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上海时装周新天地秀场的T台上,一台纺织大圆机徐徐转动,观众耳畔传来金曲《何日君再来》——小伙背着吉他,迎面遇上那个挎着芭蕾舞鞋的卷发女郎;年轻情侣手捧花束嬉闹,与一对白发夫妻擦肩而过;职业装扮的青年手握公文,注视着大圆机的机身……在这时空交错的几分钟里,三枪用五组模特描绘了五代人与品牌的故事,为88周年大秀暨秋冬系列新品发布会揭开序幕。
本次大秀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大线索,模特身着不同年代风格的服饰,现场展示从棉毛内衣到科技打底衫的变化,体现出三枪在制造端、设计端与品牌表达上的变化。此次新品系列围绕“万能打底”产品展开,聚焦功能性、场景化与外穿属性。
这是国民老字号内衣品牌三枪在加快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展示。三枪商标起源于1937年,传承至上海第九针织厂,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人们熟知的“三枪牌内衣”;1994年,第九针织厂改制为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公司整体进入龙头股份。龙头股份董事长、党委书记倪国华介绍,在针织内衣领域,根据国家权威机构的数据,三枪已连续27年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且完成了从“内衣”到“针织服装”的转型。
现场,三枪公布了与中国太空科技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未来计划拓展更多具备温控与可再生属性的纤维材料。倪国华认为,未来市场将进入“功能舒适一体化”阶段,产品必须在基础舒适的前提下,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附加值。目前,三枪的重点产品包括“热力弹”“朵绒棉”“冰泉棉”等功能科技面料系列。
另一方面,三枪的全球化进程已进入第七年。2018年,三枪在非洲设立制造基地,后来与尼日利亚女装品牌UNAKU合作推出联名产品,主打航天级抗菌打底衫。2020年、2021年,三枪连续登上纽约时装周。在欧洲,三枪产品已上线亚马逊平台销售;在非洲和东南亚这类新兴市场,三枪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布局线下网络。倪国华认为,“中国研发+本土适配”模式已有成效,三枪品牌已形成覆盖亚非欧的销售网络,下一阶段将重点拓展中东市场。他还透露,此次大秀有非洲经销商来现场准备订货。
市场在不断细分、消费在不断进化,而这家老牌纺织企业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下一轮增长曲线。
Yi=YiMagazine
N=倪国华,龙头股份董事长、党委书记
L=李庆龙,中国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员,中国太空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Yi:你如何定义今天的三枪?可否介绍一下目前三枪的业务板块、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N:今天这场秀,其实是按照三枪的“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来设计的。过去,很多人一提三枪,想到的还是传统的棉毛衫裤。现在的三枪,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内衣品牌”了。我们的品类从“内穿”拓展到“外穿”,覆盖打底、外穿、家居、户外、运动等多个场景。这一季发布聚焦“强打底、强外穿”,走秀款围绕“万能打底”,在“舒适性”与“创新性”中寻找平衡,用“万能打底衫”和“万能中间层”盘活你的整个衣橱。现在我们在针织内衣市场,已经连续27年占有率全国第一——这是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反映了消费者对我们的认可。我们现在提出“一衣多穿”理念,目标是让消费者不光穿得舒服,还穿得好看、有功能、有科技感。
Yi:除了技术和产品方面,三枪在市场层面也有很多新的动作,比如针对年轻消费者,你怎么看代际消费差异的应对?
N:三枪作为国民老字号品牌,技术上始终走在前列,也紧跟面料迭代的潮流。我们现在的用户其实横跨老中青三代,根据目标人群开发产品。银发人群,我们就坚持做他们熟悉的款式,但在面料上做升级,比如更柔软、更透气、更亲肤。年轻人则希望衣服不仅好看,还要“有功能”,比如防晒、快干、抗菌,我们就在科技纤维方面下功夫。现在我们不仅自己做调研,也和天猫、第三方机构合作,研究不同群体的偏好,然后精准做产品设计。举个例子,现在流行防晒服,市场上很多是化纤面料,但我们坚持用棉,让它既能防晒又亲肤,这是我们的差异化所在。
2024年,我们与中国太空科技研究中心合作,针对年轻人重点研发了防螨、抗菌等功能性纤维;而针对老年人群,他们更关注消臭、透气和保暖功能的面料。我们通过不同功能纤维的开发,满足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Yi:听说三枪在功能性材料方面也有新进展,还与中国太空科技研究中心达成了合作?
L:是的。三枪这几年在面料技术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跟三枪的合作,探索了太空科技应用在纺织领域的更多可能性。飞上太空的航天员的衣物,需要轻量化、小体积,同时不能有异味或对太空舱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内衣,航天员穿着时间较长,对抗菌、防臭、防螨、重量轻、易处理的要求很高。目前,三枪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发了航天员舱外活动时穿着的内衣,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成果。
Yi:三枪目前的全球化布局是怎样的?
N:2019年9月,三枪作为中国针织行业的代表,成为第一个登上纽约时装周的贴身衣物品牌。当时,这一亮相引发了一波时尚热潮。2020年,我们与“针织女王”Uma Wang合作,在SS21上海时装周推出了“内新的力量”主题发布秀。2024年,我们又在成都举办了与中国太空科技研究中心合作的展示活动,包括今天的三枪88周年品牌大秀,实际上都是品牌不断发展的体现。
早在2018年,我们就在非洲设立了制造基地,并且在欧洲的亚马逊等线上平台开展了业务。我们采取线上线下双线驱动的策略:在线上,通过跨境电商推广三枪品牌;在线下,重点布局东南亚、非洲以及欧洲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持续投入资源,搭建相应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体系。
我们已经在非洲和越南设立了机构,开发了当地的合作客户。这是三枪从上海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比如,今天秀场展示的秋冬系列,也吸引了专门前来的经销商朋友,他们是为下一期订货而来。4月,我们还会派出小组前往非洲肯尼亚加速推进项目。
全球布局坚持“中国研发+本土适配”,例如欧洲偏好极简设计,东南亚侧重透气面料。目前,三枪已在亚非欧落地销售网络,下一步聚焦中东市场。
Yi:为什么2018年会想到去非洲建厂,当时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吗?
N:出发点是希望在新兴市场提前布局。回想30年前,中国市场主要是被国外品牌占据,他们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也需要全球市场。当然,我们的目标并不在欧美发达国家,而是聚焦非洲、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地区的经济正在起步,提前布局可以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并掌握竞争先机。
另外一个层面,这也是为了应对当前的贸易环境。2018年时,我们已经预判到全球贸易格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也是2018年开展一系列工作的主要推动力。
Yi:三枪作为一个88年的品牌,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方面有哪些新动作?
N:我们的研发投入目前占营收的2%至3%,这几年在绿色和数字化方面做了很多投入。我们推出了零碳莫代尔系列,探索可降解玉米纤维等新材料,在棉花种植、纺纱、成衣全流程中也坚持低碳排理念,工厂也在推进光伏改造、绿色能源应用。数字化方面,我们从前端订单到后端生产都引入了ERP系统,做到更灵活、更精准地服务市场需求。我们相信,这些努力不仅能让三枪走得更远,也能把中国制造的新形象带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