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刚 04月09日 18:50
人生周报v017:真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涵盖了诸多方面,如人不能自杀的观点、人生的意义、学习的方法、社会对年轻人的支持、不同人群的表达方式等,还探讨了AI时代的一些现象及相关思考。

人不能自杀,此观点符合多数人利益

人生的意义包括对爱、知识、人类苦难的同情

学习需精读、提炼并做到,如吃饭时做到‘一拳,一掌,一捧’

社会应建立支持年轻人创新想法的帮扶体系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原创 李继刚 2025-03-30 14:44 北京

人,要做回人。

输入

即刻

比流量更重要的是能量。

@瓦灯 warden

提高信息质量的一个有效技巧是顺手取关,不适合自己/不想看/套路读者的。所有人都想把信息塞给你的时代,取关就是关注,不看才是看,少即是多。

@哈雷 Halley.AI

中国新能源汽车里出过三个最佳实践:

    比亚迪:从电池到车全链条的做,这个没法学。
    理想:拼产品定义,增程+冰箱彩电大沙发,吃透一个奶爸人群,定义一个新品类,这个大家看明白了,谁学谁有效,华为问界学的明明白白。
    小米:高性价比卷王,在有限成本内实现功能密度最大化,产品集百家所长,价格一定要超预期。这个小鹏看明白了,学了也有效。

@吴炳见_bj.ai

If your customer is not asking you for better products, they will ask you for lower prices

@彭宗中 Ice

週五傍晚和兩位朋友逛景山公園,看了一些風景,討論了兩個話題。

一、人有權利自殺嗎 他們對這個問題都做過大量的研究和思考,簡單來說是康德主義者。為了照顧知識淺薄的我,他們用了最簡單的語言解釋人為什麼不能自殺。

坦白說我沒有完全理解,但出於對他們的智慧的信任,我相信“人不能自殺”是符合大多數人類利益的基本概念。

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當你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別人的答案”——他們說。於是饒有興致地帮幫我回憶了羅素老師的大作——《我為什麼而活》。 1、對愛的渴望 2、對知識的追求 3、對人類苦難的同情

稍後又輕描淡寫地描述了羅素老師是怎麼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人生——除了第二點。也就是說羅老師的人生意義剛剛及格,但這不妨礙我以此為意義而餞行之。

三、By the way 我不想死,只是思考。

@Fhjsieorbxhjskslapqieuy

你很聪明,经常蹦出来不少好点子,也能看透内行人的一些门门道道,但如果你不吃这碗饭、每天不投入 4 小时以上在这件事上,你的机灵是无效的,零散的才华打不过系统的行动。

@哈雷 Halley.AI

AI 的创业将更深刻的演绎,什么叫敢为天下先,在模型能力 ready 前,就要提前做 ready 后的功能。

AI 时代的大厂将更深刻的演绎,什么叫敢为天下后。

@吴炳见_bj.ai

30 岁前读《论语》,总是会本能地认为君子是说我,小人是说别人;

30 岁后读《论语》,把自己代入小人的角色,才发现自己的小人之处。

小人之心,人皆有之。故,吾日三省吾身。

@非大

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毕业后首选还是就业,按部就班去就业。

哪怕他们在校园里曾是先锋人物,哪怕他们就业后会进入夕阳产业,哪怕他们在职场上学不到什么,还是不假思索选择就业。

我时常会觉得很可惜。这是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少年心气的巨大损耗。

但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核心是社会没有建立起“年轻人折腾支持系统”。不管是在金钱上还是观念上。

社会享受着年轻人折腾带来的好处:科技进步、商业蓬勃、文化繁荣。但年轻人试错的成本要自己承担。

甚至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我大胆尝试但失败了,是我自己倒霉。

从小耳濡目染集体主义教育的中国人,在这个时候,竟然很少想到,社会对此亦是抱有责任的。

太反求诸己了!

所以大家就会变得更加保守,更倾向去选择“轨道的人生”,虽然天花板很低,但是旱涝保收。最后,整个社会就没有什么活力。

为什么没有专门基金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支持年轻人的创新想法。

不是那种我们熟悉的大学生创业比赛和地方政府搞的招商引资。那种完全是规划出来的,看重经济效益的投资体系。而是自发长出来的,以你为主的帮扶体系。

这样一来,有想法的年轻人,毕业后,不必一定要选择就业,去做不喜欢的工作,或者被迫曲线救国,先满足温饱,才能考虑发展。可以大胆去你想做的事情。

之前知乎有一个灯塔计划,申请到的人有 100 万经费,但它主要是支持科普创作,方向比较局限。但如果有这样一个帮扶体系,它必须是不限方向的。

比如,你一直在某个乡村支教,毕业后,想保护这个村落里快要消失的舞蹈文化,就可以申请经费,全职做这件事。

以后 AI 越来越强,不需要那么多人进厂打螺丝了,大家可以更多选择自己的兴趣去发展。

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讲,他做了一个小工具,背景是他陪儿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发现出场的人物越来越多,儿子问他,他已经回答不上来了。于是他在 AI 的帮助下,做了一个人物卡片系统,每次碰到新人物,就可以马上给儿子介绍,儿子体验呱呱叫。

这个故事真的很打动我!这个产品里满满都是爱。朋友学习 AI、开发产品的动力,来自于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领导布置的任务。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这种帮扶基金,它可以让每个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熊彼特

粗读十篇,不如精读一篇;精读一篇,不如提炼三点;提炼三点,不如做到一点。

一天粗读十篇文章、十个视频,第二天基本都忘了。不信的话,回忆一下昨天、前天看的内容,还能不能想起来。

精读是一边读一边高亮与批注,在外留下笔记,在内留下印象,便于日后重温,或快速查找。

提炼三点,则是结合自己要做的事,提炼三点切实可用的做法。如果不把读到的融入手头做的事中,精读也是白费,只是营造了一种幻觉。

提炼三点还不够,还只是作为一条原则、一个计划、一份方案,并没有做到。最终这三点能做到一点就很不错了。读十本瘦身书,不如吃饭时做到“一拳,一掌,一捧”。

查理.芒格说过一段话:“人一辈子做对两件事就可以很富有:寻找什么是有效的,重复它;发现什么是无效的,避免它。我们不需要新的思想,我们只需要正确的重复。”

@ChatV

美国作家威廉·德雷塞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在其著作《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中提到了一种奇怪的心理疾病,“斯坦福狂鸭症”(Stanford Duck Syndrome)。“想象一下,一只悠闲的鸭子在湖面上逍遥自在地漂过,水面上的平静掩盖了水面下鸭掌的疯狂拨动。

我甚至觉得我活到目前的人生,都复现这种“狂鸭症”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剧。

@小野酱大漂亮.AI

技术人员的表达方式:名词和冠词堆叠

例句:所以我们能看到关于大模型的工具的这样一个技术方面的生态上的进展所带来的一个突破

自媒体(和特朗普)的表达方式:形容词堆叠

例句:这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难以想象的,让我们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和震惊的突破

公务员/大厂员工表达方式:介词和逻辑连词和氛围感的堆叠

例句: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现在就已经有了一些思考和启示,甚至可以形成一些判断,这无疑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在现在的时间阶段下,在场的各位,相信心里都有数,对于所形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

贴吧老哥表达方式: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的堆叠

例句:你 m 死了,你爸也 s 了

@老蒋不一定靠谱

好好生活就是禅。

@VION_Williams

本周推荐《弱传播》(邹振东著)。

关于舆论传播,如果只读一本书,那就是它了。一个舆论兴起,中间的传播和势在何方,这本书从底层原理开始讲解,清晰明了,且有真实案例佐证。

书中的核心理念:在舆论世界中,与现实世界恰恰相反,运作机制是「谁弱谁有理」。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输出

学习游泳最重要的一件事:下水。

学习骑车最重要的一件事:上路。

外在的声音,书籍,道理,都是在你有了体感之后,才能真正和你对话的东西。

和 AI 对话也一样。所谓的技巧,不在外面别人的文章里,那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你要下水,喝上三斤水,有了体感。很多「技巧」,会从你嘴里冒出来。再读到别人的分享,你会「心心相印」。

怎么在 AI 这事做到「下水」?每天和你选定的「那一个」模型,对话一小时。

除此无它。

给基座模型写的 Prompt,是「纺棰状」,两头小,中间大。

给推理模型写的 Prompt,是「哑铃状」,两头大,中间小。

马良的神笔现在你手中,请问:你要拿它画什么?

技术不再是门槛,同时也扯掉了借口和挡箭牌,必须要直面那个问题:

你的灵魂,有趣吗?

人最容易骗到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太了解自己的欲望和软肋了。

人最难骗到的,也是你自己。因为内心的那个小孩,亲眼看着你一步步地编织那个谎言的外衣。

你看,她好快乐啊。

你听,她在哭啊。

当「关注」过多时,反而「看不到」真正想看的,它们被淹没了。

我宁愿从一个人开始看,在赛博空间里,也尽量做到真正「看见」对方。

行有余力,再一个个添加。

约束形成结构,结构具有力量。

UI 完了。 设计师起飞。

coder 完了。 programmer 起飞。

同样的 pattern 会不断在各行业出现。

目前看到的这个 pattern 就是:正态分布曲线正在飞快往马鞍形状转变。

从一朋友身上学到一招,受益良多:

永远保持对「基本假设」的质疑。

人,终于要做回人了。

人,却还没准备好,与自己独处。

对己诚,对人真。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生意义 学习方法 社会支持 表达方式 自我思考
相关文章
今天看完了《寻羊冒险记》,感觉像是踏入了村上的陷阱,寻羊三部曲里前两部是那么轻松自在,顶多偶尔在一些角落里埋下了一点伤怀,但这一部里完全像是一记又一记...
学习获得快速进步的一个关键是:尽快承认自己不行。 承认自己不行,不是指丧失自信,而是以一种白纸心态,从零开始。这是一种不小看对手的谦逊心态。 很多人是相...
近期学到的一个技能: 相信别人已经做过。 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过。一定有这个世界上某个团队某个人已经思考的非常透彻非常成熟,可能在书籍...
“人物传记学习方法”。 神作《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谈“如何学习”讲到:(唯一一篇公开访谈) “先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去读人物传记、回忆录、史...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在读各学科书籍时, 有一个小技巧, 找到那个学科根子上的那个概念, 然后遇到一团乱麻的复杂局面或者一个高深复杂的理论时, 就回到那个概念上, 重新分析, 经常会有...
独立地追求哲学?
这个月在密集面对死亡,一个又一个世俗意义上最优秀的人离开了 东亚人骨子里刻的就是天道酬勤,要吃苦,然后当人上人 我的小老乡罗翔说如果你真的信,很容易导致...
不是?!现在暗恋小动作都这么抽象的吗?!?!
一天背3000个单词、2天睡3小时,火遍全网的“韩女学习法”有多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