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4月10日 02:47
[今日要闻] 嫦娥六号月壤首次揭示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基于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科研人员首次揭示月幔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其时空演化提供关键约束,该研究对月球起源等有重要意义。

🌑月幔水含量对揭示月球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月球大碰撞起源假说认为其水分曾被蒸发

🚀嫦娥六号样品为认识月幔水时空演化提供机遇,研究显示其月幔源区更'干'

💡该研究结果为月球起源假说及后续演化提供关键证据

    科技日报北京4月9日电 (记者陆成宽)基于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揭示,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为小于2微克/克。这一结果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相关研究成果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月幔水含量在揭示月球起源、岩浆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原始地球,抛射出的物质经过重新吸积形成了月球。这就是月球的大碰撞起源假说。

    在这个撞击事件中,月球的水分被蒸发殆尽。近20年来,关于月幔到底是富水还是贫水,科研人员一直存在争议,且所有发表的数据都集中在月球正面。

    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重要机遇。此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森研究员、林杨挺研究员与南京大学惠鹤九教授团队对获批的嫦娥六号玄武岩岩屑样品开展了源区水含量的研究。

    结果显示,嫦娥六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水含量仅为1—1.5微克/克。这是已报道数据中的最低值,表明嫦娥六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比月球正面月幔更“干”,其原因可能是月球南极艾特肯撞击事件改造了月幔源区的水。该研究结果为月球大碰撞起源假说以及月球的后续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自然》审稿人表示,这是一项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研究,研究团队对人类首批月球背面玄武岩进行了月幔水含量的基础工作。其中一位审稿人说:“这篇论文首次报告了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它将成为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的一项里程碑式研究。”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嫦娥六号 月幔水含量 月球起源 月球演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