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南方航空的部分航班因更换“超薄座椅”引发广泛关注。乘客反馈乘坐体验下降,与此前南航的回应形成对比。实际上,此举是航空公司为实现降本增效而采取的措施之一,通过安装轻质座椅增加座位数,从而增加收入。除了南航,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也开始使用薄座椅,并出现餐食缩水等情况。专家指出,行业需求变化推动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调整,政府需加强监管。在旅游出行领域,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促使航空公司面临成本和价格竞争压力,进而进行市场化调整。
💺 南航部分航班采用“超薄座椅”引发关注,乘客反映乘坐体验下降,引发争议。南航回应称,这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
💰 采用新型轻质座椅是航空公司降本增效的措施之一。每架全经济舱飞机可增加座位14-28个,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预计增收3亿元/年。
🍽️ 除了南航,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也开始使用薄座椅,并出现了航空餐食缩水的情况,反映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成本压力。
🧐 专家认为,行业需求变化推动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调整,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促使航空公司面临成本和价格竞争压力,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管。
4月11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中国南方航空(后称“南航”)的部分航班采用了“超薄座椅”,调侃称“沙发椅”变“硬座”,乘坐体验大打折扣。
此前,南航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称:“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
据了解,采用新型轻质座椅后,南航每架全经济舱飞机能增加座位14-28个,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项目预计增收3亿元/年。
为更好实现降本增效,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已开始使用薄座椅,并出现了航空餐食缩水的情况。
相关专家直言,各航司出现“减配”的情况,是由于行业所面对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这不仅推动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调整,也提示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
“如今在旅游出行方面,人们更加看重性价比,对价格较为敏感。”这种变化从需求方传导到了供给方,航司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及价格竞争的压力,这推动各航司不得不进行市场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