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23 日,大阪正式获得 2025 年世博会主办权。那时,大阪政府乐观地估计,如果能借世博会接力东京奥运,将掀起又一轮经济热潮,带动超过 2 兆日元(约合 992 亿元人民币)的连锁效应。
经过疫情和东京奥运会政商界贪污丑闻,这样一个世界级展会似乎也成了“烫手山芋”。更重要的是,世博会的角色在变化——人们更关心成本、收益,热衷于评估开这样一场大会是否“值得”。最早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是为了彰显国力,但在全球化的当下,各国需要挖掘本土特色,提出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独家技术。
1970 年,日本成为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的亚洲国家,当时的大阪世博会创纪录地吸引了 6400 万参观者,留下了“太阳之塔”这样的建筑文化遗产。
时隔 55 年,世博会又一次在大阪开幕,并将从4月13日开始持续 6 个月,直至 10 月 13 日闭幕。我们整理了 10 个关键线索,带你重新认识这届大阪・关西世博会。
🔴 01 🔵
世博会开幕了,感到兴味索然倒也正常
2025 年 3 月 4 日,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向《朝日新闻》承认:“我们已经不可能达成销售目标(预售 1400 万张门票)。”为了控制客流量,大阪・关西世博会提前 18 个月就开启了门票预售,截至 3 月 22 日,预售门票仅售出约 800 万张,其中九成由赞助公司购买,只有约一成为游客票。
根据世博会主办方的计划,门票收入将覆盖本届世博会 80% 以上的运营成本,因此定下了 2300 万张的销售目标。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官员曾向公众解释说,“即使只有预计参观人数的 80 %,也能实现收支平衡”。换句话说,世博会盈亏平衡点是 1840 万张票,不过,目前看来,距离目标还有点远。
主办方的一名官员把问题归咎于广告公司电通缺席。东京奥运爆出围标和贪污丑闻后,日本两大广告巨头电通、博报堂被暂停投标一年。电通一手建立了把公司员工借调到博览会组织办公室的制度,也是唯一拥有承办日本国内外博览会经验的团队,但这次却全程都不能参与筹办工作。
大阪一位 20 多岁的女性公司人对媒体抱怨,去世博会太贵了,宣传信息也不够多。“我没有去世博会的计划,不仅不知道会有什么展览,就连预售的一日通票也很贵,要 6700 日元(约合 340 元人民币)。听说场馆内一碗乌冬面就要 3000 日元(约合 152 元人民币)。”她还认为,人们现在有太多选择,比如说大阪 USJ 环球影城、甲子园和演唱会。
这些要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日本普通人不再对世博会那么有热情。日本《产经新闻》和富士新闻网今年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共有七成受访者表示“完全不想去”或“不太想去”世博会——年龄越小,对世博会反而越感兴趣。在 2018 年《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中,回答“想去”的受访者曾一度高达 62%。人们对这次世博会有很多担忧,例如购票程序太繁琐、展馆建设进度延误、展馆信息不透明等。
🔴 02 🔵
出师不利,
但世博会依然是支撑“大阪梦”的王牌
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是世博会的坚定支持者,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长期以来,他都有一个叫“大阪都构想”的政治抱负——意思是效仿“东京都”的市政体制,设立“大阪都”,重新梳理当地行政和财政体系,加强这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他所在的政党的头号政策。在 2015 年和 2020 年时,这套方案都被民众公投否决。
吉村洋文可能想在世博会闭幕后再一次开启民众公投,那么世博会需要给日本民众留下个好印象。2024 年 4 月,大阪政府一位高层议员曾告诉日本《读卖新闻》:“如果世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支持率就会回升,我们将有机会第三次开启对‘大阪都构想’的民众公投。”
🔴 03 🔵
不仅仅是“恶心萌”!
大阪・关西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价值
对很多人来说,知道大阪・关西世博会之前,可能就认识了“官方角色”脉脉(ミャクミャク)。2022 年 3 月 22 日,大阪・关西世博会公布了这只吉祥物,截至 2025 年 4 月 11 日,这条信息在 X 上获得了 11 万转发、14 万次点赞,网友们在评论区发出各种表情包和梗图——它长得确实有点怪(2020 年主办方公布 logo 时发生过同样的热潮,点击此处阅读)。脉脉的设计灵感源自“跃动的细胞”,蓝色呼应大阪“水都”形象,搭配象征“生命光辉”的红色世博会 logo。
“细胞”其实是个易于延展的设计概念,容易让人“开脑洞”。大阪・关西世博会视觉系统负责人、设计师引地耕太提出了 3 种不同数量的细胞组合方案,并保留了脉脉眼珠、细胞、线条感的特性,让眼睛们互相对视,用不同的色调区分主题。“细胞”们钻进了各种各样的二次创作和联名当中:变成围脖、变成美甲绘图,在大阪地铁图中连成线路。
🔴 04 🔵
除了吉祥物延伸出来的视觉设计,
制服也是看点
票没卖完,想当大阪・关西世博会志愿者的人却很多,报名人数超过 5 万人,接近原定目标 3 倍。其中 1/4 是未满 20 岁的年轻学生,他们大都想在课余时间体验全球化活动。一名在大阪读大学的 19 岁女生入选了,她告诉日本《读卖新闻》:“能在自己的家乡举办全球性活动,机会难得,我一定要尝试一下。”
尽管志愿者没有直接收入,但都会获得一套制服。这套制服由大阪著名服装设计师小篠顺子设计——她曾为 1970 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三个展馆的礼仪小姐设计制服,采用了大面积纯色、迷你短裙等设计思路,在当时甚至引领了流行趋势。
本届世博会制服强调无性别化与功能性,每个展馆的员工都将穿上各自的制服。以日本馆为例,制服融合了和服元素,适合各年龄性别穿着。为了兼顾春秋气候,设计上注重通风透气,如直筒裤提升腿部空气流通。思路类似的还有露天开放式展馆 Better Co-Being 的制服——也是和服形态,不过采用了户外品牌 Goldwin 研发的面料,这种材料据说由塑料瓶回收制成,能反射太阳光。
🔴 05 🔵
很酷的建筑,但去留还成问题
2025 年 3 月 4 日,刚完工的世博会巨型回廊“大屋顶环”被吉尼斯认证为“全球最大木造建筑”。它既连接场馆,也是观景休憩空间,步行一圈得有 2 公里。大屋顶环采用与京都清水寺相同的传统建造工艺“贯工法”,将木材水平穿入立柱之间,柱梁交错,彼此接合,象征“多元而一体”。
作为本届世博会的象征性建筑,大屋顶环却面临尴尬命运,尽管它耗资达 350 亿日元(约合 17.7 亿元人民币),但闭幕后的去处仍无定论。建筑师安藤忠雄曾批评主办方未在初期规划其去留——保留意味着维护费用昂贵和海上人工岛的复杂环境挑战;若拆除,约 2 万立方米的木材也难以处理。主办方的方案是设立了“脉脉市场”,承接会场内所有可供循环的资源交易,并把大屋顶环名列其中。这场关于去留的博弈,正考验着世博会的可持续性承诺。
🔴 06 🔵
还有这些特别的展馆值得一逛
由于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延误,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原本有 60 个国家计划自建展馆,如今减少到了 47 个,伊朗、南非等国直接选择了放弃参展,其他国家则转向了更省钱的方案,比如由主办方日本来负责建造场馆,一个或多个国家一起负担租金。
除了国家场馆之外,主办方、日本本土企业也投资建馆。此次主办方还邀请了 8 位来自日本学术、动画、音乐、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世博会做策划。最终,本届世博会以全球 150 个国家和 25 个国际机构为首,集结了企业、NGO/NPO、市民团体。
从展览范围来看,世博会主要分为八个区域。“大屋顶环”之中有五个区域——北侧、东侧和西侧分别是三个海外展团区,南侧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日本代表展馆区,中心地区被命名为“宁静森林”,围绕池塘栽种着超过 1500 棵树木。而在“大屋顶环”的外侧还设有未来生活展示区和两个企业展区。
我们整理了几个有意思的场馆和你分享:
① 中国馆:中华书简
② Better Co-Being 展馆:缝隙间的天空
③ 荷兰馆:海上日出
④ 瑞士馆:梦幻泡泡
⑤ 沙特阿拉伯馆:绿洲小城
⑥ 西班牙馆:起重机上的气球
⑦ 卡塔尔馆:白帆物语
🔴 07 🔵
天空破了个洞?多米诺骨牌?
介绍 2 个“话题体质”的展馆
随着展馆逐一落成,人们也开始讨论建筑的设计细节。
“天空是不是破了个洞?”——如果你看到世博会主场馆 EXPO HALL “Shining Hat”,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EXPO HALL 是举办世博会开闭幕式等活动的大型演出厅,由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建筑外观接近于一个巨大的白色锥体。
Shining Hat 这个名字源自顶部延展出的金色盘状屋顶,设计概念受到“太阳之塔”启发,屋顶的光线反射效果经过精密计算,所以在特定的光线和摄影构图条件下,它会给人“突破天际”的错觉。
日本馆由设计师佐藤大设计,从外面看,隔板像是重复排列的多米诺骨牌。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一块块隔板。这些隔板是一种叫 CLT(正交胶合木)的可重复利用木材,中间留出空隙,让视觉可以穿透。隔板之间没有黏合剂,而是用钢结构和螺丝连接,还采用了一种不用金属框架、直接装配玻璃幕墙的特殊工艺。隔板围合出的中央圆心空间是一个带有大型水池的露天庭院。
🔴 08 🔵
所以,这届世博会要讲什么故事?
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生命闪耀未来社会的设计”,而“生命”是关键词,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指活着的生物。大阪・关西世博会的官方定位是“未来社会的实验场”。尽管世博会不再是新技术的首发地,但你能在现场想象未来生活。这次世博会会展示超过 30 项前沿成果,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移动出行、医疗、量子技术、建设防灾和绿色转型等七大领域。
2025 年大阪・关西世博会理念
People’s living lab(未来社会的实验场)
1. 不仅参观展览,全球 80 亿人还可以交换创意,共创未来社会。
2. 在世博会召开之前,建立可以共享全球议题和解决方案的在线平台。
3. 为解决全人类的共同议题,收集全球尖端技术等真知灼见,成为创造并传播新创意的场所。
● 资料来源:大阪・关西世博会官网
比如说,你会看到“低空经济”长什么样。本届世博会场西北部设有空中飞车专用起降区域,由日本航空公司 ANA、综合商社丸红、垂直直升机公司 SkyDrive 提供三种不同机型,在世博会期间不载人试飞。此外,世博会还会展示多项贴近日常生活的创新设计,例如采用膜结构的“太阳的花蕊”桑拿空间等。
🔴 09 🔵
“宇宙”不能在世博会缺席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1969 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陆月球时留下的名言,如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1970 年的大阪世博会美国馆展出了由阿波罗 11 号载回的月亮石。它也是当年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展品,人们要排队 5 个小时才能看到。
本届世博会再次展出来自宇宙的石头,日本馆则会首次展出火星石。这块火星石由日本南极地域观测队于 2000 年发现,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大的火星陨石,其中含有的黏土矿物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中才能形成,因此成为确认火星曾存在水的珍贵样本。
此外,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消息,中国馆将会展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公开展出月球正面、背面的土壤样品——全球观众在馆内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对比两者的细微差异。
🔴 10 🔵
逛一场世博会,我们还应该期待什么?
每次世博会,公众都能提前见识到一些还未成功商业化的新技术。1970 年大阪世博会上,公众体验到的家庭餐厅、无线电话、电动汽车、移动人行道等新潮事物,如今已经全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1 世纪的世博会,意义不在于规模和热度,而是它是否在商业上可持续、能为全球人类带来什么。如果你好奇未来,推荐去看看这次的大阪・关西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