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南方航空部分航班更换“超薄座椅”引发关注,乘客体验受到影响。南航解释此举与票价无关,旨在增加座位数、提高经济效益。其他航空公司如东方航空、厦门航空也开始使用薄座椅,并伴随餐食缩水等情况。专家指出,行业需求变化、成本压力以及价格竞争是航空公司调整的原因,同时也提示政府加强监管。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促使航空公司进行市场化调整,以应对挑战。
💺 南航等航空公司为提高经济效益,开始在航班上使用“超薄座椅”,以增加座位数量。例如,每架全经济舱飞机能增加14-28个座位,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预计增收3亿元/年。
🍽️ 除了座椅调整,部分航空公司还出现了餐食缩水的情况。这表明,为了实现降本增效,航空公司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 专家认为,航空公司“减配”是由于行业需求变化,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这种变化促使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调整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同时也提示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管。
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中国南方航空(后称“南航”)的部分航班采用了“超薄座椅”,调侃称“沙发椅”变“硬座”,乘坐体验大打折扣。此前,南航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称:“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
据了解,采用新型轻质座椅后,南航每架全经济舱飞机能增加座位14-28个,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项目预计增收3亿元/年。
为更好实现降本增效,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已开始使用薄座椅,并出现了航空餐食缩水的情况。
相关专家直言,各航司出现“减配”的情况,是由于行业所面对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这不仅推动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调整,也提示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
“如今在旅游出行方面,人们更加看重性价比,对价格较为敏感。”这种变化从需求方传导到了供给方,航司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及价格竞争的压力,这推动各航司不得不进行市场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