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Crossing 04月09日 18:54
「快手,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在 AI 创造 1 亿营收后,快手的前路和野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快手在AI领域的战略转型,探讨其如何通过AI技术赋能短视频、电商等业务,实现商业模式的革新。快手推出可灵AI视频生成模型,并在商业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文章分析了快手在AI视频生成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其在内容创作、广告营销和电商等领域的应用,展现了快手从传统内容平台向AI科技企业的转变。

🚀 快手押注AI:快手积极拥抱AI,推出可灵AI视频生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内部各个事业条线和产品矩阵,以AI技术全面渗透商业矩阵的每一个角落,例如营销素材日均消耗达2000万元。

🎬 可灵AI的迅速崛起:快手可灵AI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多次迭代更新,其技术实力和内容创作能力得到市场认可,日均视频生成量超3000万条。与其他AI视频生成模型相比,可灵AI在画面质量、动态表现和文本遵循能力上表现出色。

💰 商业化探索与生态建设:快手积极拓展AI在多个商业场景的应用,包括虚拟数字人直播、AIGC短剧创作等。快手还推出了OpenAPI,面向B端发力,搭建多端跨平台产品矩阵,赋能电商、广告营销等业务。

🏆 行业竞争与未来展望:文章对比了快手可灵AI与其他AI视频生成模型,如Google Veo-2、Luma、Runway等。快手凭借其技术迭代和生态优势,在AI视频生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发展。

原创 镜山 2025-04-02 12:06 北京

当"土味"遇上前沿科技,当"老铁"拥抱AI创新。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快手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了一百多次 AI。


各种关于「快手,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接踵而来:

快手究竟会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这是一家短视频公司?还是一家电商公司?

或者说,它正在悄然转型成一家真正的 AI 科技企业?


快手可灵 AI 的出现,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用 AI 全面渗透商业矩阵的每一个角落。


自开始商业化以来,可灵 AI 业务的累积收入已经超过 1 亿元


这个数字无疑震惊到了每一位想要参与分 AI 蛋糕的人,和餐桌外的观察者们


可灵AI制作,来源:X 网友 @BennettWaisbren


「土味」「接地气」「老铁 666」这些以往的快手的标签,正一一被 AI 赋能,成了快手新的科技明信片。



2024 年,港股市场涌现了一批资本故事模版,小米押注智能汽车 + AI,快手则重推可灵 AI,并将 AI 赋能到内部各个事业条线和产品矩阵。


小米 SU7 的销量超过预期,AI 战略也在全面推进。2024 年研发投入 241 亿元,同比大增 25.9%,无疑给所有小米信徒打了一针强心剂。卢伟冰也向外部透露,小米在 2021-2025 年研发总投入预计超 1000 亿元,2025 年将超 300 亿元,其中 25% 用于 AI 研发。并且,他还强调:AI 技术将落地于小米各终端产品,赋能「人车家全生态」。


另一边,在 2024 年 6 月 6 日这一天,快手「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在官网正式上线,快影 App 作为体验入口开放邀测。在短短 1 个月内,基础模型加速升级,内测全面开放,同时会员体系正式上线 ——商业化的冲锋号吹响了。


2024 年 6 月,可灵 AI 冲进了 AI 视频行业。


在当时,可灵在全网热追的「威尔史密斯意大利面挑战」中的画面表现足以称得上优秀。作为一项席卷网络的趣味挑战,这一活动不仅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还成为了测试 AI 视频生成能力的一个非官方标杆。


刚出世的可灵,就已经在当时的全网热潮中脱颖而出,赢得好评


来源:Reddit 网友 @r/ChatGPT

杀入 AI 视频生成领域


今年,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打出 「用 AI 作为业务新引擎」 的口号,或主动或被迫地拥抱 AI 热潮。 快手的反应,足以称得上迅速,它俨然已经成为了先行者。


从现在的时间点逆流分析的话,快手在最开始所做的决策 —— 推出可灵 AI,并下大功夫转换商业引擎用 AI 激活整个商业矩阵,无疑是正确无误的。


这一点可以从几个数据清楚无误地判断而来:

    可灵 AI 的技术实力、内容创作能力得到了市场认可,日均视频生成量超 3000 万条。

    在商业应用中,快手 AIGC 营销素材日均消耗达 2000 万元


大量资源的投入,成功地让可灵 AI 生猛地闯进了 2024 AI 视频模型之年。


这一整年内,有多少家企业在斗兽场内角逐呢?我这里稍微举几个例子:Pika、Hailuo (Minimax)、Mochi、Adobe Firefly Video、Sora、Runway、Luma,还有在 2024 年 5 月的 Google I/O 大会上亮相的 Veo 系列(这也将会是可灵在未来几年中最强劲的对手)。



当然,在这几家内,像是 Sora 还没有完成彻底的商业化。但无奈于 OpenAI 的名头太响,Sora 的发布即便悬而未决,也牵扯着全球范围内无数人的心。



有着这把悬在所有视频模型厂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整个 AI 视频生成产业开始不断地向业务倾斜资源,加码资源。


在这场足以称得上残酷的 「AI 视频模型军备竞赛」中,可灵的迭代迅速加快。


正式亮相一个月内,快手可灵 AI 就经历了三次迭代更新。同时,申请用户数量已经接近 70 万。

该如何形容这种整个行业内无尽的卷,所引出来视频质量进化呢?

 外网网友的惊呼最能够证明。



X 上有一位 20 年 VFX 动画师 @brain_racked,总结了 2024 年 5 月的 Runway Gen-2 和 2025 年 1 月的可灵 1.6 的表现。


短短数月内,文本响应度和画面的呈现效果发生了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质的进化


来源:X 网友 @brain_racked


可灵 1.6 在细节上的表现,比如人物与物品的交互、光影的过渡以及背景环境的协调性,都体现出它在图像生成领域的强大实力。


即便各家 AI 视频模型已经在那片「焦土」里卷生卷死一年之久了。

但是从大的时间跨度来看,基础技术都极为新颖,且正处于超快速的迭代开发周期中,在未来 1-2 年内仍将显著增强。 无论国内外,AI 视频模型从不单独在生态结构中出现,各家模型都有其搭配内容生态的独特优势。



可灵 AI 凭借其画面质量卓越、动态表现自然合理和文本遵循能力增强赢得了比赛前半程,但是其背后技术团队的迅速迭代和技术领先与性价比,将会快速补足快手的生态位。


2024 年 8 月,快手正式开启 OpenAPI,面向 B 端发力。 

经过数个月的打磨,快手已经围绕可灵 AI,搭建好多端跨平台产品矩阵。由可灵作为核心的工作流已渐趋成熟,凭借高度性价比和低操作门槛,在外网牢牢占领了舆论阵地


例如下面这段视频,X 上一位作者使用 可灵 AI + Suno +Sora 的组合,仅由业余创作者以 2-10 美元的云 GPU 成本制作而成。


来源:X 网友 @@rohanpaul_ai


来源:X 网友 @AleRVG


再比如,用 Magnific + Kling 1.6 + Freepik Upscale 4K+ 音效的组合,即可轻松实现「超现实水下视觉的电影」


来源:X网友@MayorKingAI


「若由一个团队或 2-3 名 AI 专业人士投入 1 万美元制作电影,其效果堪比百万美元预算的大片。」

「《星球大战》制作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而现在 AI 视频创作者只需几美元就能制作这样的影片,只需使用 o3-mini-high 来编写脚本, Imagen 3 或 Flux pro 来制作图像,kling 1.6 用于视频.....」


这些想法可能暂不成熟,但快速迭代的可灵 AI 恐怕难以让一众前沿评论者敢下「不可能」的断论。

AI视频生成竞争日趋白热化


2024 年年中之际,除了可灵 AI 之外,当属 Luma 和 Runway 这两大明星。Runway Gen-3 凭借细节和一致性,成为专业项目的选择;Luma Dream Machine 则更注重动作的自然流畅,视觉效果也极具吸引力。


来源:X 网友 @mhdfaran


虽然两者的技术都在快速发展,但是在视频基座模型的快速迭代这一行业背景下,这两家的更新速度似乎降了下来,显得有些放缓。


年底,可灵 AI1.6、Google Veo 2 发布了。


AI 视频生成领域迎来了两位新王,可灵 AI 也迎来了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VEO2 生成视频,来源:X 网友 @8co28


可灵 1.6 在 2024 年底发布后迅速提升了画面质量和动态表现,而 Veo 2 也在高分辨率和镜头控制上持续突破。


相比之下,Luma 和 Runway 虽然在各自的强项(如 Luma 的动作流畅性和 Runway 的高保真画质)上仍具优势,但更新频率似乎未能完全跟上行业整体的加速步伐

视频质量未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价格仍较为高昂,一众 AI 玩家迅速开始流失。


自此,AI 视频生成行业形成了 2 极多峰格局



Google Veo-2 和可灵 AI 1.6 成了无可辩驳的双王。其他的视频模型,例如 Runway Gen-3、Pika、Luma Ray、MiniMax 等等,俨然成了吃尾气的选手。当然,通过不断的更新,这些稍显落后的竞争者也时常会出现一些亮点功能。


Sora 就更不用提了,无数人等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没想到等来的产品如此的不满足预想......


无论如何,Google Veo-2 和可灵 AI 1.6 在 AI 视频生成行业已经坐稳了宝座。

虽然可灵 AI1.6 仍无法在生成质量上战胜 Veo-2,但是凭借海量用户积累,快手还是有点信心的。


来源:X 网友 @HBCoop_

除了可灵 AI ,快手还在打什么牌?


可灵 AI 在场景化应用方面不断创新,包括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和 AIGC 短剧创作

与此同时,《兴安岭诡事》、央视《中国神话》《美猴王》、抖音《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周鸿祎《红衣大叔用 AI 带我穿越》等一众 AIGC 短剧也引发了关于「下一个 AI 风口在短剧」的猜测。


快手也顺应了潮流,推出了首部 AIGC 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



除开可灵之外,快手正在利用 AI 落地丰富的商业场景

内容素材创作、电商导购、广告营销纷纷上了 AI 作为新引擎。


    2024 年,快手广告收入强劲增长,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竟然达到了 724.19亿元,同比增长 20.09%......

    磁力金牛作为智能投放工具,整合流量、数据和算法,实现从曝光到转化的全链路优化......

    2024 年第四季度 AIGC 营销素材日均消耗超 3000 万元......

    电商业务同样表现亮眼,24 年 GMV 达 1.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3%......


这些数字无一不在说明:快手的 AI 引擎正在启动,并且将越来越快


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后来者居上,因为他并不是技术至上主义者,他能够将社交网络从技术概念变成了 10 亿用户的现实。而时代轮转,DeepSeek 的出现却让这位 Meta 主理人成立「作战室」不得不快速解析 DeepSeek 的技术框架。


纯粹的技术巅峰难以支撑每个时代每个节点的胜利,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转动市场规模、成功商业化的能力可能更加适合这个极速变换的 AI 时代。 简单即力量,生态即胜利。


快手从 AI 突围,依托于 AI 全面渗透战略

当传统商业引擎全面转向 AI 商业引擎,巨大的内容生态系统 + 庞大的忠实用户群赋予快手底气:所有的商业矩阵都可以用 AI 赋能一遍。

当直播业务正面临被迫迅速收窄的市场犹疑时,快手正在用 AI 帮自己所有的业务突围,这场奇妙的化学反应值得全程观看。


「土味」「超级下沉市场」「老铁」等标签曾经牢牢焊死在快手的身上,但 AI 将转换快手的时空。


当"土味"遇上前沿科技,当"老铁"拥抱AI创新,快手正在书写一个关于转型与突破的全新故事。

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进化,更是一场AI如何重塑传统内容平台的社会实验。

在这个AI定义未来的时代,快手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来自草根文化的沃土,如今正以AI为翼,充满野望,想要飞得更高。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快手 AI 可灵AI 视频生成 商业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