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4月09日 23:24
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5个方法 与钱无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人们对幸福的误解,并引入了马丁·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该模型由积极情绪、全情投入、正向关系、意义和成就感五个要素构成。文章强调幸福不仅仅是愉悦,还包括个人潜能的实现、生活的意义、对他人的帮助以及自我的成长。通过PERMA模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追求更高级幸福感的切入点,例如拓宽积极情绪的来源、寻找心流、从社交中收获幸福、让对自己的意义与对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以及认识到成就的多样性。

😊 积极情绪:幸福不等于金钱、地位等,过分关注这些会挤占体验其他积极情绪的机会。积极情绪包括平和、恬淡、舒畅等,而非仅限于“爽”。

🎯 全情投入:体验“心流”意味着全情投入,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利用才干、战胜困难和达成价值,对幸福感有积极推动作用。例如,外科手术医生在紧张的手术中也可能进入心流状态。

🤝 正向关系:亲情、友情、爱情对幸福感有促进作用,社交能提升幸福水平。与人交流、沟通,甚至与陌生人对话,都能带来幸福感。

💡 意义:让自己的意义与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善良的利他行为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例如,恪守家庭礼节或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幸福。

🏆 成就感:成就的样貌是多元的,学历、财富和地位并非构成生活的绝对意义。在属于自己的成就赛道上飞驰,而不是被强拉硬拽到一个内卷的竞技场内互殴,才能获得幸福感。

人们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人们对幸福还有很多误解。最常见的,就是将“幸福感”与“愉悦感”混为一谈。

如果某个足球队的前锋在落后一分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去突破对方的防线,内心焦虑有压力,却又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兑现了天赋——这是幸福吗?

答案是肯定的。

幸福不止是愉悦,还应该包括个人潜能的实现、生活的意义、对于他人的帮助以及自我的成长。如果把幸福整体看成已经完成的图景,有一个理论刚好可以告诉我们构成图景的五块拼图,那就是来自于马丁·塞利格曼的 PERMA。

所谓 PERMA,正是幸福的五个要素的缩写,它们分别是: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全情投入(Engagement)

正向关系(Relationships)

意义(Meaning and purpose)

成就感(Accomplishment)

PERMA 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科学地解构了幸福感,更是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提供了切入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可以怎样借助 PERMA,追求更高级的幸福感。

拓宽积极情绪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这样的错误论调:所谓幸福感,就等同于金钱、地位、声望、外表和财产。

这种想法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有市场。虽然这些事物许多时候能给人带来愉悦,但研究发现,一旦过于重视这些东西,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反而会上升。你可能认为自己有钱了就幸福,但因为你太在乎这件事,结果不管你有多少钱,都一定会认为自己“还不够有钱”,于是影响了幸福感。

掉进了“物质至上主义”的陷阱,过分关注上述的事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挤占了我们体验其他积极情绪,进而提升幸福感的机会。

如果你非常在意财富,花了海量时间做兼职赚外快,就可能无法体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安逸;如果你极为看重身材,咬着牙过度节食与健身,就可能错失与亲友“炫”一顿大餐的快乐;如果你为了紧跟股市波动,每天花了海量时间在手机上“盯盘”,就可能错过鸟鸣、草叶、鲜花。

积极情绪并不是只有“爽”,平和、恬淡、舒畅、欣慰、感动都算积极情绪,“我比别人强”只能算是一种基于竞争胜出的体验,远远不能囊括积极情绪的全部

寻找“心流”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感觉到时间飞逝?运动?阅读?钓鱼?手工?还是陪孩子玩?

不管你在做什么,当你感受到时间飞逝的时候,实际上都在体验着“心流”,它意味着你已然“全情投入”

心流体验往往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幸福感,也可能与消极情绪相关。如果你是一名技术高超的外科手术医生,在焦虑紧张地做手术,也可能会进入心流的状态。这其实并不矛盾,在心流状态中,你完全可以同时体验到焦虑紧张与幸福兴奋

提出心流这一概念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向几十个领域的专家询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一生中,在什么时候感觉最棒、表现最好”,而所有人都描述了心流体验。当你自愿参与一项具有挑战却也能应对的任务,当你达成了一系列目标,当你不断地处理关于自身进展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的时候,这种体验就会出现。

“全情投入”的价值不言而喻,利用才干、战胜困难和达成价值在这一刻融为一体,更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社交中收获幸福

亲情、友情、爱情对于幸福感都有促进作用,而且正向关系的力量远远不止于此。

事实上,你甚至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有效区分,到底是幸福的人爱社交,还是社交的人更幸福——研究发现,幸福的人往往会给社交更高的优先级,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人共处

不过这种因果关系上的迷思并不影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选择的行动:去交流,去沟通,去与人相处。就算你身在大城市,觉得身边没有一个特别亲近的人,也照样可以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因为就算和你对话的是个陌生人,你的幸福水平也能有所提升。哪怕你实在“社恐”,去逗逗狗,其实也能增加内啡肽、催产素和多巴胺的分泌。

当代文化中似乎有一种对深度关系的拒斥,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从思想到行动都拒斥进入亲密关系,或者坚定地与他人 “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一种生存在人际网络中的生物,纵然有独处的客观需要,也很难从彻底的社交隔绝中收获真正的幸福。

让对自己的意义与对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

芬兰哲学家弗兰克·马尔泰拉把生命的意义描述为“做对你和他人都有意义的事”。

善良的利他行为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从数据上看,“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表述甚至都不能描述真正的客观事实——在你帮助他人后,你的幸福感提升水平甚至有可能超过受助对象。

当然,“意义”本身也可以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比如在你的家庭中,恪守传统的长幼礼节具有意义,这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提升;或者你来自于军旅家庭,秩序感对你来说意义非凡,那在你通过身体力行,让生活井然有序的过程中,你也能收获幸福体验。

总之,让自己的意义与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是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的好方法。

能获得幸福的成就不止一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会忽视这点:“成就”的样貌非常多元,远远不止一种。

学历、财富和地位或许很重要,但它们是否能构成我们生活的绝对意义呢?如果所有的人都默认这种意义的构成,“卷”也就成为避无可避的最终归宿,幸福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有的人在获得了学历与财富之后,纳闷地发现自己依然不幸福,而这时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他忽视了自己真正在意的成就其实另有其物。

当一名好的父亲;能做出别人比不上的番茄炒蛋;可以辨别各种各样的矿石;精通唐诗……这些成就都无法直接置换财富与权势,却可能造就生命中的幸福感。

不要做那个看见别人排队,就直接跟在后面排队的人——他们排队买的东西也许本身就不适合你,或者你其实并不需要。人完全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成就赛道上飞驰,而不是被强拉硬拽到一个内卷的竞技场内互殴。

在哲学家边沁看来,所谓幸福即是“趋乐避苦”,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跳出混淆了幸福与愉悦的功利主义思维。也许在理解幸福方面,我们更应该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人具有其社会性与发展性,同时有权利、也应该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幸福。也许,你所处的环境工作辛苦、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但这并不妨碍你深刻而科学地解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毕竟唯有理解了幸福,才能真正幸福。

相信攒足了上面五块拼图,你也能够获得沉甸甸的幸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PERMA模型 幸福感 积极情绪 心流 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