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 资讯 - undefined 04月14日 10:19
天量美债从何而来?复盘那些年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刘郁大师课3.3】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期《化债浪潮下的资产定价新逻辑》中,刘郁深入探讨了财政货币化的核心。他指出,财政货币化源于财政扩张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央行承接国债的程度取决于自主决策。文章对比了央行自主决策与MMT模式下的差异,MMT模式下,货币政策受财政控制。此外,文章还预告了对美国财政货币化之路的复盘,并探讨了美国吸引全球买债的原因,以及日央行面临的挑战。欢迎加入课程,深入学习。

💡财政货币化的核心在于财政政策扩张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当财政发行国债时,央行可能直接承接部分国债,从而实现财政货币化。

⚖️央行承接国债的规模,取决于央行的自主决策。央行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判断,决定承接多少国债。

💣MMT(现代货币理论)与央行自主决策的区别在于,MMT模式下,央行承接国债的规模取决于财政的控制,货币政策成为财政的附庸。

🇺🇸文章预告将复盘美国的财政货币化之路,分析美国如何吸引全球购买其国债。

🇯🇵文章还将探讨日本央行在财政货币化方面面临的特殊情况,以及与美国的不同之处。

本期内容

华尔街见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刘郁,欢迎来到《化债浪潮下的资产定价新逻辑》。

从财政货币化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在于财政政策扩张及货币政策配合。当财政发行国债时,其中一部分需求可能由央行直接承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货币化。

但是,央行直接承接和所谓的MMT之间有多大差别?我认为差别在于程度,央行承接多少取决于自主决策。比如,财政今年要发行50万亿的债券,央行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决定承接其中的10万亿还是20万亿,这取决于央行的自主判断。

然而,比较极致的MMT政策核心在于:央行承接多少不取决于央行意愿,而取决于财政对央行的控制。财政可以说“让你接多少就得接多少”,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从自主决策变成了财政的附庸,相当于整个国家只有财政政策,而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是程度上的差异。

本节内容,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刘郁将复盘美国的财政货币化之路

天量美债从何而来?“赤字货币化”又是什么意思?

同样是财政扩张,为什么美国能让全世界买债?日央行却只能“独自下单”?

「大师课 | 化债浪潮下的资产定价新逻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下方图片加入,学习本课程的完整内容。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财政货币化 央行 国债 MMT 货币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