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争的加剧,智驾芯片成为车企的核心战场。英伟达凭借其优势地位占据市场主导,但国产车企正积极发力,试图通过自研芯片打破垄断。奇瑞、吉利、蔚来、小鹏、理想等纷纷加入战局,力求掌握技术自主权、保障供应链安全并提升品牌价值。这场“芯片之战”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生态与战略的博弈,预示着智能出行新时代的到来。
🚀 英伟达长期占据智驾芯片市场主导地位,但国产车企正积极迎战。根据盖世汽车数据,英伟达的市场份额为39.8%,特斯拉和华为紧随其后。然而,奇瑞、吉利、蔚来、小鹏、理想等纷纷宣布自研智驾芯片计划。
💡 车企自研智驾芯片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技术自主、供应链安全和品牌溢价。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车企可以优化算法效率,实现功能差异化。同时,自研芯片有助于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并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 全球智驾芯片市场呈现“分层竞争”格局。高端市场由华为、特斯拉等自研芯片企业主导;中端市场由芯擎、地平线等厂商凭借开放生态和性价比竞争;英伟达则通过生态合作维持影响力。
原创 飙叔科技洞察 2025-04-06 18:10 广东
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智能化“下半场”,高阶智能驾驶(智驾)成为车企的核心战场。而作为智驾系统的“大脑”,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智能化“下半场”,高阶智能驾驶(智驾)成为车企的核心战场。而作为智驾系统的“大脑”,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驾芯片是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组件,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运算和处理能力,其性能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一直以来,英伟达凭借其高算力以及CUDA生态牢牢把控着全球智驾芯片市场头把交椅。根据盖世汽车数据,2024年全球智驾芯片,英伟达Drive Orin-X系列装机量达到2100220颗,占据39.8%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紧随其后的事特斯拉FSD和华为昇腾系列,分别占据25.1%和9.5%的市场份额。但自从2024年以来,多家国产汽车厂商发力智驾芯片,积极抢占市场份额,逐步形成对英伟达的“围剿之势”。最新消息是,2025年3月18日,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芜湖举办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AI智能化是奇瑞汽车从汽车制造商转向智能化现代化产业集群的技术支点。随即,就传出奇瑞汽车开启自研高阶智驾芯片计划的消息。据说,奇瑞自研的智驾芯片将覆盖MCU与SoC,支持L3-L4级智驾,综合算力将达到1000TOPS以上。
另外,吉利汽车在智驾芯片上布局最早,最先自研SOC芯片。其旗下芯擎科技最早开发的是国内首款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2024年10月,它再次推出全场景高阶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计划于2025年量产,2026年大规模上车应用。据说,“星辰一号”芯片算力达512TOPS,支持L4级自动驾驶,成本仅为英伟达Orin X的60%。
同时,国产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也都在跟进自研智驾芯片,具体如下:
蔚来汽车,已于2024年7月宣布全球首颗车规级5nm高性能智驾芯片蔚来神玑NX9031已经成功流片;算力密度和能效比对标英伟达Orin X,支持端到端大模型部署。
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芯片”于2024年8月流片成功,聚焦AI能力,称之为全球首颗AI芯片。计划在飞行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复用架构,2025年量产上车。
理想汽车,也于2023年11月宣布理想汽车加速自主研发智能驾驶SoC芯片,目前代号为“舒马赫”的理想汽车自研芯片项目已经进入了流片阶段。
如上所述,目前奇瑞、吉利、蔚小理以及华为在智驾芯片上或已量产,或是箭在弦上;再加上地平线等智驾芯片厂商的进步;可以说国产智驾芯片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对英伟达逐步形成了“合围之势”。那为何国产汽车厂商集中发力智驾芯片呢?其一,国产汽车厂商都在争取技术的自主权,以期形成差异化竞争。车企自研芯片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优化算法效率并实现功能差异化。例如,特斯拉自研FSD芯片后,其算力利用率从英伟达方案的50%提升至90%以上,显著降低单位算力成本。国内车企如蔚来、小鹏、理想等也纷纷效仿。其二、在于供应链安全与成本控制。众所周知,美国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和限制在逐步升级,依赖外部供应商的弊端在贸易摩擦中凸显。例如,英伟达Thor芯片受美国出口限制影响,进入中国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国产车企自研芯片可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其三、树立技术形象,逐步形成资本市场与品牌溢价。当前竞争愈发激烈,自研芯片成为车企提升估值的关键标签。理想汽车自研“舒马赫”芯片项目在流片阶段即推动股价上涨15%。奇瑞通过自研芯片计划,亦在智能化转型中强化“技术派”形象。
当然,从长期来看,全球智驾芯片市场正在呈现高、中以及通用市场“分层竞争”格局,具体如下:
高端市场:主要以华为、特斯拉、小鹏等通过自研芯片+算法闭环占据技术制高点;
中端市场:芯擎、地平线将凭借其开放生态和性价比优势扩大份额;
通用市场:英伟达需通过生态合作(如与比亚迪、小米等)维持影响力。
因此,当下中国车企纷纷进军智驾芯片赛道,一方面说明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智能化的竞争正在进入白热化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国产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深度觉醒。这场“芯片之战”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生态与战略的博弈。未来,唯有掌握核心技术的玩家,才能在智能出行的新纪元中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