉祥物,截至 2025 年 4 月 11 日,这条信息在 X 上获得了 11 万转发、14 万次点赞,网友们在评论区发出各种表情包和梗图——它长得确实有点怪(2020 年主办方公布 logo 时发生过同样的热潮,点击此处阅读)。脉脉的设计灵感源自“跃动的细胞”,蓝色呼应大阪“水都”形象,搭配象征“生命光辉”的红色世博会 logo。

“细胞”其实是个易于延展的设计概念,容易让人“开脑洞”。大阪・关西世博会视觉系统负责人、设计师引地耕太提出了 3 种不同数量的细胞组合方案,并保留了脉脉眼珠、细胞、线条感的特性,让眼睛们互相对视,用不同的色调区分主题。“细胞”们钻进了各种各样的二次创作和联名当中:变成围脖、变成美甲绘图,在大阪地铁图中连成线路。

● 大阪・关西世博会视觉系统由日本设计师引地耕太负责,基于脉脉的细胞外形,分出了以“ID”(单个)“GROUP”(组合)“WORLD”(世界)三种形态。图片来源 | X@@kouta_hikichi、2025 大阪・关西世博会官网
●这个视觉系统奠定了大阪・关西世博会的延展设计基础,墙面装饰、地贴等设计都遵循主视觉系统的规则。图片来源 | X@sogohodopopeye、@EXPO_MANIAX
●脉脉脸上的红色细胞环成了可爱风吉祥物的“围脖”。人气角色 Chiikawa 的吉伊被脉脉的红细胞圈捕获后,脉脉在旁边嘲笑:“你也是脉脉了!”——这张恶搞图片截至 2025 年 4 月 12 日在 X 上已经有了 12 万个赞。来源 | X@@suekichiii
● 大阪・关西世博会官方商店在东京、大阪、京都、北海道、福冈等地都开设有门店,推出了几十款“脉脉”周边,还与熊本熊、三丽鸥、坏猫咪将军等人气角色推出了限定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 X@@ken_ta_rou、@INSIDEjp
● 日本全家便利店的 Convenience Wear 系列为大阪・关西世博会推出的今治毛巾联名版本,采用了脉脉的主题色。图片来源 | Convenience Wear
● 插画师 Sanremo 受 JR 西日本委托为一系列世博会联名商品设计了图案,主题是“和脉脉一起!”。这批商品目前还没有公开上市,但是从画中女孩子的耳环、T 恤,可以看出一些线索。图片来源 | X@3kaku_illust

🔴   04   🔵

除了吉祥物延伸出来的视觉设计,

制服也是看点

票没卖完,想当大阪・关西世博会志愿者的人却很多,报名人数超过 5 万人,接近原定目标 3 倍。其中 1/4 是未满 20 岁的年轻学生,他们大都想在课余时间体验全球化活动。一名在大阪读大学的 19 岁女生入选了,她告诉日本《读卖新闻》:“能在自己的家乡举办全球性活动,机会难得,我一定要尝试一下。”

尽管志愿者没有直接收入,但都会获得一套制服。这套制服由大阪著名服装设计师小篠顺子设计——她曾为 1970 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三个展馆的礼仪小姐设计制服,采用了大面积纯色、迷你短裙等设计思路,在当时甚至引领了流行趋势。

● 1970 年大阪世博会每个展馆都设有礼仪小姐,因此每个馆都有单独对应的制服,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服饰的想象。图片来源 | 《日本万国博覧会 パビリオン制服図鑑: EXPO’70 GIRLS COLLECTION》
● 服装设计师小篠顺子为本届大阪・关西世博会设计的志愿者制服,不分性别和年龄,配色方案以海军蓝为基础,会根据志愿者所在位置搭配其他颜色,如让在大阪市区活动的志愿者穿醒目的黄色。图片来源 | Fashionsnap

本届世博会制服强调无性别化与功能性,每个展馆的员工都将穿上各自的制服。以日本馆为例,制服融合了和服元素,适合各年龄性别穿着。为了兼顾春秋气候,设计上注重通风透气,如直筒裤提升腿部空气流通。思路类似的还有露天开放式展馆 Better Co-Being 的制服——也是和服形态,不过采用了户外品牌 Goldwin 研发的面料,这种材料据说由塑料瓶回收制成,能反射太阳光。

●日本馆制服的帽子、外套与长裤可以用风吕敷(Furoshiki)包袱布包裹,不但方便携带,还结合了日本传统元素。图片来源 | VOGUE Japan
● Better Co-Being 展馆是开放式的,坐落于场馆中央的树林中,因此工作人员需要能应对多变的天气。日本户外品牌 Goldwin 与时装设计师中里唯马合作,基于品牌研发的新款面料设计了一套由帽子、夹克、衬衫、裤子和雨具组成的制服。面料模拟了阳光透过树叶摇曳的影子。图片来源 | Goldwin
● 日本通讯运营商 NTT 的企业展馆制服,渔夫帽和包袋采用化学回收纱线 MURON 制成——MURON 原材料 100% 是废弃渔网。图片来源 | NTT

🔴   05   🔵

很酷的建筑,但去留还成问题

2025 年 3 月 4 日,刚完工的世博会巨型回廊“大屋顶环”被吉尼斯认证为“全球最大木造建筑”。它既连接场馆,也是观景休憩空间,步行一圈得有 2 公里。大屋顶环采用与京都清水寺相同的传统建造工艺“贯工法”,将木材水平穿入立柱之间,柱梁交错,彼此接合,象征“多元而一体”。

作为本届世博会的象征性建筑,大屋顶环却面临尴尬命运,尽管它耗资达 350 亿日元(约合 17.7 亿元人民币),但闭幕后的去处仍无定论。建筑师安藤忠雄曾批评主办方未在初期规划其去留——保留意味着维护费用昂贵和海上人工岛的复杂环境挑战;若拆除,约 2 万立方米的木材也难以处理。主办方的方案是设立了“脉脉市场”,承接会场内所有可供循环的资源交易,并把大屋顶环名列其中。这场关于去留的博弈,正考验着世博会的可持续性承诺。

● 大屋顶环的木头建材维护难度很高,在正式开幕前,靠近海岸侧的部分已经受到海浪侵蚀。图片来源|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

🔴   06   🔵

还有这些特别的展馆值得一逛

由于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延误,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原本有 60 个国家计划自建展馆,如今减少到了 47 个,伊朗、南非等国直接选择了放弃参展,其他国家则转向了更省钱的方案,比如由主办方日本来负责建造场馆,一个或多个国家一起负担租金。

除了国家场馆之外,主办方、日本本土企业也投资建馆。此次主办方还邀请了 8 位来自日本学术、动画、音乐、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世博会做策划。最终,本届世博会以全球 150 个国家和 25 个国际机构为首,集结了企业、NGO/NPO、市民团体。

从展览范围来看,世博会主要分为八个区域。“大屋顶环”之中有五个区域——北侧、东侧和西侧分别是三个海外展团区,南侧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日本代表展馆区,中心地区被命名为“宁静森林”,围绕池塘栽种着超过 1500 棵树木。而在“大屋顶环”的外侧还设有未来生活展示区和两个企业展区。

我们整理了几个有意思的场馆和你分享:

① 中国馆:中华书简

●中国馆以“书简长卷”为形,融合竹材与钢结构,展现绿色低碳理念与中华美。内外墙体刻有汉字诗词,馆内布局融汇自然采光与园林意,并采用了多项中国先进的建筑技术,比如可逆化的装配式设计方式,全部采用在国内采购预制生产、以“集装箱+散货船”方式分批运输至施工现场安装的配装式技术。图片来源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② Better Co-Being 展馆:缝隙间的天空

● Better Co-Being 展馆位于本届世博会中心地区“宁静森林”,由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宫田宏明教授主导设计,以“人与人的共鸣”为主题——建筑本身是一个金属结构划定的展览空间,没有墙壁,也没有屋顶。你可以看到雨水和人造彩虹,同时还会展出盐田千春和宫岛达夫等艺术家的装置作品。图片来源 | Axis Web

③ 荷兰馆:海上日出

● 荷兰馆由荷兰建筑事务所 RAU Architects 设计,中央漂浮着一个直径 11 米的发光球体“Man made sun”,象征清洁能源。水元素贯穿整座建筑,外墙呈水波状,镜面屋顶映出天空,从木环上望去如同浮动水面。图片来源 | Art Tourism

④ 瑞士馆:梦幻泡泡

● 瑞士馆由建筑师曼努埃尔·赫尔茨(Manuel Herz)设计,整体有 5 个透明球体,植物环绕,这么做的目标是让建筑被拆除后只产生很少的碳足迹。每个球体都有展览主题,包括科技、自然、创造力,还有瑞士文学作品和日本动画《阿尔卑斯的少女》的专题。最高的球体是一间提供日式瑞士食物的咖啡厅。图片来源 | Instagram@swisspavilion

⑤ 沙特阿拉伯馆:绿洲小城

● 沙特阿拉伯馆由澳大利亚建筑事务所 Bureau Proberts 设计,整个场馆是半开放式的,主体建筑之间设有休憩空间,并设有大型垂直绿化墙与智能农业系统,就像是一座在沙漠中傍依绿洲的古老城市。图片来源 | Instagram@expo2025japan

⑥ 西班牙馆:起重机上的气球

●西班牙馆由西班牙建筑事务所 selgascano 和 FRPO architects 设计。它的结构主体是三台租来的起重吊机,上面缀着 32 个充气球体,气球上覆盖一层大型面料阻隔雨水和阳光,由于面料材质是半透明的,因而创造出轻盈的视觉效果。图片来源 | selgascano、FRPO architects

⑦ 卡塔尔馆:白帆物语

● 卡塔尔馆由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和卡塔尔博物馆合作设计,灵感来自卡塔尔传统的独桅帆船与日本榫卯工艺,在木构建筑上包裹了一层白色帆布,建筑被水池包围,人们可以在水畔步道上散步、交谈。图片来源 | 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   07   🔵

天空破了个洞?多米诺骨牌?

介绍 2 个“话题体质”的展馆

随着展馆逐一落成,人们也开始讨论建筑的设计细节。

“天空是不是破了个洞?”——如果你看到世博会主场馆 EXPO HALL “Shining Hat”,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EXPO HALL 是举办世博会开闭幕式等活动的大型演出厅,由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建筑外观接近于一个巨大的白色锥体。

Shining Hat 这个名字源自顶部延展出的金色盘状屋顶,设计概念受到“太阳之塔”启发,屋顶的光线反射效果经过精密计算,所以在特定的光线和摄影构图条件下,它会给人“突破天际”的错觉。

● 世博会期间,主场馆的外墙将化身为幕布,上演不同的光雕投影作品,内部则是用于举办大型活动的剧场。图片来源 | 伊泽拓司

日本馆由设计师佐藤大设计,从外面看,隔板像是重复排列的多米诺骨牌。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一块块隔板。这些隔板是一种叫 CLT(正交胶合木)的可重复利用木材,中间留出空隙,让视觉可以穿透。隔板之间没有黏合剂,而是用钢结构和螺丝连接,还采用了一种不用金属框架、直接装配玻璃幕墙的特殊工艺。隔板围合出的中央圆心空间是一个带有大型水池的露天庭院。

● 日本馆总设计师佐藤大有意突出万物间的相互关联与支撑——钢结构、CLT和玻璃彼此支撑,形成简洁却稳固的结构系统,尽量减少装饰,以结构本身作为设计语言。图片来源 | 日本经济产业省

🔴   08   🔵

所以,这届世博会要讲什么故事?

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生命闪耀未来社会的设计”,而“生命”是关键词,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指活着的生物。大阪・关西世博会的官方定位是“未来社会的实验场”。尽管世博会不再是新技术的首发地,但你能在现场想象未来生活。这次世博会会展示超过 30 项前沿成果,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移动出行、医疗、量子技术、建设防灾和绿色转型等七大领域。

2025 年大阪・关西世博会理念

People’s living lab(未来社会的实验场)

1. 不仅参观展览,全球 80 亿人还可以交换创意,共创未来社会。

2. 在世博会召开之前,建立可以共享全球议题和解决方案的在线平台。

3. 为解决全人类的共同议题,收集全球尖端技术等真知灼见,成为创造并传播新创意的场所。

 资料来源:大阪・关西世博会官网

比如说,你会看到“低空经济”长什么样。本届世博会场西北部设有空中飞车专用起降区域,由日本航空公司 ANA、综合商社丸红、垂直直升机公司 SkyDrive 提供三种不同机型,在世博会期间不载人试飞。此外,世博会还会展示多项贴近日常生活的创新设计,例如采用膜结构的“太阳的花蕊”桑拿空间等。

● 世博会的试飞机型之一 SKYDRIVE(SD-05型),可供三人乘坐,垂直起落的运行形态在城市环境中更加高效。图片来源|SkyDrive

🔴   09   🔵

“宇宙”不能在世博会缺席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1969 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陆月球时留下的名言,如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1970 年的大阪世博会美国馆展出了由阿波罗 11 号载回的月亮石。它也是当年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展品,人们要排队 5 个小时才能看到。

本届世博会再次展出来自宇宙的石头,日本馆则会首次展出火星石。这块火星石由日本南极地域观测队于 2000 年发现,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大的火星陨石,其中含有的黏土矿物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中才能形成,因此成为确认火星曾存在水的珍贵样本。

此外,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消息,中国馆将会展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公开展出月球正面、背面的土壤样品——全球观众在馆内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对比两者的细微差异。

● 此次在日本馆展出的火星石,场馆内还设有单独展区,参观者可以实际触摸火星石的样本。图片来源|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

🔴   10   🔵

逛一场世博会,我们还应该期待什么?

每次世博会,公众都能提前见识到一些还未成功商业化的新技术。1970 年大阪世博会上,公众体验到的家庭餐厅、无线电话、电动汽车、移动人行道等新潮事物,如今已经全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1 世纪的世博会,意义不在于规模和热度,而是它是否在商业上可持续、能为全球人类带来什么。如果你好奇未来,推荐去看看这次的大阪・关西世博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阪世博会 未来社会 科技创新 文化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