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汇 04月10日 09:06
从像素到体温,电子宠物如何制造情感羁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电子宠物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拓麻歌子到如今具备人工智能的AI宠物机器人,它们通过外形设计、传感器、语音识别和情感反馈等技术,实现了从虚拟互动到三维物理交互的转变。这些宠物不仅能识别主人的动作和情绪,还能主动互动,提供陪伴和关爱,满足了人们对情感连接和心理疗愈的需求。文章还分析了AI电子宠物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 早期电子宠物以简单的互动为特征,如拓麻歌子和数码暴龙机,通过喂食、清理等操作满足基本需求,开启了虚拟陪伴的时代。

📱 随着技术发展,电子宠物融入触摸屏和语音识别,如Nintendogs和QQ宠物,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拓展了游戏功能,丰富了用户体验。

🤖 近年来,AI技术赋能电子宠物,使其具备实体形态和情感交互能力,如索尼AIBO和LOVOT,能够识别情绪、自主学习,提供更个性化的陪伴,满足情感需求。

2025-04-10 08:01 北京

“出圈”的明星产品,往往兼具外在治愈感与内在智能化

如果你想养一只宠物,但又顾虑它会掉毛、生病,或者担心没有时间陪它遛弯,帮它铲屎、洗澡,那么养一只“电子宠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你印象中的电子宠物,是不是只存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中,比如记忆中的拓麻歌子、汤姆猫和旅行青蛙;或是能听懂简单的语音指令,比如回答问题、播放音乐,并且可以自由移动的宠物机器人?


借助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现在的电子宠物不仅拥有仿真的萌宠外形,还能识别主人的动作、声音,甚至情绪,主动跟你打招呼,向你撒娇,陪你聊天……让你真正感受到陪伴和关爱。


从“像素喂养”到情感陪伴,那些看似没有实用功能的电子宠物,一直在进化,并在今天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

“虚拟养成”宠物进化史


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宠物就已经开始流行。


1996年,日本万代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Tamagotchi”的便携式电子宠物机,它还有个正版译名——“拓麻歌子”。初代拓麻歌子的外壳与现在一样呈蛋壳形,但只有三个按键和一块小的黑白屏,上面显示了一个小型的虚拟宠物。玩家需要定期喂食、清理、娱乐和照顾宠物的需求,以确保其健康和快乐。如果忽视了宠物的需求,它会生病甚至“死亡”。

图源:万代


尽管只是简单的互动,电子宠物的反馈也很程式化。但在那个娱乐方式匮乏的年代,拓麻歌子一经推出,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了一种文化热潮。


1997年,万代公司又推出了“数码暴龙机”,定位是给男孩子玩的拓麻歌子,玩家可以在数码暴龙机中饲养、培养和进化“数码宝贝”。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加入了进化系统和对战机制,玩家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引导数码宝贝成长为不同的形态,然后与其他玩家的数码宝贝进行对战,为游戏增添了策略性和竞争性,吸引了广泛的玩家群体。

图源:万代


可以说,以拓麻歌子、数码暴龙机为代表的产品,通过小巧的机器和像素带来了屏幕中的虚拟陪伴,打开了“电子宠物”的开端。


随着技术的更迭,后续的电子宠物逐渐引入了触摸屏和语音识别技术,使其能够以更加自然、多元的方式与用户互动。


比如,任天堂于2005年发布了一款专为Nintendo DS掌机设计的虚拟宠物模拟游戏——Nintendogs。游戏中,玩家作为一名宠物主人,需要负责照顾一只或多只虚拟的小狗,既可以通过触摸屏抚摸狗狗、训练它们完成特技,也允许用语音命令进行训练。而小狗则会根据玩家的行为做出不同的反应,形成个性化的互动新体验。


在电脑端,2005年推出的QQ宠物,是很多中国90后玩家的回忆。玩家可以认养一只与QQ图标相似的企鹅作为宠物,通过喂食、洗澡、玩耍等方式来照顾它们。一开始,QQ宠物只是作为桌面助手出现在玩家的电脑桌面上,后来随着玩家增加,推出了更为丰富的社区玩法,不仅可以进行宠物的个性化装扮,也可以在社区中完成各种活动和游戏。


之后,电子宠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机这种移动设备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游戏设备和电脑主机。


例如分别于2010年和2017年推出的Talking Tom(汤姆猫)、旅行青蛙,都是曾经风靡全球的虚拟养成手机游戏,让玩家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虚拟宠物养成乐趣。然而,这些电子宠物仅活动于屏幕画面内,与真实世界并无实际交集。

图源: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


打破“次元壁”,电子宠物实体化


随着AI技术与硬件设备的发展,电子宠物逐渐从二维虚拟互动走向三维物理交互,不仅具备实体形态,还长出了更智慧的“头脑”,能够回应我们的情感,学习我们的习惯,提供更个性化、贴心的陪伴。


不过,这经历了一段颇为漫长的技术与商业探索。


2000年代,有公司开始尝试引入传感器和初级AI技术,将电子宠物实体化。其中,索尼公司于1999年首次推出的一个机器人宠物——索尼AIBO,被视为这一技术探索阶段的先锋。


AIBO的设计仿照了一只小狗,搭载了传感器、麦克风、摄像头等硬件,支持语音指令识别、动态平衡、环境感知等能力,可以通过流畅的动作和复杂的行为与用户进行交流,例如摇尾巴、发出吠叫声等。同时它还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用户的互动逐渐改善自己的行为和反应。

2017年,索尼推出新版AIBO机器人

图源:索尼中国


初代AIBO定价在2500美元左右,尽管后因索尼公司战略调整而停止生产,但其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化互动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家庭娱乐领域的创新尝试,也证明了高端宠物机器人商业化的可能性。


同期的电子宠物产品,大多是入门级、“伪AI”的玩具级电子宠物,虽然宣称能与人们进行交流、互动,但其反馈机制完全依赖预编程脚本,动作执行能力极为有限。


例如1998年风靡全球的Furby,仅基于简单的“需求-响应”逻辑,缺乏环境感知和自然语音处理能力,类似于声控洋娃娃。世嘉与Activision在2011年联合推出的电子宠物狗Wappy Dog也是如此,配备简单的触觉传感器和运动检测器,只能完成摇尾巴、趴下等有限动作,这些互动动作还得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才能实现。


大概从2018年开始,电子宠物的发展逐渐进入新阶段,具备高度的人工智能,可以理解和学习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从而进行复杂的互动和行为表现。


Anki推出的Vector就是一款智能机器人宠物,与传统电子宠物不同,它的核心亮点在于内置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听懂简单的语音指令。此外,Vector还能通过与云端连接,定期获取软件更新,以不断增加功能和提升智能表现。这让它不仅是一款玩具,更是一个可进化的家庭伴侣。


而在电子宠物的中高端市场,依旧追求情感AI与具身智能的融合,着力打造深度陪伴的体验。比如日本公司GROOVE X于2019年公开发售的LOVOT,它不像传统机器人专注于任务执行,而是以温柔、可爱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LOVOT拥有大眼睛和软萌的身体,体温设定在37-39摄氏度。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和AI技术,识别人类的动作和表情,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还会主动寻求拥抱、撒娇,并且能够学习和记住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展现出类似宠物的行为。

图源:LOVOT官方


不过,LOVOT的单台售价高达3000美元,为了使用部分核心功能,还必须强制绑定LOVOT CARE订阅服务,年费为165美元。虽然单论花费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但出色的情感陪伴效果还是让它拥有了一批高黏性用户,验证了现代人对情感连接与心理疗愈的迫切需求。


从 “物理在场” 到 “情感响应”


近年来,AI宠物机器人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市场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AI宠物机器人,它们在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上各有特色,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而近期较为“出圈”的明星产品,往往兼具两大核心特质——外在治愈感与内在智能化,不单单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是可以进行情感响应,让用户感觉到被需要、被陪伴。


这是因为电子宠物流行的内在逻辑,与宠物经济基本一致。但是相比真实宠物,一方面,养一只电子宠物不需要进行喂养、洗澡、遛弯等日常照料;另一方面,AI技术不仅为电子宠物提供了最核心的“生命体模拟”,还能通过算法提供定制化的情感支持,让其进行主动的情感反馈、自主学习。


例如在CES2025上引发广泛关注的ropet,以robot+pet的名字命名,毛绒绒的材质具备加温系统,鼻子内装置了视觉传感器和听觉传感器,外表下还隐藏了响应式触觉系统,使得ropet可以识别人类的动作、语言、面部表情,并推断出相应的情绪状态,再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针对性反馈让用户产生真实的情感羁绊。

图源:ropet萌友


还有动不动就卖断货的AI宠物Moflin,尽管没有四肢,运动能力有限,但它拥有毛茸茸的治愈系外表,上市前就备受关注。Moflin会动会叫,会感知记忆,并拥有多种情绪反馈,甚至会随着时间以及互动频率产生强情感连接。它可以通过记忆人的声音、互动习惯,来分辨谁是主人并做出特定反应,使得互动更加生动和个性化,模拟真实的养宠体验。

图源:卡西欧官网


当然,实现一个“懂你”的电子宠物不仅需要各类AI技术的集成,还需要应对现实中的诸多挑战。例如,方言、口音、多语言混杂的语音识别问题,复杂情绪的表达与理解,专业领域的词汇和语境分析等等。这些都需要更精确的模型和更丰富的数据集来解决。


AI电子宠物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能够 “实时进化” ,认知能力和情感交互能力不断升级。互动得越多,电子宠物就越懂用户,就能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形成反复的交互循环。


在商业层面,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但硬件成本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也是一大挑战。一个AI陪伴宠物的定价,全看它使用了怎样的技术。便宜的AI插件只要几百块,而搭载多模态传感器与情感计算引擎的深度交互产品可以卖到上万元。只有随着技术迭代、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AI电子宠物的成本才能逐步下降,从科技尝鲜品进化为大众情感消费品。








推荐阅读




看完这7条规则秒懂: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化解客户难题? | 红杉汇内参

AI大家说 | 每天与AI聊天:越上瘾,越孤独?

基辛格百岁追问:AI时代人类如何守护自身价值? | 红杉Library

数智时代企业竞争法则:抢首发,占先机

未来五年全球将增7800万岗位,科技技能需求飙升 | 首席人才官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电子宠物 人工智能 情感陪伴 AI机器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