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镜安全 04月11日 23:36
最佳实践|携手保险资管巨头,共筑保险行业软件供应链安全治理体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分享了某保险行业领军企业构建数字供应链安全体系的实践经验。该企业通过整合SAST、SCA、IAST、ASOC等技术,实现从开发到部署的全流程安全管控,有效应对供应链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提升开发效率,并满足合规要求。该方案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展示了如何构建更安全、更稳定的软件供应链,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客户数据的安全。

🛡️ **全方位安全体系构建:** 该方案构建了“工具平台层-流程融合层-运营管理层”的三级架构,集成了SAST、SCA、IAST等技术,实现对代码、开源组件、运行时环境的全方位风险检测,形成立体防护。

🚦 **风险分级与自动化:** 基于CVSS评分对开源组件进行风险分级,红色风险组件直接阻断上线。在CI/CD流水线中嵌入安全检测与阻断机制,实现安全流程的自动化,确保“不安全不发布”,提高开发效率。

📊 **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 通过ASOC平台实现风险可视化、修复流程自动化,支持跨团队协同。IAST检测结果与SAST/SCA数据交叉分析,形成风险全景图,提升漏洞修复的针对性。

🚀 **效率与成本优化:** 高危漏洞修复率从不足70%提升至95%以上,开发周期因安全滞后导致的延长从15%降至5%以内,综合人力成本降低60%以上,供应链韧性增强。

原创 Xmirror 2025-04-11 17:28 北京

最新落地实践!基于“多模态SCA+DevSecOps+SBOM风险情报预警”的第四代数字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软件供应链安全已成为保险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石。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保险行业对软件供应链的依赖性显著增强,软件供应链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剧。某保险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构建全面的软件供应链安全体系,成功应对了行业安全挑战,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本文将深入剖析该企业的软件供应链安全建设方案,为保险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最佳实践。


本方案旨在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软件供应链安全体系,提升保险行业软件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保险行业面临的严峻安全挑战,结合行业特性,本方案引入SAST、SCA、IAST、ASOC等技术平台,实现从开发到部署的全流程安全管控。通过自动化安全测试、开源组件分析、交互式安全检测等手段,有效识别和修复安全漏洞,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强化安全开发管控平台与DevOps系统的集成,实现安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软件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保险业务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业务的连续性和客户数据的保护。另一方面,保险行业受到严格的监管要求,如《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外,近年来针对金融行业的供应链攻击频发,如恶意软件植入、数据篡改等,给保险机构带来了重大的安全挑战。

该保险企业是国内知名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业务涵盖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等多个领域。企业拥有员工数万人,服务客户超过亿级,在全国设有数百家分支机构。随着业务的拓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的软件供应链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开发团队、供应商、第三方组件等日益增多。然而,原有安全管控存在工具分散、数据孤岛、响应滞后等问题,导致开发周期延长15%,高危漏洞修复率不足70%,为了保障业务的安全运营和客户的信任,企业决定构建一套全面的软件供应链安全体系。

项目满足四大需求:

1. 应对安全威胁:有效防范供应链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保障客户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安全。

2. 满足合规要求: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监管处罚。

3. 提升开发效率:通过自动化安全测试和流程集成,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开发效率。

4. 增强供应链韧性:建立可靠的供应链安全机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项目实施内容

本方案以“全链路风险管控、自动化能力嵌入、数据化决策支撑”为核心思路,构建“工具平台层-流程融合层-运营管理层”三级架构,通过SAST(静态代码分析)、SCA(软件成分分析)、IAST(交互式应用安全测试)、ASOC(应用安全运营中心)四大技术平台与DevOps体系深度集成,实现从研发、测试到上线运营的软件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

方案聚焦保险行业软件开发中“高危漏洞修复效率低、开源组件风险失控、安全与开发流程割裂”等核心痛点,通过标准化接口对接、自动化规则引擎、分级风险处置机制,将安全能力无缝嵌入开发流水线,形成“检测-分析-修复-验证”的闭环管理,最终实现安全左移落地与供应链风险的可视化、可量化、可追溯。

实施路径分三步走:

1. 工具链集成:引入SAST、SCA、IAST工具,覆盖静态代码、开源组件、动态运行三大风险场景。

2. 平台化联动:ASOC作为安全开发管控平台,打通DevOps系统与安全工具的数据壁垒,实现资产、漏洞、修复状态全局可视。

3. 流程自动化:在CI/CD流水线中嵌入安全检测与阻断机制,确保“不安全不发布”,并联动工单系统实现漏洞闭环管理。


项目建设亮点

(一)关键创新技术指标

1. 检测精度与效率提升

(1) SAST静态代码分析:检测准确率达92%以上,覆盖OWASPTop10风险及内存泄漏、空指针引用等结构性漏洞,通过智能规则引擎过滤40%无效漏洞,聚焦高危风险。

(2) SCA组件风险分级:基于CVSS评分建立**红(≥9.0)、橙(7.0-8.9)、黄(4.0-6.9)、绿(<4.0)**四级修复策略,红色风险组件阻断上线,橙色风险强制版本发布前修复,实现开源组件风险的精细化管控。

(3) IAST动态检测效率:通过自动化插桩技术,部署效率提升70%,无需人工修改代码,实时捕获运行时逻辑漏洞、权限问题等动态风险,补充静态检测盲区。

2. 漏洞修复与流程效率优化

(1) 高危漏洞修复率:从原有不足70%提升至95%以上(通过CI阶段强制阻断、ASOC平台智能预警实现)。

(2) 漏洞响应周期:平均修复时间(MTTR)从72小时缩短至48小时,修复效率提升30%,开发周期因安全滞后导致的延长从15%降至5%以内。

(3) 流水线自动化率:CI/CD阶段安全检测自动化覆盖率达100%,SAST、SCA、IAST工具通过标准化接口与DevOps流水线无缝对接,实现“检测-阻断-修复”闭环减少人工干预。

(二)核心创新点

1. “工具平台层-流程融合层-运营管理层”三级架构创新

工具平台层:集成SAST、SCA、IAST三大技术工具,覆盖代码逻辑、开源组件、运行时环境的全维度风险检测,形成“静态+动态+成分分析”的立体防护体系。

流程融合层:通过ASOC(应用安全运营中心)打通DevOps系统与安全工具的数据壁垒,实现应用信息、版本变更、流水线状态的实时同步,消除“数据孤岛”,构建全链路安全数据流。

运营管理层:基于ASOC平台实现风险可视化、修复流程自动化(如自动生成安全报告、触发工单系统),支持跨团队(开发、测试、安全)实时协同,解决传统安全管理中“流程割裂、响应滞后”的痛点。

2. DevOps深度融合的“安全左移”实践

双接口联动触发机制:在CI阶段通过“任务下发接口+结果获取接口”自动触发SAST/SCA检测,检测结果实时反馈至流水线,高危漏洞或红色组件直接阻断代码提交/构建,实现“不安全不入库、不安全不发布”。

动态插桩与参数自动化配置:CD阶段通过流水线参数预设(应用ID、版本号、环境变量),自动完成IAST探针部署,无需人工干预,解决传统动态检测中部署复杂、依赖手动配置的问题。

质量红线与分级阻断策略:在流水线中设置刚性门禁(如高危漏洞数>1、红色组件存在),结合CVSS评分实现差异化风险处置,平衡安全严格性与开发效率。

3. 基于业务场景的风险智能管理

组件依赖可视化图谱:通过ASOC平台实时展示开源组件依赖关系,支持钻取查看版本号、开源协议合规性、历史漏洞记录等,快速定位风险组件的上下游影响范围,解决传统SCA工具“只检测不分析”的局限。

运行时风险动态关联:IAST检测结果与SAST/SCA数据交叉分析,形成“代码逻辑+组件成分+运行行为”的风险全景图,例如通过动态参数识别越权漏洞对应的业务逻辑缺陷,提升漏洞修复的针对性。

(三)与原有版本对比:从“割裂管理”到“全链路闭环”


项目实施效果

(一)核心指标对比:从 “低效割裂” 到 “高效闭环”

(二)漏洞检测与风险管控量化对比

(三)安全效率与成本优化对比

(四)典型场景对比:以 Log4j2 漏洞为例


总结:数据化驱动安全效能飞跃

漏洞管理精细化:通过SAST/SCA/IAST联动,实现“代码-组件-运行时”全链路风险覆盖,高危漏洞修复率从不足70%提升至95%,真正做到“应修尽修”。


流程效率大幅提升:CI/CD流水线自动化率达100%,安全检测与阻断零人工干预,开发周期因安全滞后导致的延长从15%降至5%,安全不再是“拖后腿”环节。


成本效益显著:通过智能过滤减少40%无效漏洞处理、动态插桩提升70%部署效率、跨团队协同缩短70%响应周期,综合人力成本降低60%以上,同时避免因安全事件导致的业务损失(如客户数据泄露、监管处罚等)。


供应链韧性增强:基于CVSS的组件分级管控,红色/橙色风险组件100%拦截,第三方组件风险从“不可控”变为“可量化、可追溯”,为保险行业应对开源依赖风险提供了标杆范式。

身为全球数字供应链安全开拓者与引领者,悬镜安全将持续深耕数字供应链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与实践创新,通过“AI智能代码疫苗技术”深度赋能原创专利级“多模态SCA+DevSecOps+SBOM风险情报预警”的第四代DevSecOps数字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构筑起适应自身业务弹性发展、面向敏捷业务交付并引领未来架构演进的共生积极防御体系,助力企业用户数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数字供应链安全能力质的飞跃,守护中国数字供应链安全。


推荐阅读


关于“悬镜安全”


悬镜安全,起源于子芽创立的北京大学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团队“XMIRROR”,作为数字供应链安全和DevSecOps敏捷安全开拓者,始终专注于以“AI智能代码疫苗”技术为内核,凭借原创专利级“多模态SCA+DevSecOps+SBOM风险情报预警”的第四代DevSecOps数字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创新赋能金融、车联网、通信、能源、政企、智能制造和泛互联网等行业用户,构筑起适应自身业务弹性发展、面向敏捷业务交付并引领未来架构演进的共生积极防御体系,持续守护中国数字供应链安全。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数字供应链安全 DevSecOps 保险行业 安全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