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4月14日 11:57
大学公众号为啥总被吐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高校公众号文章中存在的过度包装、虚假宣传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扭曲等问题。以武汉大学公众号报道的“游戏少年”为例,文章指出其对人物的过度神化,以及对女性角色贡献的简化处理,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文章还对比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类似报道,并深入分析了此类文章背后对流量的追逐,以及对真实性的忽视。最终,文章呼吁高校公众号应回归服务学生的本质,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避免过度娱乐化和标题党行为。

🦸‍♂️ 武汉大学公众号文章引发争议,报道中的“游戏少年”博士经历被过度神化,其女友形象被简化为无私奉献的“工具人”,引发网友对真实性和性别差异的质疑。

🧐 文章质疑了该报道的真实性,例如论文查重率过低、绩点低却能被破格录取等细节,暗示文章可能存在虚构和夸大成分,揭示了高校公众号报道中可能存在的造神现象。

🚩 文章对比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类似报道,指出清华大学的文章也存在对人物形象的片面描述和对女性贡献的忽视。而北京大学的报道相对客观,但文章认为这更多取决于写作者的水平,而非学校本身。

📢 文章批判了高校公众号追求流量、过度包装的现象,指出其背离了服务学生的初衷。文章认为,此类公众号应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避免标题党和娱乐化,回归信息传递的本质。

最近武汉大学公众号发了文章,报道了游戏少年的成功之路。

他从成绩不好,一路逆袭成为博士,发布顶刊论文,拿下雷军奖。

当然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总有一个贤惠女性:

文科生女友几乎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还有,他也会劳逸结合。忙累了,就玩黑神话悟空、艾尔登法环这些游戏。

哥们你太强了。

等等,看看文章的遣词造句,你更会觉得这样的人生太刺激:

“一张行军床,睡醒便是科研。”

“竞赛其实是最快的成长通道,对手会不断鞭策你努力。”

但励志文章发出来后,几乎被一边倒地骂。

为啥?

为啥女生要牺牲自己?

文章说李同学喜欢用理科思维影响文科生女友,还有就是晚上俩人打游戏。

其他没了,没有他为女生做的实质性付出。

反而另一边赫然写着:包揽三餐家务,让他无后顾之忧。”

有啥非得做三餐,去校园食堂吃不好吗?

再说了,包容他不同寻常的生活作息,也像是单方面的付出。

所以在网友看来,女友不仅仅是个工具人,还是一味奉献,不求索取的廉价女性。

那这种把女生塑造为保姆形象的做法,就是在贬低女性。

你觉得这种性别差异问题严重吗?不,文科生包揽做饭其实是整篇文章中问题最小的部分。

为啥论文查重率可以低到0.1%

学术论文查重率过低是有可能的。

一个例子是钱伟长院士写的论文《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里面有一句很硬核的话: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普通学生不是钱伟长。当你论文查重率都只是0.1%的时候,只能证明文章没有引经据典,没有文献解读论文不叫论文

为啥绩点降到一点几了,还能被副院长看中?

文章里写,大一大二那两年,挂科使其绩点从三点七暴跌至一点几,保研希望渺茫。

武汉大学的绩点是按照一整个学年算的,如果之前修了N个学分的课程,这时绩点3.7,那之后他需要挂很多门课,才可能把绩点拉低至一点几分啊。

问题来了,绩点那么低,怎么被副院长看上,破格收他进实验室的;

而且他挂了那么多课,没有被劝退或者延期毕业吗?

这些疑点之外,其他方面的小瑕疵都不值一提。

比如写了错字。

还比如,“以论文为基础,耗时两年半优化数据”的说法,像是说作者在刻意优化数据。

就这样,一篇文章最后成功惹到文科生、女性、科研人员。

只能怪DeepSeek写的了,否则谁背得起这个锅。

有趣的是,清华、北大几乎同一时间报道了校园伉俪。

清华大学,在47日发布文章:“清华园的浪漫:当认真的她,遇到博学的他!”

里面说了清华校友李阳与肖艳红的爱情往事,他们从清华园相识、同赴哈佛深造,到归国科技报国的故事。

不幸的是,这文章也被人吐槽。

一个是,清华那个标题写的“认真的她遇到博学的他”,但最后,女生去当物理系教授了,男生去创业了。

而且,她的形容词还得从他的夸奖里面挑个最差的,而他的形容词的确是从他个人成就中精炼的

当然这种吐槽更像是个人看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更关键的是质疑她也要牺牲。

按照文章叙述来说,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几乎都是女方在照顾。

那是不是没有完美的文章了呢?

巧了,北京大学在48日写了文章:“北大教授夫妇,一生相守在书房”

这篇文章讲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马真夫妇相守的故事。

从青丝到白发,他们的爱情与事业高度契合,相互促进,谁也不是谁的附庸。

很多人就感慨,北大赢麻了,唯一一个不是写女方为男方牺牲的。

但我始终觉得这跟大学无关,跟男女主人公也无关,只跟写作者有关。

毕竟,大学生必定有文化,但给大学生看的公众号不一定有文化。

而他们又忒爱造神。

你一定看过这种标题的文章。

寝室全员保研!” 

本科发表一作SCI XXX!” 

“GPA全院第一,三年国奖,TA是这么做到的!” 

双双保研!锁死这对神仙情侣!

神造了一批又一批。

没人管今年造的神过几年是什么样子,好像大家只在乎背后的流量。

可真实性呢?

很多学生吐槽,自己学校为了生造新闻,专门调人组成全员保研寝室。

这时候,占大多数比例的普通人消失在视野里,你成了数字,成了一个感叹号,一份物料。

也没人在乎吹崩了后发生什么。

兰州大学说自己的本科生大学四年发表31篇论文。

评奖评优流程上确实没问题,论文也是他写的,但一查发现写的都是写综述类文章,那这份科研含金量,容易被同行质疑。

新乡工程学院说自己学生政治考研97分,夸她是超牛大神,结果发现这成绩是假的。

另一边,网友觉得,你写造神文章,我就会给出毁神差评。

这时候对于故事主角的网暴都算轻的,网友很可能查他们户口,查他们祖上十八代,还把网暴的怒火烧到其他人身上。

不管真假都说当事人是关系户,不是学术二代,就是学术妲己、学术嫪毐。

所以很多大学公众号表面在造神,实际上在背刺主人公。

把正常考研说得像特权一样;

把正常情侣说得像封建夫妻;

把一个寻常故事说的像天神下凡,主人公必须全方面都完美,那这真的是普通学生想看的吗?

最后你会发现双方惨败,而文章作者在另一边沾沾自喜:

“我写了10+10+啊。”

有趣的是,这不是武汉大学公众号第一次被吐槽。

那种零星几字的标题党自不必说,完全无视新闻三要素。

很多时候公众号严重的图文无关,封面放的是美女图,内容是其他的。

后来大家发现它不带叹号不会说话了!

而且读者朋友,你也可以猜猜那天武大拼了什么?

当你觉得武汉大学不尊重学生的时候,他们也平等地不尊重老师。

一篇图书馆报道里说,“赵丽颖”在分享人工智能知识。

结果定睛一看,不写学者实名也就算了,关键还从两个人名字硬凑出一个“赵丽颖”来。

非常不尊重人,也彻底娱乐化了。

但你不能怪武大公众号运营团队,因为大家都这么干。

你看看,这种简单到爆的文章,会让你猜猜猜。

最后,很多大学生取关自己家的公众号,完全不是在玩个性,而是公众号的调性让他们失望,看不到有用信息,还被营销文风搞得麻木。

本来不是这样的。

有网友吐槽,自家学校在几年前会在标题里清晰写明招生报名简章,但现在不会了。

现在就是一句话:发布一则重要信息。

这算好的,你翻翻它其他发布记录。

就是一字诗。

正常的理解是,大学公众号只要做到为学生服务,做到信息精准传送就行。

很简单的工作吧。

但现在变成了,学生的公众号不是给学生看的,学生投诉了也不改。

那谁说文科没用的。

文科太重要了。

能把故事写好写真,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人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校公众号 虚假宣传 性别差异 真实性 过度包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