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4月14日 10:30
债市短期可能经历调整,或迎布局窗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分析了近期中美关税摩擦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美方关税政策反复,引发市场对中美贸易前景的分歧。与此同时,亚太地区国家减持美债,加剧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文章指出,国内市场避险情绪波动,股债市场震荡。作者认为,短期内中美关系难有实质性缓和,二季度或面临最大挑战。然而,为应对外循环压力,国内或将采取“宽货币”政策。文章预测,债市短期调整后,季度级别的债牛行情正在酝酿。

😟 **关税摩擦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美方对华关税加码,对其他国家及地区则给予关税宽限,加剧了市场对中美贸易落地结果的分歧,并导致国内市场避险情绪的密集释放和波动。

📉 **短期内中美关系难有实质性缓和:** 美国或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削弱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但由于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短期内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中美双方可能仍处于紧张状态,主动示弱的可能性较低。

🗓️ **二季度或面临最大挑战:** 本轮关税冲突中,国内出口面临全面大额关税压力,外循环冲击可能加速。同时,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保持观望态度,导致二季度成为关键时点。

💰 **“宽货币”政策或将出台:** 为应对外循环压力,国内或将进入“稳增长”阶段,降准降息等“宽货币”政策可能在二季度推出。此外,财政刺激和人口支持政策也可能随之而来。

📈 **债市短期调整后,长期看好:** 尽管短期内债市可能因超预期数据和资金面变化而调整,但长期来看,关税冲击将在二季度基本面数据中集中释放,降准降息或将落地,利率仍有下行趋势。


过去一周,全球关税摩擦仍在发酵。美方态度反复无常,对中国的关税持续加码,而对其余国家及地区则均给予了对等关税的宽限,这也使得市场对中美关税落地结果,分歧加大。与此同时,部分亚太地区国家开始大额减持美债,无风险资产超预期下跌,加剧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或在一定程度上对美方的无理行径起到了限制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市场避险情绪密集释放,随后又逐步退坡,资产定价相应进入了大开大合的混沌状态。4月7日,上证指数、沪深300、科创50、中证1000等重要股指跌幅单日达到7%-12%,但在随后的4月8-11日间,“国家队”托底作用下,股市情绪强势修复,四大股指累计涨幅达到4%-9%。“股债跷跷板”的作用下,4月7日10年国债收益率单日下行9bp至1.63%,但在后续四个交易日中,长端利率又重返至1.65%附近持续震荡。

从债市视角来看,利率自低位回调,或反映投资者存在两点担忧:一是美国受制于其国内的经济、金融、舆论压力,已初步向世界其余国家释放善意,中美能否在短期内启动谈判,缓和彼此间的贸易隔阂。二是国内政策刺激的应对手段,从权益和商品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对于增量财政政策存在较强预期,风险偏好有所提升。

我们倾向于认为,首先,双方在短期主动缓和的概率可能不大。美国近期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差异化态度,表明其意图之一可能就是削弱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通过所谓的对等关税“优惠”拉拢部分制造业生产大国,塑造新的全球贸易格局,同时降低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不过,全球贸易已然进入了产业链模式,美国可能难立即完全摆脱“中国制造”。据USITC 2024年数据,美国进口商品总额为3.2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比例大于70%的商品共计890种,累计进口金额为1499亿美元,这部分占美国进口规模的比例为4.6%,这也是中国在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之一。不过现阶段来看,中美双方可能仍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之中,任何一方主动示弱的概率都较低,边际缓和可能需要等到美方通胀、失业率、经济数据等关键变量出现变化。

其次,二季度可能是挑战最大的时点。不同于2018-2019年首轮贸易摩擦的逐批次加征关税情形,本轮关税冲突中,国内出口面临全面大额关税压力,外循环冲击可能不再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会成为一个快变量。与此同时,在美方无理且强势的背景下,其余国家或地区可能也会对惩罚性关税存在忌惮,在暂缓90天的过程中整体保持观望态度,如欧盟领导人访华时间定在了今年7月,恰逢关税豁免期结束。

再者,二季度降准降息等“宽货币”政策可能均不会缺席。外循环压力渐增,国内大概率进入“稳增长”阶段。参考历史经验,如2014-2016年的基建棚改“稳增长”、2020年及2022年的疫情“稳增长”,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普遍较早,且最终的执行次数不仅一次。宽货币之后,可能还会伴随财政层面的刺激,以及人口相关的支持政策。放眼当下,从外需放缓到内需支撑的转型过程中,“宽货币”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关税冲击之下,季度级别的债牛行情正在酝酿,不过短期可能经历调整,是较好的布局窗口。4月13日,央行罕见在非工作日公布社融数据,3月新增社融5.89万亿元,新增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二者均远超市场预期的4.73、2.93万亿元。此外,以往通常安排在下午季度进出口数据发布会,也被提前至14日上午10点召开,背后可能反映对等关税落地以前,3月出口同样不弱。而一季度经济数据要到16日出炉,可能在此之前,市场情绪都偏谨慎。

债市短期调整的幅度,除基本面因素之外,资金面的变化也至关重要。未来一周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将提升至7000亿元之上,叠加16日起即将进入税期资金准备期,资金体感可能也会间歇性转差,或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债市的利空情绪。

综合来看,债市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密集出炉的超预期数据与增量信息,市场风险偏好容易摇摆,对利率行情形成压制。但随后的主线可能依然是,关税带来的短时冲击或在二季度基本面数据中集中释放,由此降准降息都可能落地,利率仍处下行趋势之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美贸易战 关税 债券市场 货币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